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不久便会有答案
作者:婉絮子鸢   主母只想摆烂,被换亲后起飞了最新章节     
    书店的一隅,特设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备有质地优良的铅笔、毛笔以及纸张,皆是为了方便那些热爱文学的读者们。
    这些铅笔,不仅仅是书写工具那么简单,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自从伽罗帝国那位睿智的公主将其推广至民间,这种易于携带的书写工具便迅速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虽然由于其字迹容易被擦去,不适合用于正式文件,但在日常练习中,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新华书屋细心地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比赛前,会给每位参与者提供铅笔用于熟悉手感,到了正式默写环节,则会更换为更为庄重的毛笔,以示对文字与文化的尊重。
    书店的这项活动,不仅免费开放给所有热爱阅读的人,更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裴煜站在书店中央,他温煦的面容在柔和灯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藏着对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深思:“你能否想象,这些留下的文章,将会拥有怎样非凡的影响呢?”
    盛珺薇以一种不紧不慢的语气回应着,她的每一句话都显得那么从容而有分寸:“那些字迹平凡的,我们将其精心装订,成为可供他人借阅的书籍,这不仅节约了购书的成本,还减少了书籍因频繁翻阅而导致的磨损。至于那些书写工整的作品,我们或将其装裱悬挂,为书店增添一抹艺术的气息,让人在浏览之余得以心灵的触动。或作为奖励,以激励未来的读者们在比赛中展现出更加卓越的才华。”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读书人莫大的鼓舞,激发了他们不断进步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华书屋的名字定会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远扬,吸引更多的才俊驻足,既促进了书店的经营,也真正体现了它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价值所在。”
    然而,裴煜的笑容在此刻似乎凝结了片刻,心中五味杂陈。
    他本想在盛珺薇面前展现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成果,却不想她早已洞察一切,这让他的小小成就感稍显落寞。
    不过很快,他因这份理解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笑容。
    但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的思绪转瞬间被一阵苦涩所取代。
    裴煜意识到,那位平日看似平凡的正妻,竟然能以如此细腻的心思理解并支持他,这与他内心深处所期盼的灵魂伴侣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个她,因为他的某些决策,正在愤怒中质问他,忽略了她背后的付出与努力。
    “书店的变革之路确实遭遇了暂时的财务压力,但这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眼前所谓的亏损,不过是我们在新书采购上的投资罢了。”
    裴煜的眼神坚定,“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只要它们能够找到合适的读者,亏损自然会随着销售而转化为利润。更何况,我们还有稳定的会员收入,第一个月便已收获数百两银子,未来的增长潜力更是不可估量。只需时日,这点亏空必将被填补,转而实现盈利。”
    面对质疑,他感到一丝无奈,不禁反问道:“难道你认为,我会一直这样亏损下去吗?”
    开设这家书店的初衷,并非为了金钱上的丰厚回报,而是出于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即使面临困难,他也从未动摇过这一信念。
    盛珺薇望着裴煜疑惑的表情,轻轻一笑:“事态如何,不久便会有答案,何须急于此刻的猜测?”
    她的能力,非同小可,平日里鲜少展露,只在关键时刻才会运用。
    当然,如果对方愿意给予足够的支持,情况或许有所不同。
    遗憾的是,裴煜这一次并未完全理解盛珺薇的深意,只是恍然间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只需再等几日便见分晓。”
    对他而言,即便是再多些损失,相比之前为书店倾注的数千两银子,如今的支出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纸笔费用,每日消耗不过几两银,他依然能够坦然承担。
    在这条文化传播的道路上,他坚信,时间终将证明一切。
    他对盛珺薇隐瞒的那份笃定,温暖而不张扬,只因她曾经对他那不循常规的计划报以信任的一笑,那份认可融化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犹豫。
    因此,即便这条道路不能让他迅速积累财富,他也确信,至少那些日子中因亏损而紧锁的眉头将会舒展开来。
    事实证明,裴煜这份没有缘由的信心,一旦挖掘,便源源不断地涌出希望。
    新华书屋,这座三层楼高的知识殿堂,原先一楼二楼堆砌着如林的书架,而三楼则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仅供家主会客及贵宾小憩之用。
    裴煜接手书店后,他的第一把火便烧向了传统格局,他决绝地下令将二楼那排列紧密、沉闷压抑的书架全部移除,转而将二三层楼改造成了开放式的阅读与学术交流区域。
    只是,三楼的空间仍保持着一份神秘,大门紧闭。
    在这片未公开的领域中,除了保留一个专属于某人的私人房间外,其余空间均被巧妙地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阅读隔间,这是裴煜心中酝酿已久的一个妙计。
    未来,这些隔间将成为知识竞赛的奖品,奖励给那些学业上出类拔萃的学子,让他们得以在这一方天地中静心研读,远离一楼二楼的喧嚣与拥挤。
    登上三楼,不仅意味着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荣耀,无论是家财万贯,愿意不惜重金换取一处清静之地,还是学富五车,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勤奋赢得这份尊享,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改革之后,新华书屋门前虽不再见那绵延的队伍,但店内的景象却愈发生机勃勃。
    过去的访客,许多只是被免费茶点吸引而来,手中的书籍更多是作为一种摆设,而他们的目光总是在热闹之间游离。
    特别是那些流连于街头巷尾的闲人,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似乎更多的是消磨时光与蹭食,甚至偶尔还会悄悄带走几页书香。
    真正的书迷,往往因为这般的嘈杂与随意,与那些珍贵的知识无缘相遇,读书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格外浮躁与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