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官开会 雨夜救苦
作者:逸云飘雪   我穿越了,开局两亩田一条狗最新章节     
    “他们那边中道粱与赵家湾那几个牌的牌长是哪个”?老四问道。
    “这边是马老二,李在田,何明之、赵文学,你去给马老二、李在田、何明之说一下,通知完了就去老表叔赵文学屋里吃点晌午饭”父亲说道。
    老四听完就往回走,父亲背着杜辰宇继续向前走,父亲在路上说赵文学是他幺姨婆家老幺,父亲叫表舅叔,他应该叫幺舅爷。他还在想今天在哪里吃午饭了,父亲衣服口袋母亲装了几个红薯和面饼,路上他都吃了几次,不是很饿。
    翻过中道粱,又继续走了大概四十分钟左右,太阳已经偏西,他们才到赵家湾,这里有七八户人家,快煮午饭时间,炊烟滚滚,这个时候农村普遍两顿饭,午饭大多是干饭,晚饭是稀饭,下午三四点才吃,路口第一户就是赵幺叔家,父亲介绍,两间瓦房接三间草屋,傍边还有几间小草房,养猪和养牛的,门口有一条土狗,看见他们来了,就“汪汪、汪汪”的叫个不停。
    “幺舅叔、幺舅叔在家嘛”父亲一手搂着杜辰宇,一手拿着木棍招架冲出来的狗。从旁边小草屋出来一个老头,披着一件小麻卦,裤腿挽在膝盖处,全身沾满青草,手里拿着一根棕绳。
    “额,是德才呀,小虎子这么大了,快进屋坐”。小老头一边抖了抖身上沾的茅草,一边招呼他们。
    “这是幺舅爷”父亲对杜辰宇说。
    “爷...爷。。。”杜辰宇怯生生的叫了两声,然后把头埋进父亲后背藏起来,学着婴儿叫人方式,毕竟他才十个多月嘛。
    “哎......还不到一岁就开口说话啦,又一个小神童额,以后封侯败将,比你爹小时候还聪明,你爹小时候就是神童,20几岁就中秀才老爷,成为这方圆百里的成名人物”。这个姓赵的幺爷还摸了摸他的头,他眨了眨眼睛,做了个鬼脸转过去了。
    “幺舅叔在割草额”,父亲问道。
    “给牛和猪打几背篼草,积一点粪,快种麦子了”。幺舅爷招呼他们在门口院子里板凳上坐下。
    这时屋里出来出来一位50、60岁老婆婆,头上戴着黑色麻布头巾,黑色对襟卦,系着一条黝黑围裙,在门口出来,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是德才两爷子(两父子)额,今天还舍得到处走走,这是小虎子吧,他还是第一次见,早就听说杜大哥得了一个乖孙子,尖的很了(非常聪明的意思),他真是有福气”。这位老婆婆爱怜看着他说道。
    “这是幺婆,快叫幺婆”,父亲对杜辰宇说。
    杜辰宇把头埋在父亲怀里,瞟着眼镜看了一眼,不说话了。
    “你们吃饭没有,我煮饭了,小虎子吃点什么了”?幺婆问道。
    “我们还不饿了,他在屋里也跟随我们一起吃了,给他烧个红薯就好啦”。父亲委婉的说道。
    “还拘礼蛮(客气、拘束意思),到幺姨屋里就不用客气,你们随便聊,我去倒个水”。幺婆说完就转身进屋了。
    小狗还在旁边一直“汪汪”个不停,他看着小狗一直“汪汪.......汪汪.......”可能是欺负他小。
    惹得他们一阵大笑,幺舅爷起身把狗撵开,还说到,“他上个月下崽了,所以没眼水(没眼力劲意思),见人就叫唤个不停”。
    杜辰宇眼前一亮,他也想养小小狗玩,心想走的时候得捉一只抱回家,陪他玩。
    杜辰宇在怀里打着走时候逮小狗的小九九,听着父亲和幺舅爷谈话,幺舅爷说的比较多,说道今年秋季粮捐由于马财主撤职,余保长派人已经催了两三次了,粮食在地里未收割就已经在催收,说什么今年朝廷用兵,急需军饷,好几家粮食未晒干就被保丁亲自背走了,我也没去陪他们收税,我把老大准备的嫁妆的钱都抵了税款,第七甲的税款已经被征收的差不多了。
    幺舅爷拿出旱烟,在膝盖卷了一卷,递给父亲,父亲不要,就自己拿出火石点燃,吸了一口接着说道。目前余跃东只手遮天,大多数甲长、牌长都是形同虚设,他只是信任他狗腿子庄丁,做甲长、牌长主要负责民里纠纷,跑腿带路。第七甲管理也分散,分成几块,这边赵家,中间何家,还有就是马家,平时也大多相安无事,纠纷主要是中道粱那边十几户人经常为争水打架,年年春天如此。
    父亲又问了一些几个牌长的事,交谈了一个小时左右,屋里煮饭幺婆喊道:“老头子,快去把娘和娃儿喊回来吃饭了,把牛就栓子树上,下午继续放”。赵爷就去梁上喊人回来吃饭。
    这时胡老四也过来了,不一会一个15、6小伙子,光着膀子扛了一捆柴,一上院坝坎,就把柴摔在屋檐下。喊道“娘,都饿死啦,吃饭越来越晚了,老汉儿回来也不来接我,把压的都长不高了”。
    “喊什么喊,毛毛草草的,像什么样子,你杜大哥老师来了,还不过来见礼”,老赵头对吼到。
    “杜大哥,你来啦”,小伙子擦了一把汗水,还比较恭敬给父亲打招呼。
    “一两年没见,长这么高,以前上学距离最远,还每天来的最早”,父亲笑呵呵的说道。
