第86章 风起北海,闻仲出征
作者:尘封千里   封神:通天教主是我师祖最新章节     
    北海之滨
    药师站在北海之滨,海风凛冽,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的目光穿透了海面的薄雾,仿佛能直视到遥远的西方,那里,两位圣人的意志如同明灯,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数日之前,药师奉师尊之命来到北海,准备游说北海一诸侯袁福通,让其叛乱反商。
    到北海之后,药师变换成一个翩翩贵公子,四处打听袁福通的为人品性。
    在多方打听之下,了解了袁福通的基本情况。
    知道他是个有胆识、有野心的豪杰。然而,要说服这样一个人,绝非易事。
    不过,这难倒不了西方弟子,药是踏上了通往袁福通府邸的路。
    等到药师站在了袁福通的面前,他看到了袁福通眼中的疑惑与警惕,但他没有退缩。
    袁福通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审视着这位不速之客。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警惕,似乎早已预料到药师的来意不会简单。
    药师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他微笑着说道:
    “吾观袁侯,乃是胸怀壮志、气吞山河的英雄人物,怎会甘愿蜗居在这北海之滨的贫瘠之地,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呢?”
    袁福通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沉声道:
    “先生此言何意?”
    药师轻轻一笑,侃侃而谈,言道:
    “而今天下诸侯割据,商朝已有衰败之势,袁侯既有大才,为何不为北海之民谋福,展宏图霸业!”
    袁福通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深知自己有着不凡的才能。
    但一直以来都受限于北海的地理位置和商朝的压迫,无法施展拳脚,他微微颔首,询问道:
    “先生有何妙计?吾虽有心,但觉势单力薄,有心无力。”
    “袁候此言差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商朝无道,天下苦之已久,正是英雄豪杰大展宏图之时。”
    药师淡然说道:
    “袁候若肯振臂一呼,联合北海各路诸侯,共同反抗,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袁福通听后,眉头紧锁,他深知诸侯之间各怀鬼胎,难以齐心合力。他疑惑地问道:
    “先生所言虽好,但诸侯之间纷争不断,如何能够让他们放下成见,共同反抗商朝呢?”
    药师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
    “诸侯之间虽有纷争,但皆受商朝压迫之苦。只要有人能够站出来,高举反抗暴商的大旗,必定能够一呼百应。袁候若肯担当此任,天下英雄必将云集响应。”
    袁福通听后,沉默片刻,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北海百姓的期望和重托,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坚定的点了点头,言道:
    “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我袁福通虽不才,但也愿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药师见袁福通已经心动,心中大喜,连忙将自己的计划一一道来。
    药师见袁福通已经心动,心中大喜。他连忙将自己的计划一一道来。
    从天下大势的分析到具体策略的制定,从兵力部署到粮草供应的筹备,无不详尽周到。
    袁福通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最终,袁福通在药师的游说下,终于下定决心,联合周围的各路诸侯,共同起兵反抗暴商。
    一场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即将在北海之滨拉开序幕。
    ……
    纣王七年二月
    朝歌城
    一道疾驰的身影奔驰在街道上,手握文书,嘴里大声喝道:
    “急报,闲人闪开!!!”
    街道两旁的百姓闻言,急忙闪到两旁,给骑兵腾出空地。
    阳光斜洒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百姓们纷纷驻足,目光追随着远处疾驰而来的骑士。
    那骑士身着厚重的铠甲,骑着一匹汗流浃背、嘶鸣不止的骏马,如同闪电般划破天际,卷起一片尘土。
    随着骑士的远去,烟尘渐渐散去,路边的百姓们才敢聚拢过来,低声讨论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唉!看来边关又有大事要发生了,战火纷飞,苦的都是老百姓啊!”
    一个老者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是吗?为什么是边关之事呐?”
    旁边一个年轻小伙子疑惑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担忧。
    “莫非是边境告急,又有战事发生了?”
    “或许是哪个重臣被陷害了,朝中要紧急处理。”
    “也可能是皇帝陛下龙体欠安,需要召集天下名医。”
    百姓们猜测层出不穷,但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轻轻叹了口气,感叹道:
    “无论是什么?都不是我们这些百姓能够抉择的,希望不要给我们带来灾难!”
    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众人纷纷沉默下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虑。
    他们知道,无论这封文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都将给这个本就不太平的天下带来更大的波澜。
    ……
    龙德殿
    今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但殿内气氛却异常沉重。
    纣王端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他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威严而冷酷。
    突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闯入殿内,手中高举着一封边关急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启禀大王,边关急报!”
    侍卫跪在殿下,双手呈上急报。
    纣王接过急报,迅速拆开,浏览着上面的内容。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怒火中烧,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喝道:
    “袁福通协同北海共计七十二路诸侯造反叛乱!简直是胆大包天!”
    殿内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声吓得浑身一颤,纷纷低下了头,大气都不敢出。
    纣王怒气冲冲地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海的方向,厉声道:
    “袁福通这个逆贼,竟敢造反!他以为孤的剑是吃素的吗?”
    “大王息怒!”
    一位老臣壮着胆子上前劝道:
    “袁福通虽然造反,但毕竟地处偏远,难以对我朝构成致命威胁。况且,我朝兵力雄厚,只需派遣一员大将前往征讨,定能将其剿灭。”
    纣王听了老臣的话,稍微平复了一下怒火,但脸色依然阴沉,沉声道:
    “何人前去征讨袁福通?”
    闻仲上前拿起边关急报,看了一眼,走到大殿中央,拱手一礼,恭敬道:
    “大王,老臣愿前往北海,平叛!”
    纣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沉声说道:
    “太师,不愧是大商肱骨栋梁,孤深知太师的能力,此次前往北海平叛,孤便全权交托于你!”
    闻仲再次拱手,声音坚定:
    “老臣定不负大王所托,必将袁福通及其叛军一网打尽,以安朝纲,保我商朝边关太平!”
    “好!好!”
    纣王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道:
    “孤明日将亲率满朝文武百官,为太师送行!愿太师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归来!”
    闻仲听罢,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激动。他再次拱手,声音洪亮而坚定:
    “谢大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早日平定北海叛乱,以报大王厚爱!”
    纣王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闻仲的信任和期待。
    次日,纣王果然亲率百官,为闻仲送行。
    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庄重而肃穆的气氛中。
    闻仲身披铠甲,手持双鞭,骑着墨麒麟,率领着大军,踏上了前往北海的征途。
    在送行的队伍中,百官们纷纷向闻仲表达了敬意和祝福。
    他们知道,闻仲此去不仅是为了平定叛乱,更是为了维护商朝的江山社稷。
    因此,他们都希望闻仲能够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