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乞丐
作者:婷咔咔   四合院:秦淮茹被我怼到痛哭流涕最新章节     
    “易大妈,老太太怎么会变成这样?刚才我还以为她是外面来的乞丐。”
    “是不是没给她饭吃给饿的?居然跑到我这里来找吃的。”
    二汰妈这话一出,自己也立刻感到不妥,家里只要有口饭,就不会让聋老太饿肚子。
    这次实属意外,若不是为了照顾秦淮茹的三个孩子,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就算揭不开锅,我也不会让她饿着,何况还能匿医医能吃图匹?”
    见她面露怒色,二汰妈方知自己失言,刚才说话确实欠考虑。
    “我就是嘴笨,别往心里去。”
    听到这句话,易大妈脸色稍缓,看着聋老太啃食馒头的情景。
    二汰妈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上次见面到现在不过短短时日,聋老太竟变化如此之大,愈发觉得蹊跷。
    “易大妈,你觉得这聋老太是不是有点不太正常?跟以前比好像有些不一样。”
    其实易大妈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不解其中缘由,这么大的年纪,不会得了什么病吧?
    若果真如此,不如早些离去,在此也只是遭人厌烦,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院里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现下她可无钱支付医药费,易中海已身陷囹圄许久,没有收入来源,只能靠之前积攒的钱勉强维持生活。
    看得颇为出神,聋老太没怎么吃那馒头就又扔掉了,随后又在院子里胡闹起来。
    二汰妈瞥见被丢弃的馒头,眼睛瞪得差点掉出来,那可是白生生的馒头啊,面团还热乎着呢。
    看着院中折腾的老太太,她深吸一口气,终究不能与之计较,只能默默承受。
    聋老太太在院里一会儿抓起扫帚,一会儿拿起木棍,不知所措地捣鼓着什么,邻居们瞧着这场景,个个心生畏惧,纷纷窃窃私语。
    “……像这样,如果不送去医院的话,倒不如关起来算了,省得出来吓人,万一出了什么岔子,这责任谁能担得起?”
    “确实瘆人,幸好这里没有心脏病患者,不然非得被吓得够呛。”
    “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谁知道哪天会突然发病,到那时恐怕连家门都走不出去了。”
    从众人的言语间,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聋老太太的极度嫌弃,巴不得从此在院子里不再见到她。
    易大妈也是一脸无奈,即便如此又能如何?仅仅一晚上未来看望,竟发现老人失禁了。
    最终还不是她受苦受累,只懂得在一旁唠叨不停,却不见有人愿意真正出手相助,光说谁不会呢?
    秦卫军将鸽子放入锅中炖煮后,擦净双手,静待汤成,见杨文静还在窗边驻足,便也走了过去。
    两人一同向外望去,注视着聋老太的一举一动,“文静,你认为陈老太的行为举止是否像是患了老年痴呆症呢?”
    他之前通过签到获得医术时,曾特意对此类病症进行过研究,从老太太现在的动作和行为表现来看,几乎可以断定是患病无疑。
    杨文静同样有所察觉,尽管她在医院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接触过类似的病人。
    根据家属们的描述,聋老太太此次病情似乎不轻,毕竟上了年纪的人,患上这种病也在情理之中。
    “我也认为是老年痴呆的可能性较大,之前我们医院也曾接收过这样的病人,情况往往不容乐观。”
    “看这症状还挺严重的,你觉得易大妈会管这件事吗?毕竟以聋老太这个年纪,还有必要去医院治疗吗?”
    秦卫军明白杨文静的意思,她是想说,聋老太年纪如此之大,已是风烛残年,还有必要花费精力财力去医院看病吗?
