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满月酒,齐庆祝
作者:靖然长轩   重生灾年挺孕肚,不慌!娘有神器最新章节     
    九月初二这一天,整个宋家庄喜气洋洋的。
    因为老宋家的龙凤胎满月了!
    全村都认为龙凤祥瑞必须要办个满月酒以示庆祝,上天知道他们这么重视祥瑞,就会额外眷顾宋家庄了。
    然后每家每户有什么出什么,力图要把这满月酒办起来。
    毕竟按照姜荼的意思,是不想办这个满月酒的,灾年来临如此高调,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然后村民们商议之后,都决定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这样通过各家各户凑起来的满月酒,就不会高调了。
    其中有养猪的、养鸡的,都把自己家的猪和鸡杀了。
    宋老太太也拒绝过,但是村民们都清楚,买名额的六十两是笔大数目,老宋家出的这个钱,远远超过了自己能够偿还的。
    区区一头牲畜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啊,现在山上的猪草都难找了,看这旱的样子养猪养鸡迟早会饿死,还不如趁现在还有点肉杀了,大家还能沾沾荤腥。”
    经过村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老太太也就接受了。
    所以今天寅时正就开始杀猪,一直弄到了卯初到卯正之间才结束。
    到了辰时,村里的阿奶大娘们就到老宋家搭手做饭,由于食材都是大家提供的,平日也都知道该咋吃,制作起来就省时省力了。
    唯独那些肉,除了要做几道清淡的之外,像猪下水鸡下水这类的食材,就必须经过重料加工。
    好在宋老太太有神仙儿媳给的佐料。
    虽然宋老太太不识字,但姜荼可以口授啊!
    今天不能下厨的姜荼额头上还缠着一条布巾,这是妇人家坐月子的传统,不管天气再热也要包着,因为产后虚弱的妇人最容易受邪风入侵。
    尤其是姜荼生了那么多胎,若不是平时在老宋家过得清闲舒心,她的底子早就亏空了,还能有命怀上龙凤胎?
    因而大家当然要更加注意她的身体。
    在姜荼向老太太口授烹饪之法时,两个刚满月的小崽崽就被周氏和赵氏负责照看,村民们大多都是奔着看龙凤胎来的,导致屋里热闹非凡。
    村子里生产过的妇人都很乐意照顾这对祥瑞娃娃,奈何她们和祥瑞娃娃的关系,比不得周氏和赵氏那么亲近。
    那俩是祥瑞娃娃亲伯娘,她们都是堂的!
    在宋老太太的努力学习下,下水料被清理干净,再用大料卤的卤,炒的炒,煮的煮……于是,平时不受人喜爱的下水就成了香气诱人的美食。
    午时初,老宋家的门前门后,就坐满了人。
    桌椅板凳都是村民们从自家搬来的,凑了个十几桌,让一百多号人都能坐在一块儿,热热闹闹地吃一顿饭!
    “上菜咯!”
    随着宋老太太一声吆喝,妇人们端着菜盆鱼贯而出。
    每桌都是六菜一汤,毕竟食材有限。
    但那一份汤分量十足,二合面馒头、二合面锅贴这类主食,数量也绝对是够的。
    所以等菜上齐后,大家直接拿起馒头或者饼子,盛上满满的一碗蛋花汤,开吃!
    “今儿这宋家庄怎么没人?”
    方仕钰进村之后,就没见到过一个人影。
    驾车的小厮也满面疑惑,“不会是宋家庄出什么事了吧?”
    方仕钰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呸呸呸!少乌鸦嘴!马车快一点,要不是你慢慢吞吞的,我们早就到了,也不用等到午时了。”
    “是,少爷。”小厮委委屈屈地应,他该不该提醒少爷,是因为少爷太忙了,差点忘记这件事,才导致他们出发时间晚了的?
    今早从县城出发时,为了等江家小姐一起,又耽误了小半个时辰……
    两辆马车先后朝着老宋家行去。
    临近了,才听到了隐隐约约的说话声。
    “咦?少爷,那前边好多人啊!我们的马车怕是过不去啦。”
    听到这话,方仕钰撩开车窗的帘子,探头望去。
    就在这时——
    “哎呀,是方公子!”
    里长就坐在老宋家门前的桌子吃酒席,刚发现马车,就见到方仕钰探出了头,里长连忙惊喜地喊出声。
    很快,宋老头一家和里长都出来迎接贵客。
    姜荼和宋老太太各自抱着一个小崽崽,大伙儿吃饭时她们本来是在屋里给孩子喂奶的,等奶喂好,就将孩子哄睡了让姜荼吃饭。
    但现在贵客来临,尤其是江静秋竟然也在其中,姜荼喜出望外,便抱着两个孩子让方仕钰和江静秋看一看。
    瞧着小娃娃可爱的样子,江静秋一脸的喜爱和羡慕。
    然后,江静秋就掏出了自己准备的礼物。
    她不好意思地道:“这是我为孩子绣的兜肚,原是想着孩子总得替换,便绣了两件,想不到却是将将好了。”
    姜荼欣喜地接过,“多谢静秋妹妹,这兜肚最是实用,我正愁没时间给小八和九儿绣呢。”
    仔细一看,这上面的刺绣颇为精美,看得出一针一线都是极其用心的。
    “静秋妹妹这绣工可比我的好多了,用的布料也针线也都是极适合婴孩穿的,显然静秋妹妹花了许多心思。”
    说着,姜荼抱着孩子向江静秋半行一礼,口中笑道:“姐姐我啊,就代两个孩子谢过静秋小姨了。”
    江静秋连忙搀扶她起来,“荼姐姐你这是做什么,这是妹妹一点心意,只要两个孩子不嫌弃我这个小姨的手艺粗糙就好。”
    “这还叫粗糙啊?”宋老太太听不出人家是谦虚,还当这孩子见的好东西多了,才会这样贬低自个儿,“不是我夸张,江小姐,你这绣工拿去布庄卖,估计都能卖不少钱。”
    江静秋诚恳地道:“大娘,您直接唤我静秋就好了,不用再喊什么小姐。”
    宋老太太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哎呀我家小兔儿果然是有眼光啊,费尽心思救的人,她就是不一样,瞧瞧多有礼貌,多亲切。
    “好好,既然你和我家小兔儿姐妹相称,那我老婆子就当你是自家后辈了啊。”
    “自该如此,何况静秋此前若非得大娘一家相助,也不会有今日,在静秋眼中,你们都是静秋的恩人、亲人。”江静秋发自内心的一番话,说得大家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