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 主子的心思你别猜
作者:清茶淡语   老祖宗她不好惹最新章节     
    云溪镇的麦田 只用了五日的时间就全部归仓,有一半的土地 都已经被翻耕了一遍, 要不是担心劳动强度太大,牲畜实在吃不消, 估计下播进程还要在快一些。
    大伙虽然不明白 东家为什么如此急迫的抢收抢种, 可每天虽然要做的活多,可东家在吃食变着花样的造, 量大管饱, 大伙想埋怨也挑不出错。
    做啥不就是图这么一口吃的么!
    可当大量的麦地被要求种上那什么葵的时候, 庄头和里正坐不住了。
    秉着农人对土的爱惜,他们顾不上会不会被 东家责骂,纷纷前来询问。这又是搞哪一出,京城这里的庄子可从来都没有种过稻子,如今这一千亩的土地全部种活他们都没听过的东西,万一绝收了呢, 他们这些人 吃啥喝啥呀?
    种地可从来都不是一拍脑袋能决定的事, 这是不是太轻率了, 大伙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麦子的, 怎么一下子 就改成稻子了?
    说句难听的话,这不是盲人带路瞎指挥吗?
    乔欣不在庄子里,石牙子 目前接手所有的工作,他亲自出面招待这些 老庄头。别看 人不大, 可能做上管事的,那都是在一大群竞争者中历练出来了。
    他笑着对来人说:
    “老夫人这么吩咐的, 咱就得无条件执行。 没饭吃, 那倒不至于,咱家在老湖镇那一千多亩的稻子 再过两三个月就该收割了,而且这几天乔府已经储备好了一些的粮食, 你们也算是 乔家的人, 怎么可能让大伙饿死。
    再说了,世代传下来的也不定全都是好的,不然大伙哪能一直这么苦哈哈的还吃不饱,这次抢收,不也跟以前完全不一样?那么多的新农具以前不也是没有吗?你看大伙用过,有人嫌弃不?
    还是那句话,不要用我们想法去替代主子的想法。大伙如果啥都看的明白 也不至于世世代代受穷了。”
    王树林闻言满脸羞愧,第一个 告罪退出。 这有一就有二,前来质问的人 也跟着离开了。
    才一出门,庄头就问王树林:“你咋一句话都不说 就出来了, 这让咱还咋问下去呀?”
    “问啥呀, 这地是乔家的,人家啊咋做咋做, 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了 别咸吃萝卜淡操心。别 皇帝不急太监急的。”
    庄头一急就有些口不择言了,“哎哎哎,那能一样吗,他们是主子,是管事 自然愁吃喝的, 咱们这些人能比的了?咱就靠土里这点东西过火了, 这玩意绝收了, 乔家又不管了, 大伙岂不是死路一条?”
    王树林连忙捂住对方的嘴巴,“这话岂能乱说,别人我不知道,但是乔家不会不管的。 这些京官可是在 陛下眼皮子底下讨生活, 多少的顾忌一点名声。再说这里以前可是皇庄, 随便提溜个人出来 ,谁知道背后有谁,这事你作为庄头还是能不清楚?若真到那一天,乔家想瞒也瞒不住。”
    这话显然说到庄头的心里去了,庄子里人 都是啥样的 ,别人不知道 她还能不知道, 那有很多都是前朝宫廷里放出来的, 也有是得罪贵人 被流放出来的, 就在透明庄子里 连太监都有百儿八十个。
    看似是一个庄子, 实际上 人心也不是那么齐整, 他这个庄头做啥都束手束脚的很。原本以为乔欣接手庄子之后 会大力整顿一下人员,没想到 人家是整顿了, 只是整顿的是田地。
    根本不管 人咋想,一上来就抢手, 上至老人 下至孩童, 不干活的 都没饭吃。
    一日三餐都在田头山吃饭, 根本不给往家里带的机会, 哪怕是襁褓中睡孩子 都让母亲被宰身上 干点轻省的活计。
    那庄子里 原本想躲懒的,连续两天 见不到一粒米粮, 有听闻大伙在地头上吃的又是鱼又是肉的,满嘴油光,哪还能继续躺的下去。
    乔欣才才不管,这些人咋想的,就是听见了,也不会在意。有手有脚的 还想饭菜送到嘴边 恐怕是走错地方了, 他们乔家可没余粮养闲人。只要肯干那就有口饭吃。这次抢收 那些人表现的如何 那些人偷懒撒滑,他可都是 看在眼里, 也为日后村庄子里的人口调整提前做了一番准备。
    游手好闲的,还死活不改,那对不起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别说他没有给过机会。云溪镇,临水镇和老湖镇日后都要建立不同的作坊。 这人员问题 肯定要 进行大浪淘沙般的筛选。
    她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些原来的居民。
    石牙子这会就在跟乔欣禀告夏收的结果。
    “一亩地也就收了二石,差一点的地段二石都不一定有。大伙都习惯种一季麦子, 然后再种一些蔬菜 拿到城里去贩卖, 换取一些米粮。”
    平均一亩地还不足二百斤,这么少?扣除要上交的部分, 那留在手里的粮食岂不是寥寥无几,
    就这个产量大伙居然还能墨守成规的坚持这么多年,难怪苦成这个样子。
    现在才五月初,再种一季晚稻还是来得及。这些都是上好的良田,只不过肥力和种子不给力,受人力的限制,没机会精耕细作,在再加上天灾等原因,可不是就落得这么一个结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才是最残酷的现实。
    石牙子道:“这里虽然靠近清河,可偏偏地势要高于河岸, 上一个主家一直没舍得银钱像咱们镇上那样 挖好引水渠,导致地里灌溉难度大,咱们现在要是打井,修渠的话 顾忌又要投入不少人力,还可能耽误耕种。”
    乔欣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选择今年打算种上向日葵。
    这玩意比较耐旱, 她先把种子种下,借助接下来的一场大雨,连浇地都可以省了。 后期就可以腾出人手去打井和修建水渠。
    至于种子从哪儿来的?
    乔欣找理由出门一趟,再回来就雇着商队,这东西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