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抉择
作者:邹虞恒   太祖实录最新章节     
    满身血污,艰难站立的廖维,回看一眼身边竖立的蜀楚棋,不甘的苦笑。
    他身边的蜀军士兵越来越少,魏军没有选择向他们放箭,而是一刀一刀的砍杀着顽抗的蜀军。
    最后,整个战场地蜀军只剩下廖维依靠在蜀军旗帜上。
    姜宇举起长刀,连带着旗杆一起砍过去,蜀军旗帜与廖维一起倒地。
    魏军看着姜宇将廖维的头颅砍下并举起来,周围的魏军都欢呼起来。
    胜利的曙光似乎出现在魏军眼前,他们的信心再一次得到增强。
    “将军,我们该继续向蜀国京师前进了。”
    “不。”
    郭奉的否定,让庞琮有些意外。
    “据我们所知的情报,有一支楚国援军正在向这里集结,我们要全歼这支楚国援军,再进攻蜀国京师。”
    打开地图,如今郭奉的大军正在蜀国中北部,目前离那支楚军还比较近。
    魏军可以往东绕一个小弯,迎头击败楚军然后往西直扑蜀国京师。
    “我们目前的进军路线,蜀军已经大致猜出,他们现在正提前赶赴我们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要打破常规,不走他们给我们设计的包围圈。”
    庞琮听完郭奉的话,立马明白郭奉的意思。
    “我们在他们没有完成阻击包围时,提前打破包围,这样就能让他们的调动白费心机。”
    稍作休整的魏军,离开蜀国人预测的道路,向着正在往西北急赶的楚军进发。
    魏国太子李乾的队伍来到昊安城,城门口是昊安城的大小官员前来迎接太子大驾。
    “我等恭迎太子。”
    “不必多礼,先去官署。”
    骑在马上的李乾,在昊安城官员的引领下,向着官署前进。
    李雍并没有具体安排李乾该做什么,所以李乾可以在李雍规定的框架里做他想做的。
    “太子殿下,陛下在出发时交代臣,允许太子居住故秦国皇宫和昔日陛下下榻的秦国丞相府。”
    跟在李乾身边的苏彪恭敬说道。
    “那孤就去昔日父皇所住的丞相府吧。”
    “属下明白。”
    自李雍居住过那个丞相府,昊安城的官员就将那里设为李雍的临时行宫,不再允许其他人居住,并时时派人打理。
    许援和吕昌带着禁军接管丞相府的防务,以此保障李乾的安全。
    “孤来此巡视,不过是长长见识,你们也不必有什么好担忧的。”
    在故秦国丞相府里,昊安城重要官员都来此拜见李乾。
    “我等谢太子仁慈。”
    对于官员的监察和处置,并不是李乾该管的事,他顶多是向李雍报告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等李雍来处理。
    “如今南伐蜀国,更赖昊安城为后方,希望你们不要辜负国事。”
    “太子提醒,我等自然不敢怠慢国事。”
    和那些官员寒暄完,李乾便允许他们告退。
    “薛大人,你认为孤什么时候能南下到郭将军的军队里看看?”
    相比昊安城,李乾更希望去郭奉的大军里看看。
    “太子殿下,前线局势不明,并且战局变幻莫测,臣希望殿下等郭将军平定蜀国后再出发。”
    “太子是国之储君,万一不测,臣等万死难辞其咎!”
    苏彪也不希望李乾贸然南下蜀国。
    “你们不必如此激动,孤只不过是问问,并没说现在就去。”
    见两人如此激动,李乾也只好安慰一下他们。
    “太子殿下,臣听说昊安城里有个好去处,不如我们去那里走走。”
    为了缓解李乾躁动不安的心,苏彪想让李乾在昊安城里好好逛逛。
    “什么地方?”
    “丝竹楼。”
    听起来好像有那么好玩,李乾不由有些兴趣。
    “这丝竹楼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臣也不知,不如太子去看看。”
    “好,那就请薛大人去安排一下。”
    当昊安城官员从薛壬那里得知太子要去丝竹楼,立马告知丝竹楼的楼主,命令他做好接待准备。
    为了保障太子游玩的安全,丝竹楼临时将一些不重要的客人劝退,并预备许多奴仆暗中保护太子。
    身为李雍安排的四位随行大臣,薛壬等人也带着禁军跟随李乾进入丝竹楼,由于知道是太子要来,楼主自然不敢阻拦那些禁军。
    丝竹楼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整体布局虽不及昊安城里的秦国皇宫那般气势恢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丝竹楼里不仅有醇香四溢的美酒佳酿,还有动人心弦的乐曲和轻盈优美的舞蹈表演。
    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舞者们身姿曼妙,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比起丝竹楼里那令人沉醉的美酒和那让人骨头都酥软了的靡靡之音,魏军和楚军的战场简直就是一个人间炼狱,到处都是血腥与残酷的场景。
    在这里,没有温柔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只有无尽的杀戮和死亡。
    士兵们手持着锋利的武器,相互厮杀着,每一次挥刀都带着致命的威胁。
    鲜血染红了大地,哀嚎声响彻云霄。
    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整个战场,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殆尽。
    楚国这支军队和廖维的大军一样,败亡在精锐的魏军手里,他们只不过是一小批临时集结的楚军,又如何与精锐魏军作战。
    依靠精锐大军,在蜀国境内高机动行军,以此让蜀军反应不过来,然后快速打乱他们的军队,并在向蜀国京师突进时,吃掉零散的蜀军。
    这就是郭奉的大致战略,他是一个信奉速度与战斗力的将领,所以他讨厌统率战斗力软弱的士兵。
    只有精锐大军,才能够发挥他的强项。
    廖维的兵败以及楚国援兵的覆灭,让身处蜀国京师的黄宗霖不得不认真思考蜀国的前途命运。
    东方楚国,可谓是远水难救近火,就算他们的军队能够及时赶到,恐怕蜀国也早已沦陷。
    当下摆在黄宗霖面前的只有四条路:一是向魏军投降;二是向南逃窜;三是逃往楚国寻求庇护;四便是留在京师以身殉国。
    每一条路都充满了艰难险阻,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投降魏国则蜀国社稷化为灰烬;南逃则可能面临魏军的围追堵截,九死一生;去楚国避难也许可行,但这无异于寄人篱下,还不如投降魏军;而殉国虽然能彰显忠诚与气节,但却无法改变蜀国覆灭的结局。
    在这关键时刻,黄宗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