    易大妈眼瞅着聋老太在地上玩闹,如同孩童一般,心中愁苦不已,这样的情况她也是头一回遇到。
    若是送去医院,开销必定不小,而聋老太又无经济能力,一旦入院,费用必然要贾家来承担。
    自易中海入狱以来,家中一直靠着积蓄度日,没有新的收入进账,易大妈实在不愿再为此事花销。
    尽管聋老太年事已高,实在不愿再经受颠簸之苦,况且就算费尽周折送去医院,也不一定能治愈。
    倒不如让她留在家中,按时送去饮食,至于后续的事情,只能见机行事。
    没过多久,聋老太便安静了下来,邻居们瞧见这情景都暗自松了口气,心想着还好没有闹出更大的风波。
    易大妈目睹此状,紧皱眉头走上前去查看,只见聋老太躺在地上熟睡,嘴角还残留着馒头碎屑。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牙齿早已无力咀嚼,虽然刚才从二汰妈家抢得了一些食物,看来也只勉强吃了几口。
    馒头干硬无水,不谈牙口是否好使,即便是吃进去了也难以下咽,若能有一碗稀粥就更好了。
    尽管易大妈内心极不情愿插手此事,但又不得不施以援手,她强忍着难闻的气味,将聋老太背回屋里。所幸的是,聋老太身形瘦弱且近来食欲不振,体重较轻,最让易大妈难以忍受的是那挥之不去的病态气息。
    在为聋老太换洗衣物的过程中,易大妈实在无法忍受那股恶臭,跑到门口呕吐起来。而聋老太却像孩童般懵懂无知,全然不顾易大妈的辛苦。
    不知是易大妈动作轻柔,还是聋老太实在太疲倦,即便是在擦拭身体、更换衣物时,也没有把她吵醒。经过一番忙活,终于帮聋老太清洗干净,换上整洁的衣服后,屋内不再弥漫着令人不适的异味。
    易大妈看着地上换下的脏衣服,一时犯愁该如何处理,于是转身翻找柜子内的物品,遗憾的是并没有多少可供替换的内衣裤。尽管聋老太经济拮据,但也仍有几件衣服尚可穿用,其中一套看上去颇为新净,之前未曾见过她穿过。
    既然有可替换的衣物,易大妈便决定将换下的脏衣扔掉,她捂着鼻子把那些衣物丢进了院门外的垃圾桶里。清理完毕后,院子里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许多,不再让人闻之心生反感。
    秦卫军看到易大妈已经妥善安置好了聋老太,他转向杨文静说:“锅里炖着鸽子汤,你先在家照看一会儿,我很快就回来。”
    他想去给聋老太诊个脉,毕竟自己通晓医术,不必特意送她去医院。虽然平日里言语犀利,此刻却实实在在地担当起了医生的责任。
    面对年迈的聋老太,秦卫军也不再计较那么多。走进她的房间,发现她已然在床上安然入睡。易大妈恰好也在房内,两人对视一眼,并未多言。秦卫军径直走到床边,开始为聋老太诊脉。
    早前签到时系统奖励的医术技能,让他对各种疾病和身体不适状况了如指掌,只需一搭脉搏,病症便昭然若揭。一番诊断过后,秦卫军心中有了答案,正如他与杨文静猜测的一样,聋老太确实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实际上,从她在院中的行为举止就能看出端倪,现在病情已经相当明显。秦卫军对易大妈道:“易大妈,聋老太太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像她这种情况,以后得多加留心。”
    “如果不小心照看,很可能随时离家出走,届时恐怕会带来不少麻烦。”
    “就像现在这样,假如一个人连自己何时要方便都不明白,就算失禁在裤兜里也浑然不觉,这显然不是正常人的状态。”易大妈早有耳闻,老年痴呆症多见于高龄人群,染上此病者不仅记忆力日渐衰退,语言功能也会逐渐下滑。
    “我明白了,聋老太也是个不幸的人,如今恐怕是陷入了那股腿剧痛、心智迷离的境地。”
    换言之,她的情形就如同孩童般懵懂,比如像今天这般,大小便失禁还在地上玩耍,看见别人手中的食物也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抓。
    她自身无法判断这些行为是对是错,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却又难以自制。
    易大妈深信秦卫军医术高明,此前就有传闻他曾在路边救过一位大领导,又为许大茂成功做过体检。鉴于聋老太今日表现得异常反常,如同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且症状似乎愈发严重。
    若今后需如照顾稚童般看护聋老太,那可真够累人的。反复思量之下,易大妈决定暂且将聋老太太安置在一处并锁好门。每日按时送饭过去,时不时查看是否需要帮其如厕,虽然这样做耗时费力,但总比让她走失在外强得多。一旦真的走丢,茫茫人海中去哪里寻找?无论如何也不能任由她在外面独自承受生死。
    尽管街道办主任只嘱咐易大妈确保聋老太太饿不着即可,不必在这事上过于操劳,但易大妈已年迈,本应享受清闲生活,却在此时承担起照料陌生老人的责任。
    倘若不是因同住一院,这样的担子也不会落到她头上。既然事已至此,也只能咬牙坚持。此事在院子里早已传开,关于聋老太的一举一动,邻居们无不了若指掌,堪称消息灵通的“第一狗仔队”。
    “聋老太年纪这么大患上老年痴呆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怪不得旁人。”
    “以前在院里,她助纣为虐,傻柱无论做什么坏事,她都站在他那边,倚老卖老,混淆是非。”
    “现如今的处境正是她咎由自取,当初作恶时就该想到会有今日,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在聋老太还能听见声音的时候,仗着自己是院里的长者,多次包庇傻柱犯下的过错。还抱怨院里其他人对她这位孤寡老人不公平,说大家无视她的存在。
    她从未反思过自己的问题所在,傻柱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模样,皆因其一味纵容,每每遇到事情,她都会冲出来充当挡箭牌。傻柱深知不论做了什么,聋老太都会为其辩护,因此行事肆无忌惮,不计后果。而今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聋老太一手造成的。
    确认了老太太罹患老年痴呆后,易大妈回到家中,暗自盘算如何妥善安排她的生活,以免出现意外。(人生在世,还需秉持善良之心,正如俗语所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时候未到”。)
    眼看上班时间将近,杨文静喝下了一碗鸽子汤,两人稍作收拾便一同出门了。
    行至中庭时,瞥见傻柱颓然归来,那模样显然是心有不甘,而阎埠贵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口中絮絮叨叨。
    “傻柱啊,不是我说你,怎么连轻重都掂量不清?为了秦淮茹,竟至于要和雨水断绝关系,这有什么好处呢?”
