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纠察百官
作者:北地瓜田李家三叔   千户最新章节     
    李神通任职都察院,几乎是一夜之间传遍京都。而这都察院,自从显庆帝十五年之后,已经日渐没落。
    都察院上下,多有骨气之人皆已辞官归隐。剩余者,大都是趋炎附势,俯首帖耳之流。甚至沆瀣一气,乌烟瘴气之辈。
    这李神通在奉命接手都察院之际,就向正元帝请旨,要下来都察院的人事任免职权。
    首先,他就任命原大理寺卿张端本为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而此时的张端本,正在徐州返回京师途中。
    虞朝京都大理寺内,众人在为张端本返回大理寺做准备。原来这谢晃离开大理寺出任幽云十六州大都督之职,大理寺卿就虚位以待。
    儒教路由兼任一段时间之后,大理寺卿位置空闲。原本是让豫州刺史李灿充任,可是李灿充任兵部侍郎之后,大理寺卿彻底空了下来。
    正好有原来大理寺的官员上书,请求原大理寺卿张端本,继续充任大理寺卿。很快,朝廷的旨意就下达了。
    等到大理寺一众官员准备迎接张端本回来之际,朝廷的旨意又将张端本改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这张端本却是不知,等到他的马车抵达京城时,却是李神通亲自来接他。
    张端本看到了李神通,也是一惊,然后问道:“怎么是你?”
    李神通当即拜道:“张大人,别来无恙。”
    张端本下了马车,对李神通说道:“我们虽然在大理寺共事,但是如今,你是豫州都督,我算是一个回京复命的钦差而已。我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是少些交往吧。”
    李神通微微一笑,回答道:“张大人,我知道大理寺卿非你莫属。但是我已经上书陛下,借你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大理寺卿位置给你留着,但是你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我做好都察院的工作。朝廷已经任命你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我的帮手。”
    张端本一听,吃惊的看着李神通。但是很快,他立即低声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你不太适合。你还是返回你的豫州,做你的大都督吧。”
    李神通当即回答道:“如今天下已定,我的大都督有职无权。恰巧我返回京城,陛下和丞相极力推举我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我想既然我可以坐得了这左都御史,那么张大人你也可以坐得了这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
    “你。”张端本无话可说。
    他这时翻身回到了马车上,对马夫说道:“送我去大理寺。”
    李神通立即勒着马缰,问道:“张大人,你可否答应我了?”
    过了一会,马车里面传出来一句话:“三日后我到都察院报到。”
    李神通听到这边,这才放下了马缰。
    夜晚时分,丞相范大来到了李神通所在的都察院。此时的李神通,正在那里看着都察院的各种卷宗。
    因为自己的原因,李神通弹劾了很多都察院的官员。此时,都察院没有多少人真心听从李神通的安排。
    范大看着空荡荡的都察院,略带调侃道:“李神通,你这将他们全部弹劾,没有人干活,岂不是冷清至极?”
    李神通闻言是范大,当即走出来拜道:“丞相,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这时范大来到了李神通面前,扶起来他说道:“都察院已经多年未真正行使他的职责,人人都有陋习也是正常。你也不可以如此的全部清查弹劾,造成了如此空荡荡的局面。”
    李神通当即回答道:“丞相,都察院原本就是纠察百官,如果自身不干净,如何才能秉公办理。人不在少而在精,其实我这几日已经拜访了前几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但是实话实话,他们都把这里当做养老院了。陛下有旨意就查,没有就罢了。”
    范大叹息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你想寻找人帮助,打听一下,还是寻找显庆帝十五年之前的都察院的官员。那时的都察院,才算是真正的都察院。”
    李神通此时递上了一封名单,说道:“丞相,你也看到了。我这都察院,最缺少的就是人。这些名单,劳烦你帮忙安排安排。”
    范大见状,接过名单打开一看,吃惊道:“你这老的老,小的小,你这是要干嘛?不过我看了看,倒是可以给予你。”
    “如此,多谢丞相了。”
    范大拿着名单离去,走时也看着名单不停的摇头叹息。倒是那李神通,看着范大的远去不禁长舒一口气。
    几日后,范大果然将李神通需要的人员全部安排到了都察院。这时的都察院,热闹了起来。
    与此同时,张端本也来到了都察院。但见他看了看四周之人,甚是惊讶。然后,他径直来到了李神通面前,问道:“都察院那些老人呢,他们怎么一个都不在?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他们是干什么的?”
    李神通连忙解释道:“张大人,那些都察院的老人们,我都上书弹劾了。他们现在,已经离开了都察院。这些人,是我跟丞相索要六部和翰林院的人。现在开始,他们都是正七品言官。吏部的花名册上,都有他们的名讳。”
    张端本甚是不解,问道:“我瞧着这些人之前都是六品五品的,你给予他们七品言官,他们会乐意吗?”
    李神通微微一笑,回答道:“他们都是七品言官,言官啊。而且都是读书人,读书人最为在乎的是名气,还有权力。别看他们五品六品的,如果回到过去,他们必须唯唯诺诺。甚至上司大人一个不高兴,有可能乌纱帽落地。但是如今,他们是言官。虞朝律法,言官是受朝廷严加保护的。而且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参劾任何人,哪怕是皇亲国戚。如此的牌面,如此的权力,他们难道不乐意?”
    张端本看去,他们个个脸上扬眉吐气,似乎在发泄着这些年的不公平。
    他们中间,有六部的微末官员。整日不入流,干着最为下贱的工作。出力最多,受气最多,背锅最多。如今,他们一朝入了都察院,担任言官,何等风光。
    还有翰林院的诸多学子和两榜进士,大都是没有根基权势,只能翰林院编修等着哪里有缺补哪里。如果运气不好,最后也是浑浑噩噩过完一生。
    看到了他们,张端本瞬间明白了李神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