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有500个义子的张亮
作者:余从墨   大唐:开局渭水之盟活捉颉利最新章节     
    严逸一阵恶寒,虽说长孙皇后的话不是那个意思,但他实在无法不想歪啊!
    “咳咳!那个……”严逸尴尬的想要转移话题,李君羡此时急匆匆走了进来:“陛下!捷报,侯将军带领的军队成功拿下新罗。”
    李世民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打赢了?那金矿……”
    早在李世民从雁门关回来时,便让侯君集带领十万大军前往新罗,说是去打仗,其实就是让那十万大军去找金矿去了。
    “回陛下!侯将军说已经找到金矿,正在让人挖掘,用不了多久便会送回长安。”李君羡也激动不已。
    诚如严逸所说,那金矿果然很大,甚至于足够大唐挥霍几十年。
    “侯将军?你说的可是潞国公侯君集?”严逸眉头一皱。
    他要是不提自己都没想起这个人。
    侯君集少入秦王李世民幕府,累从征伐。武德九年,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等五人并论功第一。授右卫大将军,封潞国公。
    魏征荐其有宰相材。贞观四年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九年,从李靖平吐谷浑。贞观十一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任吏部尚书。贞观十三年,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击高昌国,次年平。
    侯君集因贪取金宝下狱,旋被释。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乃约张亮同反,张亮密奏,太宗以无旁证而不问。
    同年,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旋即被指控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处斩。太宗流涕诀别,命凌烟阁保留其图像。
    这人打仗确实有两把刷子,但他贪财啊!
    你让他去挖金矿?
    那不就等于在老虎嘴边放了块大肥肉嘛!
    李君羡点了点头:“是啊!王爷不记得侯将军了?以前您曾见过他的啊?”
    严逸撇了撇嘴,我见的官员多了,哪里记得谁是谁?
    嘶~不好!那家伙肯定会私吞的……
    毕竟那么大个矿山,他就算是抠下来一块也不会有人察觉的。
    “陛下!新罗那个地方还未开化,侯将军怎么说也是陪伴您一路征战的功臣,让他在那里挖矿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不如让薛仁贵一同过去?也能帮侯将军分担一些辛苦?”严逸试探道。
    他总不能说侯君集那家伙是个贪财的,万一人家还没那个想法,自己不是冤枉人家了吗?
    还不如让薛仁贵去盯着,有他在金子一块都不会少。
    “哎~我大唐男儿怎会怕辛苦,你当都是你这般会享受的?”李世民毫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对侯君集是信的,侯君集攻打高昌国,在没有请示唐太宗的情况下,擅自将无辜的百姓充作官奴。
    他还把高昌财宝据为己有,因为害怕手下军士指责自己的过失,任由官兵劫掠财物,这极大地损害了唐朝军队的形象。
    后来侯君集遭弹劾,班师回朝后便进了监狱,为这事李世民亲自参与调查,即便是已经定罪,李世民依旧念旧情法外开恩饶了他。
    可见李世民对侯君集到底有多信任。
    后来侯君集出狱对李世民怨恨在心,撺掇李承乾造反被抓,李世民还想救侯君集一命,没想到群臣一致表示:“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
    可以见得这人糟糕的人际关系,就算是被斩,李世民依旧痛心疾首,还命凌烟阁保留其图像。
    “随你吧!”严逸知道劝也劝不动,还不如自己让人盯着点,要是他拿的少自己就假装不知道,但他要是贪心,那就别管他下手了。
    新罗是个海岛,在那里想要悄无声息的弄死个人再容易不过,就算李世民追查也查不到。
    但比起侯君集,还有个人倒是很有意思啊!
    “陛下!长平郡公来过山庄吗?”严逸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谁?长平郡公?你说张亮?之前你带我们去参观学院时他就在啊!你对他感兴趣?”李世民茫然道。
    我对他感什么兴趣,我就是对他那五百多个儿子感兴趣……
    张亮生年不详,原来就是个农民,奈何运气好,在瓦岗山结识了这群人才平步青云。
    虽说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立了功,但他带兵打仗根本就是个菜鸡。
    贞观十八年,张亮自告奋勇跟随李世民一起亲征高句丽,李世民叫他率兵从东莱渡海至辽东,攻陷卑沙城,结果他在建安城下屯兵休息时,遇到敌军突袭。
    这种场面张亮可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一时间手足无措,被吓傻站在原地。
    手下将士见状以为张亮临危不惧,依旧奋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
    只有李世民亲眼所见他的所作所为,觉得这个人确实没有什么能力,后来也就没有继续重用他。
    张亮这个人的那些功绩,大多数都是因为运气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原因,要是论真凭实学,张亮不仅什么没有,还总是背信弃义、胆小怕死,各种缺点集于一身。
    要不是靠着打小报告才让他苟活到了贞观二十年,他早就被遗忘在历史的银河中了。
    打小报告?这人有做狗仔的天赋啊!
    这要是不送到文学院当报社记者不是屈才了吗?
    加上他那五百个义子和庞大的人脉,什么新闻挖不出来?
    “陛下!臣想跟你讨要一个人,不知陛下舍不舍得?”严逸轻笑。
    “讨要一人?你说的是张亮?你不是说朝臣不能参与书院吗?”李世民十分意外。
    “是啊!所以臣才说想跟陛下讨要他,长平郡公这人最擅长打小报告,他可太适合在我这工作了。”严逸笑着点头。
    让张亮当记者也不全是因为他这一特殊技能,最重要的是他想要张亮远离权力中心,以免在发生后面的事。
    “这……”李世民心中犹豫。
    怎么感觉他说的不像是什么好话?
    什么叫打小报告?
    再说让张亮来书院,那就势必要贬他的官,可张亮也没犯错,要是平白无故贬他岂不让功臣寒心?
    “当朝臣有啥意思?在书院臣能给他三倍的月俸,还有带薪休假,每年臣都会举办一次公费旅游。
    外出办事食宿全包还有公出费用,这不比当个郡公还潇洒?陛下怎知他不愿意?”严逸继续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