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左倾
作者:几岁又轻狂   当世界正年轻,群星闪耀之时最新章节     
    “我们比妥协派左100倍,而人民比我们还要左1000倍。”
    这是伊里夫对于巨大王国百姓的评价。
    左和右是如何区分,一个伟人在未来会做出总结。
    时间还没有到,他看过头了,这就叫“左”。
    不及,就叫“右”。
    到了那个时候该办了,你不准办,就叫“右倾”。
    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你勉强办,就叫“左倾”。
    巨大王国的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进展,总而言之还是革命环境优越。
    巨大王国的人民比费伦之火还要左倾,比费伦之火还要激进,比费伦之火还要向往革命。
    这里所挤压的矛盾,是那些没有生活在这个国家、没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所无法理解的。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绝不是仅仅依靠文字就能够叙述清楚的。
    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巨大王国苦难的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激进。
    巨大王国的三月革命,实际上是农民、工人和资本家这三个阶级的共同需求。
    它的本质相当于天国运动、安姆大革命以及安姆公社这三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集中体现在了同一场革命之中。
    巨大王国的人民迫切地需要这场革命,他们渴望通过革命来改变现有的恶劣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正是因为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才使得三月革命得以如此顺利地进行,几乎没有引发太多的冲突和纷争,国家的政权就在悄无声息间发生了更迭。
    但是,这次革命的结果让他们失望了。
    妥协派与临时政府,这两个在革命之后掌控权力的组织,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的意向,相反地,他们选择继续投身于 s1 赛季的战争之中。
    妥协派背叛了革命。
    尤其是妥协派的一名领导者,竟然亲临前线监督战事。
    然而,这位领导人高估了自身的能力以及士兵们的战斗意志。此时此刻,整个巨大王国内部弥漫着极度的厌战情绪。
    当进攻的命令下达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巨大王国的军队瞬间瓦解,毫无纪律可言。
    这场战争的失利,不仅意味着巨大王国人民对临时政府和妥协派失去了信任。
    事实上,人民对于妥协派的失望情绪已经逐渐蔓延开来,这无疑也给伊里夫等人士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影响。
    无论如何,妥协派毕竟打着费伦之火的旗号,但他们的行为却让人们大失所望。
    愤怒的人民开始将自己心中的愤恨发泄到他们所能看到的每一个党派身上,就连伊里夫等人也没能幸免,成为了激进民众攻击的对象。
    这些激进分子声称伊里夫等人是由意志帝国派遣而来的间谍。
    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怀疑似乎并无道理。毕竟,伊里夫前往巨大王国并引发革命这一举动,确实得到了意志帝国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他们的目的仅仅在于掀起一场革命,为的是解放巨大王国,并没有出卖国家利益的意图。
    值得庆幸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明智之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妥协派与伊里夫等人并非同一派别。
    尽管他们都属于费伦之火这个组织,但其理念和行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能简单地混淆对待。
    更关键的是,他们没有选择,临时政府靠不住,妥协派同样靠不住,他们能找谁,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到伊里夫等人身上。
    在激进的人民情绪影响下,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也彻底激化。
    在临时政府掌控权力之后,给予资本家赋予了很大的权力,毕竟他们上台都是靠这些资本家的支持。
    资本家在打倒皇帝之后,彻底无所顾忌,开始压榨工人工资和工人时间。
    在革命之前,工人们没有武器,都敢跟资本家对着干,现在工人手中有枪,怎么可能屈服于资本家,在七月份,罢工运动达到高潮。
    而资本家们亦不甘示弱,采取了一项极端措施——“歇业同盟”。
    他们心中盘算:既然你们不愿受我们剥削,那也罢,干脆关闭工厂,我们少赚些利润,看你们如何生存下去!反正饿死的只会是你们这些工人。
    面对如此紧张局势,临时政府自然心急如焚。毕竟,工厂一旦停业,将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工业陷入停滞状态。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难以预估的严重后果。
    在巨大王国的首都——冬宫的会议室里,临时政府成员与妥协派人士正紧急商讨应对之策,试图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妥协派中偏激进的成员提交一份关于实行战时管制的提案,并要求将这些工厂交由国家统一管理。
    他们精心炮制出一份详尽而全面的方案,其中涵盖了严密的监管机制、托拉斯国际化战略、打击投机行为以及推行国家劳动制度等重要举措。
    这份方案无疑极具远见卓识的。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究竟由谁来负责执行呢?
    这无疑是一项艰巨且容易招人怨恨的任务。毕竟,这个庞大王国中的资本家们依然有很大权力,实力不容小觑。
    实施此项计划意味着直接从资本家们的碗里夺食,他们怎会轻易应允?稍有不慎,执行者便可能被自杀了。
    不出所料,妥协派刚刚提交这份方案仅一天时间,工业部长便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显然,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愿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临时政府给了妥协派两个方案,要么撕掉这个方案,要么把政权接过去。
    说实话,在三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时不时拿辞职来威胁妥协派,但偏偏妥协派吃这套,临时政府一说要辞职,妥协派就要妥协。
    这次也是如此,临时政府拿辞职威胁妥协派,妥协派的这份提案也就不了了之。
    (这句话本来是解释妥协派为何妥协,但我也闹不清了,妥协派的行为太不合理了,简直反常识,都说现实比小说更魔幻,我可以证明了,是真的,有没有那个大神解释下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