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楚蜀联盟
作者:邹虞恒   太祖实录最新章节     
    如今北方之魏国,欲一统天下之心,可谓路人皆知。
    从楚国新都出发的使者,正向着蜀国都城进发,他将为蜀国皇帝带来楚国的诚意。
    魏国这几年的动向,即使是一直保持自保之心的蜀国,也不能选择忽视。他们已经发现,要是再自保下去,那将走向灭亡。
    联合对方,以抗衡魏国,已经成为楚国和蜀国不言而喻的想法。
    即使楚国不派出使者,蜀国也会向楚国派出使者。
    来到蜀国京师的楚国使者,被黄炜亲自召见。
    “楚国使者,代表楚国皇帝向蜀国皇帝问好。”
    “不必多礼,请问使者,你们楚国皇帝派你来,是有什么重要国策吗?”
    楚使被黄炜这么一问,就连忙将那份国书拿出,交给旁边的蜀国宦官。
    拿过宦官交过来的国书,黄炜打开慢慢看了起来。
    这是楚国皇帝蔡茂向蜀国请求联合,共同抵抗魏国的盟书。
    蔡茂并没有小觑蜀国,反而在国书里,请求和蜀国平等联盟。
    “此事,朕同意了。为了抵挡北方虎狼魏国,我们蜀楚两国必须联盟。”
    这份国书里讲的,不但是蔡茂心里所想,还是黄炜心里的想法。
    “陛下圣明。”
    看来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这样轻松就完成了。楚国使者还以为蜀国要磨蹭一段时间,毕竟楚蜀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得到蜀国的回应,蔡茂为了向魏国示威,特意和黄炜一起在各自的京师里,弄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结盟仪式。
    作为他们所抗衡的国家,魏国当然得到这个消息。
    “黄炜以为和蔡茂联合起来,朕就拿他们没办法。”
    在景明殿里,李雍轻蔑的和裴宗谈论楚蜀联盟一事。
    “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不得不重视。毕竟他们结盟,我们要想进攻,那难度就比较大。”
    联合起来的蜀国和楚国,确实变的让魏国有些棘手。
    “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拆散他们的联盟,或者拉拢其中的一方?”
    “恐怕很难,陛下,如今大魏出尔反尔的习惯,基本上不会让蜀国或楚国相信。况且,从没听过联合最强的国家,去抵抗弱小的国家。楚国和蜀国也不是傻子。”
    裴宗的话,已经点明蜀国或楚国是不会和魏国联盟或者互为友好的国家。毕竟,魏国想要一统天下的心思,没有谁不清楚。
    “这种事,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陛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们走了这步棋,那我们也只好应对了。”
    “好,关于蜀国和楚国的事,还要裴卿多加注意。”
    “臣遵旨。”
    裴宗向李雍行礼告退。
    自从魏国攻灭凉国,如今的天下,就是魏楚蜀三足鼎立。魏国实力最强,其图谋一统之心也最强烈。
    朕终将结束这乱世,让这分崩的天下,重新归为一统。
    强大的使命感,充斥着李雍的身躯。念及于此,他来到自己的盔甲架旁,用手抚摸着那随他战争已久的盔甲。
    大丈夫身居乱世,如不拔剑而起,建功立业,与朽木腐草何异!
    开创大魏的功绩仍然不能满足他,要是不能在此生一统天下,那他将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人世。
    李雍走回桌子边,除了南方两国同盟,北边的胡人果然没有出乎李雍的预料。他们为了人口和物资,已经开始对魏国北边的国境进行入侵。
    讲仁义是和那些胡人讲不通的,你喊一万句仁义,也不如人家用一匹骏马,一把马刀得到的利益多。
    即使是和他们互市,要是一没注意,也依旧会被胡人劫掠。与其用自己的牛羊换东西,不如直接去抢。
    就凭这些原因,胡人就不可能会因为所谓的仁义或道德,就停止对边境的侵犯。
    讲仁义?它有马刀带来的利益多吗?讲仁义,就能让大魏的军队战无不胜吗?
    和敌人讲仁义,那李雍该如何面对那些被胡人屠杀欺凌的大魏百姓?他们为什么叫大魏百姓?因为他们是李雍的子民。
    身为他们的君王,哪里会让他们的地位低于那些卑贱的胡人?还是那句话,屠杀朕的子民,那就等待朕的屠杀!
    对于北边的戒严令和增援大军已经出发,如果不打出威风来,就没有谈判的地位。
    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在哪里都一样得不到!
    不打怕那些胡人,胡人就会看不起大魏,就会肆无忌惮的入侵大魏的边境。
    南北两边的形势,不得不让李雍调整一下目前大魏的国策。
    统一南方,势在必行,但对于北边依然不能手软。对内要发展民生经济,对外要准备大军,时刻进行动员作战。
    突然回想起魏军对凉作战,又让李雍想到赖伟强,他决定去一趟赖府,去看望一下赖伟强的家人。
    得到李雍旨意的吴翀,赶快将皇帝的命令传达给内务府。
    当李雍走出景明殿,皇帝的仪仗已经准备好,停在门口。他只需要坐好,一切就都不需要李雍操心。
    从清街后的路上,皇帝的仪仗来到赖府门前。
    赖伟强的儿子,鲁国公赖元安领着赖府其他重要人员,大开中门迎接李雍。
    “臣赖元安携赖府亲属,恭迎陛下。”
    “都免礼吧!”
    从轿子上走下的李雍,拉住赖元安的手。
    “汝父国家功勋,如有人胆敢轻视赖家,告与朕知,朕定然为你主持公道。”
    “谢陛下隆恩,并无他人敢欺辱我赖家。”
    李雍的表态,就是要让赖家明白,虽然赖伟强走了,但皇帝依旧重视赖家。
    在赖元安的引领下,李雍来到他们家的客厅。赖伟强是武将,所以他的府邸并没有太过于文雅。
    “你父亲的牌位在哪里?让朕去给他上一炷香。”
    “陛下,上香就不用了,臣怕父亲无福消受。”
    李雍并不理会,他依旧给赖伟强上了一炷香。
    “你记住,赖伟强有资格让朕给他上香。”
    “臣明白,臣替父亲向陛下谢恩。”
    赖家毕竟是没顶梁柱,整个府邸也略显冷清。
    “按你父亲的功劳,朕应该让你荫官。”
    “臣无寸功,不敢如此。”
    “你无功,你父亲有功。朕决议封你为亲勋羽林郎将。”
    见李雍如此厚恩,赖元安也不敢推辞。
    “臣谢主隆恩!”
    在赖府用完饭,皇帝的仪仗才缓缓回宫。这让京师里的人明白,皇帝是个重情且记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