    “那是我早上不想在家里干活,所以早早到学堂去”,小伙子嘿嘿一笑说。
    这时,一个13、4小姑娘拉着一个老奶奶也回来了,通过打招呼他知道,老奶奶是父亲的幺姨婆,两个孩子是赵幺爷的老二赵正明和三女子赵梅。
    随后就洗手吃饭,在屋里中间放了一个大方桌,盛饭的土褐色陶碗,鼎罐里煮的是玉米稀饭加红薯和土豆,还有几块玉米饼,一盘咸菜和一碗煮的豆角,豆角汤还泛着油花,这顿饭一看就是殷实之家,稀饭也是半干,五六个人基本能吃饱。
    还给杜辰宇准备了个小木碗,里面装着稀饭和玉米饼,父亲喂他吃了一小碗,味道还可以,只是玉米饼有点硬,只吃了一点。
    饭后杜辰宇有点困,在父亲怀里睡着了,醒来时候天已经灰蒙蒙的了,他在胡老四怀里。看见一个中年汉子和三个老头坐在院坝边吞云吐雾,抽着旱烟,不时的还说几句自己意见。这是在牌长会了。也没说啥实在内容,都是夹杂几句荤段子,各自还拍着说了几句一定听从杜甲长的安排,完成任务什么。
    看着天快下雨了,会也开的差不多,人也见了,该来的来了,不该来的也没来。父亲就说:“看着要下雨了,我们就这样,以后还请各位多多支持,我们回去还要走半个时辰,都要摸黑了”。
    然后大家打着招呼,说着客气话就走了。
    父亲也转身对赵幺舅爷说:“幺叔,我们也走啦,今天打扰了很多麻烦,幺婆,你要保重身体,空啦到我家来耍哈”。
    “说什么话了,以前明娃子在你那里上学,没少麻烦你,这快下雨,你把这个蓑衣拿上,不是娃儿淋病,着凉了。”幺爷说道。
    父亲也没客气,接过蓑衣,招呼老四就要走。
    想着小狗,杜辰宇又不能直接说要,他就在背上叫:“爹爹,狗狗、狗狗,要....要.....”
    父亲一下子就明白了,杜辰宇是想逮小狗玩,从小他就没要过什么,小时候就和家里一只小鸡玩,小鸡长的快,很快就没有玩的了。
    “幺叔,小虎子想养只狗,我看你们有小狗崽子,能否要一只”,父亲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毕竟他这么大也没怎么出门经营柴米油盐,逮猪养狗,以前爷爷办,现在有娘亲,所以有点不好意思说。
    “老婆子,那快去逮一只给小虎子,带回去”。幺舅爷转身对幺婆说道。
    又客套了几句,幺婆就抱一只黑色的小狗,从屋后转过来,交到胡老四手里,交代了几句怎样养,吃的什么,他们转身回家走。
    路上,结果一会儿就下起了小雨,父亲背着他把蓑衣披上,放个小脑袋在外面,外面凉风嗖嗖的,一路无话飞快前行,走到马鞍坡,路边一棵大青杠树,下面一座茅草屋,屋顶多处破洞,缺草料,墙壁是用玉米杆做的,四面漏风,屋顶漏雨。
    “这是张嫂家我们去看看”,说道。
    屋里已经黑了,门开着,他们往里看,一个十来岁光着身子的小男孩和五六岁小姑娘坐在火塘旁边的石头上,靠墙壁一个木稻草床上躺着一个妇人。
    “张嫂、张嫂”,胡老四走在前面,敲了敲门叫道。
    “是,杜表叔,我娘生病了”,小男孩起身回答。
    “你娘病啦,我去看看”,父亲说道。
    “是杜秀才来啦,屋里也没地方坐,石头快去搬板凳”,这时床上传来微弱的声音。
    “张嫂你怎么生病啦,上个月还好好的”,父亲问道。
    “哎,上月底,天杀马老财,为了收租,把粮食几乎全拉走了,给我们娘儿仨留下不足一担粮食,我去抢,还推倒我,怎么活哟,说这是抵以前的高利贷欠款,我第二天就病了”。张嫂一边哭泣一断断续续的诉说,深窝眼睛,说话有气无力,还在挣扎着要坐起来。
    “张嫂、你慢慢说,别坐起来”。父亲扶着她坐下。
    “秀才,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你是大好人,我走了,你一定要帮忙照顾狗娃......和丫头.....,咳咳.......我给你跪下啦”,都快喘不上气了,哭着要下床。
    胡老四眼疾手快,按住她的双脚,让张嫂平复下来,重新躺下。
    “张嫂快躺下,我都答应你,你很快就会好起来,别说丧气话”。父亲急切说道。
    父亲转过身,从衣服里拿出几张铜板,交给狗娃,嘱咐说到:“孩子,这点钱你拿去找李大夫,开几服药,你娘亲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有事你就来我家找我哈”。父亲看看床上的张嫂,将钱放到小石头手中。
    “嗯嗯........杜叔,我明天早上起来就去请”。小狗娃泪水不自主的流了下来。
    他们默默走出门,外面的雨密密麻麻的下,天色进一步暗下来了,几声夜归鸟叫,刺破雨雾。
    豺狼横世道,草屋透秋风。
    秋穗压和腰,老鼠饿空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