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新式学堂
作者:随笔道人   南明义军最新章节     
    顾炎武拿走报纸,向着孟浚告退,随后急匆匆离开厅堂,准备重新修改,而吴台则站起身对着孟浚道:“都督,这是宣传司编制,您看一下。”
    孟浚接过来一看,“司长,管理宣传司的整体工作,制定宣传策略和计划,主簿,设两人,协助司长处理日常文书和行政事务。
    舍人设三人,负责起草和撰写宣传文稿,如公告都督府谕令等等。
    画师两人,负责绘制宣传图像,如年画、壁画等,以增强宣传效果。
    讲吏十人,负责在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讲解,传达朝廷政策和法令。
    采风使十人,收集舆论和民情,为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差役三十人,执行宣传任务,如张贴告示,散发传单,售卖报纸等等”
    孟浚看着这编制点点头,宣传司一城之人员六十人,不过这样先试试吧,人手不足的话可以再补充。
    随即孟浚看着吴台,轻声说道:“那就按照这个计划去执行吧,一城一城的开始布点实施吧。”
    吴台微微颔首,表示明白,然后站直身子,向孟浚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去,孟浚望着吴台离去的背影,眼神渐渐变的深邃,宣传和教育自古不分家,而少年更是热血的年纪,便是李自成张献忠也都组建过孩儿营。
    而孟浚当初在钱塘江时,与士卒畅谈时,曾向将士们保证要让所有的阵亡军士遗孤,可以免费入学,等回到苏州后,孟浚已经改变设想,不再是简单让这些军士子弟认字并学那些孔孟之书。
    孟浚寻思着,应该开始新式的教育,在他的设想中,要分为幼学,高学两级,幼学五年制,高学三年制,教学除了传统语文外,还有数学,历史,自然,体育等等,数学除了珠算,还要引入阿拉伯数字,而自然则是以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天工开物》,还有方以智的《物理小光》。
    这新式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实用为主,渐渐废除禁锢思想之八股文,孟浚希望能慢慢引导培育出伟大的科学家,而新式学堂孟浚打算用白话文教育,同时推广具有现代规范的标点符号,说实在的,文言文太容易因为断句而产生歧义。
    而孟浚还准备在高学中创办武学,培养军官,这些军人子嗣无疑是未来反清力量中最为纯粹的种子,而不止是那些遗孤,孟浚将军中将士,适龄的儿童都被挑选出来,总共五百二十人从八岁到十二点的孩童做为第一批学生。
    由于生源大部都来自苏州,孟浚将这学堂布署在苏州西城,取名为振兴学堂。
    对于学堂的营建,孟浚按照后世的布局,又加以这个时代的特色,营造教学区,寝室,食堂,操场,而这开办新式教育也不是短时间便可完成,光是编写教材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要招聘教谕,建设学园,所以孟浚定下了大致的教学计划后,便定于次年三月一日开学。
    而孟浚的折腾让杨恩等都督府士子都有些麻木,光是西城圈出土地来建学堂都是麻烦事了,杨恩有些苦着脸对孟浚说道:“都督,这每个学生一套书本,还要提供午餐,教谕的月俸,而都督又说是义务教育,不收费,大都督,这都处都要花钱啊”
    孟浚则是笑着说道:“十年之后,这批学生的价值绝不是区区一点开支可相提的”
    杨恩叹了口气说道道:“都督,再这么下去,不用十年,咱们十个月都维持不了,抚恤银,打造自生火铳,火炮,组建骑兵,都督,库银已经不足了,按这样的进度消耗下去,只够维持三个月了”
    杨恩年纪轻轻,原来风华正茂,却被这处处用钱的压力下,变的憔悴了许多,这还是都督府据有天下最为富饶的东南之地,若是易地而处,如在陕西,河南之地,别说七镇大军,还造枪造炮办学堂,就是军队砍一半,还得刮地皮看能不能养的起。
    孟浚听完杨恩的诉苦,摇摇头道:“教育之事,百年大计,钱可以再想办法,唯有这开启民智之事,再难也要去做”
    杨恩闻言点点头,只能安慰自己,握有江南富膏之地,钱还是有办法的,而这兴办学堂,也是为储备将来的人才。
    而这时,俞安急匆匆走了进来,对着孟浚说道:“都督,有人请见都督,说他是兵部尚书,左都御史,还节制七省漕务。”
    孟浚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说道:“那请尚书大人进来吧”而杨恩则对孟浚道:“都督,那属下先告退”
    “嗯,慕德,你先去忙吧”
    陈子龙,字人中,南直隶人,其才备受夏允彝推崇,言其才气冲天,崇祯初年,陈子龙参加复社,后又与夏允彝,徐孚远等结几社,为几社六子之一。崇祯十年,中进士,弘光年以兵科给事中起复。鲁王监国授兵部尚书,左都御史,节制七省漕务,而鲁王兵败星散后,陈子龙辗转而至苏州。
    “左都御史陈子龙,参见国公”陈子龙对着孟浚躬身行礼道,只见他年约四十有余,气质儒雅。他的眼神中透着睿智和沉稳,他一袭深色的长袍,更显其庄重与严谨。
    “陈大人快请起”孟浚连忙上前虚扶,随后问道:“陈大人见我不知有何事”
    陈子龙闻言,有些汗颜,片刻后,缓缓说道:“孟都督收复全浙,名动天下,陈某虽不才,亦愿为都督效犬马之劳,唯愿能早日收复故都”
    陈子龙满怀热忱,以望能实现收复河山的宏愿,在他心中,如今天下只有孟浚有可能带领振山河。
    在隆武覆灭,邵武帝和永历帝的互斗更是令他失望透顶,望眼四方,好在苍天可怜,降下孟浚这般良将,他望向孟浚,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
    孟浚闻言亦是有些喜悦,对着陈子龙朗声笑道:“如今百废待举,陈先生愿意助我,孟某求之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