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俞四郎负荆请罪
作者:范京生   粉嫩虎白扒开小泬最新章节     
    俞老爷子来的时候,鸡都已经下锅了。
    “爷,你来的正好,今天咱们吃鸡,你也一起留下吧,我一会儿去喊奶奶来。”俞红豆正在整理鸡毛,看到她爷便直接开口邀请他共进晚餐。
    俞老爷子本来眉头紧皱,听了孙女的话,看到院子边儿上摆着的一排鸡笼,里面放着鸡鸭若干,纳闷了一下,转而反应过来应该是孙子得的那个庄子来送礼了。
    想到三儿子分家之后蒸蒸日上,就连二儿子一家也是井井有条,俞老爷子欣慰中又有点郁闷,总觉得是之前他们老两口不肯分家,拖了儿子的后腿似的。
    “爹,咋了?”俞三郎看出自家爹脸色不好,在心里猜测发生了什么事儿。
    俞老爷子直接把大孙女银杏婚事有变,对方欺人太甚的事儿给说了。
    “我瞧着对方底气十足的模样,怕是不是有人背后撑腰,你看能不能找人问问,红豆还小,但银杏和胡桃没差多少,她婚事不好对胡桃也有影响。”
    俞老爷子怕三儿子不愿意管大房的事儿,便多提了一句,这不是跟儿子讲条件,而是事实。
    俞三郎知道爹的意思,点头应承下来,对大房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侄女,他没什么讨厌的,当然,也说不上喜欢就是了。
    他主要觉得对方的态度有些蹊跷。
    不是吹牛,现在他们老俞家在十里八村挺出名的。
    前脚出了个“将军”,后脚又出了个“官差”。
    当地有背景的人家,多多少少的都会客气一点,比如柏家。
    没背景还这般横,想坑家里姑娘的,俞三郎觉得对方十有八九是有猫腻儿想找茬,就是不知道是奔着他们三房来的,还是老四去的。
    俞老爷子见儿子答应的痛快,心里舒坦了。
    这就行,老大夫妻那俩货就那样了,一辈子不愁吃喝的等死就完了。
    下一代老爷子还是希望能过得好点,等回头榛子再成亲,得找个能交际人的,跟二房三房四房不说多好,最起码别更坏。
    当叔叔总归不能看着侄子叫人欺负到头上,那就行了,其他就各人活各人的吧。
    让俞三郎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根本没用上他。
    ……
    晚饭过后,被俞三郎骂走之后再没声息的俞四郎带着一大车的东西还有那位形影不离的田姑娘回来了。
    应该是先回了老宅,发现爹娘不在,便带着俞大郎和张氏,直接找到三房这边来了。
    待到了家门口,先去隔壁二房给二哥二嫂请安,顺势邀请他们一起到三房,只提他想跟家里人说说话。
    待爹娘兄嫂齐聚一堂之后,俞四郎跪倒在众人跟前,面容严肃且愧疚的赔罪。
    “爹娘,各位哥哥嫂嫂,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越想越恼,三哥说得对,是我飘了,忘了本。
    “离家时没想过父母兄嫂会担忧,回来也没认真关心过父母兄嫂,是我错了。”
    “我在这给爹娘和兄嫂们赔礼,还请爹娘和兄嫂原谅我,监督我,往后若我还犯浑,就让哥哥们往死里抽我,若我有半分不满,就让我万箭穿心。”
    俞四郎说完,认认真真的对着爹娘和兄嫂们磕了三个头。
    这般作态和气势,顿时就让当父母的老爷子和老太太红了眼眶,俞大郎也跟着抹眼睛,俞二郎目光欣慰,俞三郎即便心中存疑,也缓和了脸色。
    甭管老四是不是真心,只要以后大面上不出错,兄弟之间也就还能处。
    俞四郎做完这番,又对着田满满招手,田满满走到俞四郎身边跟着一起跪下,他才继续开口。
    “爹娘,我知田家不是好人家,但满满曾救过我数次,且她聪慧体贴善解人意又独立自主,儿子在外奔波,家中总要有个能撑得住的人,儿子斗胆请求爹娘,同意我跟满满的婚事。”
    话音落,二人同时对着俞老爷子老太太磕了三个头。
    老爷子没表态,老太太刚刚还一脸的感动,这会儿却拉下了脸,仔细的盯着这位迷住了儿子眼和脑子的田姑娘看了好几眼,最后在老爷子的目光中点了点头。
    “好好,只要我儿愿意就好,田姑娘,往后我儿就交给你了。”老太太环顾一圈,看到双双并肩的儿子媳妇儿,再看看地上跪着的小儿子,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儿。
    都说女儿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他们家是儿子娶了媳妇儿就是别人的,这会儿老太太真的有点羡慕那种蛮不讲理挑唆儿子媳妇关系的婆婆。
    过了一辈子,俞老爷子哪还能不知道老伴儿想什么,抬手轻轻的拍了拍老伴儿的胳膊,甭管儿子媳妇儿怎么样,还有他呢,就算将来他比她早去,也定给她安排好后路。
    俞四郎的“负荆请罪”让在场的俞家人短暂的团聚在一起,气氛很好的聊了起来。
    俞红豆坐在西厢房门口的门槛上,目光在男主和女主之间游移。
    看到俞四郎单独磕头时,田满满脸上的赞同,又看到二人一起磕头抬起脸时,田脸上的真诚…和目光中那一丝不以为然。
    “对了,爹娘,哥哥嫂嫂,我这次回来,带了些礼,都是些常用的吃喝料子之类的,一会儿大伙儿分了吧。”
    “之前我真的没想起来,三哥骂我也没骂错,平日去袍泽家我都不好意思空手,回家了反而没想起来,确实有点白养狼。”
    俞四郎听见门口马的喷鼻声儿才想起自己带了一车礼回来,赶忙说了一声,然后去搬东西。
    “嗯,知道错就好,那多谢四弟了。”俞三郎一脸矜持。
    “城里的铺子多亏小松相让,之前是我跟阿横想错了,我在这单独给三哥三嫂单独赔个不是,阿横脑子少根弦,我又没什么见识,想事太简单了,望三哥三嫂原谅则个。”
    田满满小心的掩饰着目光,已经把三房整个院落都扫视了一遍。
    四方连廊气派斐然,怕是在桃源村里也是独一户。
    院中整洁有序,牲口棚前放了一排装满鸡鸭的笼子,再看西厢门口端坐的小姑娘身后站着的中年妇人和小丫头。
    俞家三房果然是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