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道路交通费
作者:炮打海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最新章节     
    “没有好的,布料好点的”
    “有,就是贵点,这不过年了嘛”
    “”带我去看下,爷们不差钱。“
    “那您跟我来“
    伙计扫了一眼,心中不屑,牛逼吹的梆梆响,车把式而已。
    “先生,您慢走,欢迎再来“
    伙计满脸笑意的帮忙掀开布帘子,恭敬地送出张爱国两人。
    “小树,买的有点多了”
    “多啥,看你这样也是很久没有买过东西了”
    “不当吃不当喝,以后还要过日子呢,钱不好挣”
    “没事,跟了我,不能白跟。“
    “嗯“
    赵欣雨的心中充满了欢喜,衣服装满了牛皮行李箱,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买齐了,自己还是幼时家境好的时候,才有这样的遭遇。
    澡堂子的单人间中,张爱国看着池中正在打着固本香皂擦洗身体的赵欣雨,心中有火,还在忍着,有的东西需要洗掉才行,以免惹上脏东西。
    门窗上都用红绳系起了铜钱,人都能飘过来,还有什么是不忌讳的。
    张爱国喝着白酒,听说三分酒意的时候最是勇猛,人的气力充足。
    感觉到张爱国的目光,赵欣雨的脸上还有一些娇羞,也有一些暗喜,自己还是有吸引力的。
    赵欣雨属于这个年代的典型女性,新旧思想的交织,饱受社会动荡带来的苦难,此时的内心说不出是高兴或悲伤。
    皮肤未晒到的地方还是白皙的,只是有些粗糙,养养就会细腻很多,不过粗也有粗的好处,触感比较有感觉。
    墙上挂着鸳鸯双戏水的针织图案,武术就是人们从动物的捕猎行为学来的,像螳螂拳,黑虎拳,疯狗拳,模仿才是重点。
    古人的智慧来源于生活,善于总结和学习,通过不断地摸索,带来了哲学带来了反思,留下了许多的瑰宝。
    ……
    张爱国的脸上湿漉漉的,洗了一下头发,可惜没有吹风机。
    “呲”
    一缕青烟燃起消散,散了又燃起。
    屋内应该是铺了地龙,温暖如春。
    两人睡醒起来,把原来的衣服丢弃掉,开始看下新衣。
    护肤品一上,三分身材七分打扮,底子好就是真的好。
    “常言说少年不知少妇好,错把少女当成宝”
    “你说的是啥”
    张爱国心想,捡到宝了,捡到便宜了。
    “没啥,来,这次真的要起来了,要赶路“
    “行吧”
    试完所有的衣服,张爱国鉴赏完毕,开口说道:“暂时先换上粗布的棉袄,随我北上。”
    “当家的,咱们以后往哪里去”
    “先走着,我呢,暂时还没有决定”
    张爱国冲着赵欣雨笑了一下。
    “放心,跟了我,我会安排好你的。“
    “只要当家的不把我卖掉就行“
    人都想活着,蝼蚁尚且偷生,为人岂不惜性命。
    出了门,张爱国买了几条围巾,现在只要是花钱买物资,优先支持国货,当然遥遥领先的价格除外,不能交智商税。
    收拾完顺着大路,驴车向北走。
    “当家的,往北面走可是小鬼子的地盘了。“
    “我知道,先去张家口,就是奔着小鬼子去的,我心里有数,不会拉下你的。“
    “那你可要小心啊“
    “放心,事不可为,我会安排你南下去上海的。“
    “不,我不走,我要跟着你“
    “行吧,放心,我能护的住你,咱们慢慢的来,感情是日久见深的。“
    “去“
    张爱国笑了笑,这几天耕地耕的猛,生地需要晾晒一下,不能浇得过勤。
    擦枪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全面深入的,关系突飞猛进。
    大路和官道上安全系数高,走上专门的太平道,没过多久,出现了哨卡和检查站,开始对驴车检查和发放了票据,看着路中间的汽车道,普通公路也收费。
    慢悠悠的到了第二个检查站,被拦下。
    “单子拿出来,要交养路费”
    单子递了过去,很快工作人员对比了收费的章程。
    “一毫,小洋还是铜元?“
    “小洋,这么贵?”
    “不贵了,国府修路也是要钱的,大投入。”
    “要是嫌贵,去走乡道,不过也有收费,便宜些,筑路是要钱的。“
    “那多少?“
    “咱们小汽车每1公里大洋0.03元,七座以上大汽车每1公里0.06元,14座以上每1公里大洋0.09块,驴马骡便宜,1公里0.01元,要是太平车,那就0.02元,那玩意更伤路。“
    “也挺贵的“
    “你看看你们的轮子,都是木头的或者包铁的,胶皮的没有,都是一道道的车辙,养护要钱的“
    看在张爱国给的香烟上,收费的工作人员还是给他讲了一下,接过了收费凭证,张爱国突然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应该去坐火车,刚才还要自己缴纳车船税,牌照费,跨省还要二次缴纳,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很有80年代的特色,还看到了很多查扣的车辆,不过衣服都不光鲜。
    石门到张家口400多公里,耗时耗钱,城市之间哨卡多,30公里的地方至少有一个,很多10公里一个,小的军头都在收养路费和检查,乱七八糟的,道路的质量堪忧,浙江和江苏道路修的相对好一些。
    民国从1928年到1937年,全国公路1万8千公里增加到了6万9千公里,大路以泥土路为主,做了拓宽平整,官道是沙石料铺装,长期的车辆轧碾,时间久了就像夯实过一样,水泥路在比较繁华些的城市内才会有修建,发展的不均衡一直存在。
    上辈子的道路是到了80年代才陆续开始建设, 民国的道路建设是战略考量的多,到了1944年也没有大量使用水泥或柏油,众多的原因,军阀混战,租借地乱像,小鬼子侵华再加上国内外形势变化,当然并非一无所为。
    “回去“
    “才走了这一段“
    “去坐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