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应聘
作者:墨法重生   程序员和他的女人最新章节     
    坐在车上我紧锁眉头一言不发,晓夏仿佛看到了我有心事,关切地问道:“怎么了王东?看你不开心的样子。”
    于是,我将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她听完后安慰我道:“嗨,这有什么了,学校挣的又不多,你换个工作不就好了?”
    我有些惊讶,“晓夏,你也是这样想的吗?前几天,常哥在闲聊时提起了我目前的工作状态,他建议我考虑一下换一份工作,当时我虽然内心有些动摇,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晓夏轻轻地点了点头:“嗯,王东,你换吧,我支持你。”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对我来说却有着无比的力量。它让我感受到了你的信任和鼓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拨通了常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熟悉的声音,我告诉他:“常哥,我想好了,我听你的建议换一份工作试试。”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我可以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了。
    常哥在电话那头听我这么一说,立刻笑得合不拢嘴:“哈哈,兄弟,你说得对!A市这里的work space确实是一流的,机会more,发展空间Large。”
    我被常哥这种中英文夹杂的说话方式逗笑了,不由得称赞道:“常哥,你现在说话可真是越来越时尚了,真是紧跟时代潮流啊。”
    常哥听后笑着解释道:“哈哈,干我们这行的,必须要这样speak。中英文结合,既显得专业,又能让沟通更加生动有趣。”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出声:“常哥你可真逗。不过话说回来,你这一招确实挺管用的。”
    常哥笑着说:“王老师啊,你一会儿给我发一份你的resume过来吧,这两天你就等我的消息了。”我答应着,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我开始认真地整理起自己的简历来。毕竟已经好几年没有写过简历了,我得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和项目经验,记得上一次填写简历还是在人才市场,那时工作简历一栏都是空白没有内容可写。现在不同了,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我已经有了丰富的职业经验和技能,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上两篇纸了。
    回顾这几年的学校教学生涯,我深感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但突然之间要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确实让我感到一丝可惜。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和可能,我思考着是否能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知识转化为一种更有价值的创业项目。
    在一次深思熟虑后,我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将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独特教学方案进行总结,并尝试寻找愿意投资的人,共同创办一所培训学校呢?我拥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课件,对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流程也了如指掌,完全有能力将这个项目完整地做下来。现在,我唯一缺乏的就是资金。
    这个想法在我心中愈发强烈,我坚信它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于是,我开始行动起来。在完成简历的同时,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撰写项目立项方案和风险评估书。在这份详细的文档中,我清晰地阐明了接下来要做的项目内容、我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项目的发展前景与投资金额以及最终所能产生的预期收益。同时,我也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如何规避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此时此刻,我怀揣着满心期待与憧憬,静静地守候着来自公司的那封珍贵无比的面试通知函。也许,这一次应聘之旅不仅能让我获得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更有可能成为我实现心中那个宏伟创业蓝图的重要契机。
    然而,面对常哥向我提议的劳务派遣方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婉言回绝。因为我深知,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并非这种临时性、缺乏稳定性和发展空间有限的工作形式;相反,我所追求的是一个能够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断成长进步的广阔舞台。
    没过多久,一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型公司便主动与我取得了联系。这家公司让我感觉十分契合自己的项目需求,毕竟它们同属创业领域,理应更能体悟和珍视我的创意理念及其潜在价值。然而事与愿违,现实情况远非如我所愿。
    当我跟那位老板做完简短交流后,便直切正题向其详述起我手头的项目来。此时此刻,这位老板似乎对我饶有兴致,全程面带微笑注视着我,直至耐心听完我关于整个项目的阐述方才慢条斯理地开口道:“依我之见,您此番前来似乎并非谋求职位,反倒更像是寻求合作契机。不妨直言相告,对于阁下的项目计划,本人实难产生浓厚兴趣。倘若您能将此项目提前数年呈现于我面前,或许尚有可为之处,但时至今日再来运作这一项目未免为时过晚。”稍作停顿后,他接着表示:“当然,我如此言说并非意味着从事该项目无法盈利,而是个人志在进军未来产业罢了。不知阁下能否领会其中深意?”
