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太像了
作者:使徒行者孙   四合院之拒绝套路最新章节     
    不愧是血液里流淌着表演基因的女孩,朱霖丝毫不怵,拿起角落里的扫帚当枪,开始大声唱了起来。
    那股子不屈和激愤的神态拿捏得挺好,看得樊秋云一愣,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牺牲的大女儿,心中突然开始隐隐作痛。
    像,真是太像了,倒不是说长相,只是那股子气质特别像。
    “......坚决要求上战场,誓把那顽匪消灭光——”边唱边做出各种动作,左右旋转腾挪,犹如一只白色的蝴蝶。
    白衣赤足,又唱又跳,如果许大茂在的话,或许会联想到《大唐双龙传》里的婠婠。
    唱到这一句的最后,朱霖斜持扫帚,45度抬头望向天花板,脸上表情严肃又慷慨激昂,整个人显得特别英姿飒爽。
    就好像真是一名盼望着上战场的女兵。
    就是那双小脚丫子有点不应景,哪有女兵不穿鞋的,哪怕条件再差,也得编双草鞋穿。
    又唱又跳其实挺累人的,唱完这一段,朱霖微微气喘,饱满的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点点汗珠,秀美的鹅蛋脸也红扑扑的。
    赶紧夸我呀,你们赶紧夸我呀!
    尤凤霞十分捧场,当先鼓掌,笑着说:“唱的真好,是吧,妈...您怎么了?”
    只见樊秋云双眼迷离,痴痴地看着朱霖,双腮已经挂上了泪珠。
    “樊阿姨,您怎么哭了,是不是我唱的太差了?”
    朱霖有点心虚,自己唱的有这么感人吗?
    莫非我真的特有表演天赋,唱个戏都能把人唱哭。
    “丫头,过来让阿姨好好看看。”樊秋云满面泪痕,朝前伸出双手,似乎在渴求着什么。
    母亲表现有点奇怪,尤凤霞开始不太明白,但随即反应过来:看着朱霖那飒爽的英姿,母亲应该是想起了自己的姐姐。
    本来已经接近愈合的伤口似乎又有裂开的迹象,尤凤霞轻轻呼出一口气,借口去厨房倒水,避开了眼前的一幕。
    朱霖有点莫名其妙,虽然和樊阿姨也见过几次面,但以前也没这么亲密吧。
    还要好好看看自己,难道站在两米开外就看不清吗?
    不过长辈的要求还是应该尽量满足,朱霖把扫帚放好,缓缓走了过来。
    “阿姨你怎么了?”
    “没什么,阿姨看着你唱戏的模样啊,就想起了我大闺女。”
    樊秋云摇摇头,左手揽住朱霖,右手掏出手帕轻轻擦掉她额头上的汗水,微笑道:“唱的真好,练了多久了?”
    除了家人,朱霖还没有被人这么亲密地揽着,顿时有点害羞。
    她倒是知道尤家的事,对此也深表同情,只得柔声道:“请您节哀,我以后也会经常来您家里玩的。”
    倒是没说什么“您就拿我当女儿”之类狗血的话,这种事是很严肃的,不可能张口就来。
    “至于京剧,我已经练了两年了,之前学过钢琴,可现在不能弹了,我就练这个。”
    尤凤霞出来的时候就看见朱霖用手帕给母亲擦眼泪,顿时有点吃味了——你这丫头跟我抢姐夫,又要跟我抢妈妈?
    得想个办法让她离开妈妈,不然真成闺女了。
    “朱霖还会翻跟头呢,能翻给我们看看吗?”
    “您二位擎好!”朱霖顺势离开,走到客厅正中间,深吸一口气,身体后仰,在原地翻起了跟头。
    她的身体如蝴蝶一般轻盈,一口气翻了10个,停下来的时候也只是微微喘气。
    两人都鼓起掌来,樊秋云笑道:“朱霖太厉害了,我觉得你以后可以考虑往文艺方面发展。”
    朱霖整理着乱掉的头发和衣服,笑得十分开心:“我特喜欢表演,以后要不要入行,我还没想好呢。”
    “其实我更喜欢当医生,跟我妈一样,治病救人。”
    樊秋云对朱霖的家庭情况并不了解,便顺势问了一下,得知她的母亲在流脑防控小组里工作,顿感钦佩。
    两报一刊经常刊登关于流脑的新闻消息,呼吁国民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有头疼脑热的尽快去医院检查,如今全国上下都知道这场来势汹汹的疾病。
    谈及母亲,朱霖十分自豪,小嘴嘚吧嘚说个没完。
    三人聊了一阵子,尤凤霞又来了个“彩衣娱亲”,和朱霖搭伴表演了《红灯记》其中的一场。
    樊秋云先悲后喜,说了一会话就觉得有些疲惫,又回屋躺着了。
    “尤姐姐,把你小姨写的小说给我看看呗,我想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故事。”
    俩丫头又钻进书房,朱霖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二次创作的小说,对此特别好奇。
    “原着都没看完呢,也不怕看串了戏。”尤凤霞虽有此意,却不能表现出来,不然该露馅了。
    朱霖嬉皮笑脸道:“不会不会,我就只看看开头,不会串的。”
    犹豫一番才故作迟疑道:“那...那行吧,可别跟别人说,你也知道,这玩意见不得光儿的。”
    “放心吧,咱们看的小说不都是四舅嘛,我自个都怕呢。”朱霖满口答应。
    尤凤霞这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壹”字。
    “这是第一册,你看看。”强忍着羞臊,故作淡定地将本子递给朱霖。
    朱霖迫不及待地打开,正襟危坐,开始阅读。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别人仔细阅读,这种感觉简直是太奇怪了,又是兴奋又是忐忑,看书都看不进去。
    在旁边坐立不安的,好不容易等朱霖看了三章,忙问:“你觉得这开头怎么样?”
    金庸的小说喜欢云山雾罩扯上半天才慢慢引出主角,尤凤霞却别出心裁,一开始主角就出现了。
    开头是幼年的杨过和穆念慈相处的情节,这样一来,后面杨过性格和原着不同就不会那么突兀了。
    后来杨过11岁的时候母亲去世,杨过开始独自流浪,时常做些偷鸡摸狗的事。
    再就是原着开头李莫愁和陆家、武家的冲突,之后就跟着郭家去了桃花岛。
    朱霖斟酌了一会,缓缓道:“既然是再创作,肯定要不落巢窠,有所改变是对的,不然别人干嘛要看这种小说,看原着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