    我默默地聆听着他的话语,心情逐渐变得沉重起来。尽管我竭尽全力去领悟他口中所言的\&未来的产业\&具体意味着什么,然而却始终如坠云雾,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或许是察觉到了我脸上流露出的迷茫与疑惑,老板主动将话题更加深入的展开:“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就好比当你在某家餐馆品尝到一道令人惊艳的美食后,满心欢喜地想要与他人一同分享这份愉悦;又或是在逛街时偶然间觅得了一家独具特色的服饰店,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安利给自己的好友们。只可惜,现实中缺乏一个能够让我们集中发布这些感受和意见的大一统平台。”
    听到这里,我不禁陷入沉思。的确如此,环顾当前市场,尚未出现一款融合餐饮、购物以及生活体验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共享平台。不过对于这一需求,我个人其实并无太多兴趣。毕竟,我并非那种热衷于四处散播自己生活琐事之人。在我看来,此类需求恐怕更契合那些酷爱社交、乐于分享日常趣事的人群吧。
    于是我坦诚地表达了我的看法:“您的想法很有创意,但目前市场上确实没有这样的软件。不过,我个人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老板听后笑了笑,似乎并不在意我的态度。他继续说道:“我明白你的看法。但你知道吗?我接触过的很多技术人员,包括像你这样的程序员,都对这个需求并不感兴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不存在。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需求,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
    好吧,那咱们换个话题,就聊聊你的专业吧,你认为我说的这个软件如果你去实现的话需要多久的时间?”
    我心中微微一动,开始猜测他是否有意图委托我进行软件开发。
    我仔细考虑了片刻,然后回答道:“从您描述的功能来看,虽然听上去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但实际上技术实现并不复杂。这主要是关于定位服务和数据上传的问题,初级版本的软件开发在一个月内完全可以实现稳定运行。”
    我的话似乎让老板有些意外,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激动,追问道:“你确定这些功能在一个月内就能实现?”
    我微笑着点头,解释道:“是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版本的推出时间,不包含后续的数据优化和平台维护。比如,用户上传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店名、产品名写错等,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来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老板似乎对我的回答很满意,他皱着眉头,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问道:“可是我这里的工程师却告诉我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你却说只要一个月。这其中的差异是为什么呢?”
    我微笑着解释道:“这其中的差异主要在于工作方式和动力。在公司里,工程师们可能更注重稳定的工作节奏和工资收入,所以可能会选择较为保守的开发周期。而我刚才给出的时间,是假设我将这个项目当作私活来接,为了尽快完成并获得收益,我自然会全力以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功能。”
    老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突然话锋一转,小声嘀咕道:“哎呀,不行,你这个人和我接触到的那些软件工程师不一样,你的脑子太活跃了,这个项目不能给你。”
    我微微一愣,但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可能是担心我过于活跃的思维会对他的项目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于是,他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与我交流:“今天很高兴和你谈话,虽然我对你的项目并不太感兴趣,但我对你的能力很认可。如果你愿意来我这里工作的话,我非常欢迎。当然,我也不会限制你在一个月内完成产品,我给你两个月的开发时间,并且后续的维护也由你来负责。怎么样?你可以考虑一下我的提议。”
    于是我点了点头,与这位老板告别,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离开那家公司的办公室不久,我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是常哥打来的电话。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责备和无奈。
    “哎哟王老师啊,你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介绍工作,你怎么一有机会就推销起自己的项目来了,你要再这样我可不管你的事了。”常哥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听起来有些严肃。
    我赶紧解释道:“哎呀,常哥,真是抱歉,一时没忍住。我保证下次不会了。”
    常哥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好吧,我再给你推荐几家。但你可得记住了,别再去做推销了,人家老板都是诚心找人的,别让人家觉得你不尊重他们。”
    “好的,常哥,您放心,这次我一定注意。”我郑重地承诺道。
    之后的日子里,我又接到了两家公司的面试邀请,这两家公司面试过程都还算是顺利。
    只有在第二家公司的笔试中,我遇到了一道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题目。这道题并不是关于编程的专业知识,而是一道看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我记得题目的大致内容是:“屋里有一个按钮,控制着另外两个屋的电灯,这几个屋子互相都看不到,按下按钮时灯亮,松开按钮后灯灭。问如何知道这个按钮控制的是哪个屋的灯?”
    看到这道题,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应聘的是软件工程师的职位,怎么还有这样的题目呢?我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实在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于是,我灵机一动,写下了这样一个答案:“我那天是嚼着口香糖去的屋里,一看这个按钮有点意思,便将口香糖从嘴里吐了出来,糊在了按钮上,然后去另外两个屋确认了一下哪个灯是亮的。”
    答完题后,我交了卷。不出所料,第一家公司很快就联系了我,通知我通过面试,并邀请我入职。而第二家公司却迟迟没有动静,我猜想可能是因为那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我答得太过“独特”,所以没能得到他们的青睐。
    于是,在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辞去学校的教职,正式入职了这家新成立的游戏公司。公司老板姓林,家世显赫,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外界传闻,这家公司实际上是大老板为了给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小少爷练手而设立的。
    从林经理接手公司以来,他的决心和信心都溢于言表,显然他渴望在这个领域里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然而,对于我来说,这同样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直有个自己的项目计划,希望能开一家教育机构。我猜测,如果林经理对我的项目感兴趣,他或许能够给我提供所需的资金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