    “你可曾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她马上就要成婚了,这样一闹,情何以堪呐?”
    “再怎么说,这里也是雨水的娘家,你是她唯一的亲人,我看着都觉得寒心……”
    这一番话也不知道他听进去多少,回到家中便径直关上了门,不愿他人打扰。
    阎埠贵无奈地叹了口气,正巧看见秦卫军路过,便上前与他闲聊起来。
    “卫军,这是准备去上班了?”
    秦卫军显然察觉到有瓜可吃,下意识停下车,笑盈盈地看着阎埠贵说:“是啊,正准备去上班呢,这是又出了什么事?”
    “还不是因为傻柱的事,看样子这对兄妹已经彻底闹翻了,估计何雨水也不会再回来了。”
    要说断绝关系或许有可能,但说到何雨水永不再回,这就有点过了,毕竟她的那间屋子可是她的财产。
    “这话可不能随便乱传,被人听见了不好。”
    “这可是傻柱亲口说的,他刚才追出去找何雨水了,只是人家决心已定,要断绝关系。”
    “就为了一个寡妇,竟狠心对亲妹妹动手,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既然傻柱亲口承认,看来此事属实。按理说,何雨水是个精明人,若真如此行事,岂不是正好落入秦淮茹的算计之中?
    这事与秦卫军并无直接关联,他也犯不着过多操心,还是先去上班为妙,免得一会儿迟到了。
    “别人家的事,管那么多干啥?你倒像个妇女之友,这么热衷于八卦。”
    “如果你实在没事做,不如干脆组建个社团,拉个八卦群,大家都不至于无聊,时不时还能聊聊新鲜事。”
    言罢,秦卫军骑上三轮车离去,先是送杨文静去医院,然后才去轧钢厂上班,否则就算有再多理由,迟到总是不妥当的。
    傻柱眼见何雨水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二话不说便追赶上去,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
    深知自己一时冲动铸下大错,傻柱连连赔礼道歉,希望何雨水能够留下。毕竟,这次的事情确实是他不对,道歉也在情理之中。
    两人自幼相依为命,倘若仅因秦淮茹的缘故,便断绝兄妹之情,实在是太过不值。那样岂不是正中秦淮茹的下怀?
    然而此刻,何雨水并非仅仅是在与秦淮茹怄气,更是对傻柱感到失望与委屈,所以选择离院而去。
    之前发生的种种事情,她都可以忍让不提,但傻柱这次竟然动手打了她,且是因为秦淮茹之事,让她心中备受打击。
    早在傻柱偏向秦淮茹那一刻起,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已经悄然破裂,今后恐怕也再难提及。
    在此之前,无论经历了多少纷扰、收拾了多少残局,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在二人之间作出抉择的那一刹那。
    为了维护秦淮茹而对她施以巴掌,这件事在何雨水心中始终无法释怀,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刚才傻柱归家的时候,秦淮茹在屋内即已瞧见,原打算待他回来时再开口要钱。现下情绪未平,还是暂且忍耐,免得自找没趣。昨日远赴乡间及归途的路费,皆是由她一力承担,甚至包括了秦京茹的那一份。
    此行是为傻柱办事,花销自然应由他来负责。毕竟,如今她表妹秦京茹长得如此出众,想必傻柱定会中意,这笔开支一分一毫都需讨回。随后,秦淮茹将家中略作整理,便预备带秦京茹外出。尽管已有栖身之所,但无论吃饭还是其他日常开销,若全数压在自己身上,实难接受。唯有尽早安定工作,方可有经济来源,届时发工资还能让秦京茹分担些生活费用。吃住都在这里,要点补贴也是情理之中。
    提及棒梗,他曾被送入少管所,虽已释放,心中却留下阴影,此事巷子里无人不晓。消息传开,学校想必也有所耳闻。棒梗担心重返校园会遭人嘲笑,故而坚决不肯去上学。对此,秦淮茹一时也无计可施,毕竟棒梗是个男孩,读书终究是必须的。眼下只能等他心结解开后再做安排。尽管这样一来可以暂时省下学费,但她深知长远来看,让孩子改过自新、积极上进更为重要。
    出门前,秦淮茹特意叮嘱道:“棒梗,我和你小姨要去上班了,你在家要看好小当和槐花。”
    “你们只能在院子里玩,不可以擅自出巷子,更不能带着她们去玩水,记住了吗?”
    棒梗听后,认真地点点头回应:“你安心去上班吧,我会照顾好小当和槐花的。”
    离家之前,秦淮茹特地把食物放在桌上,以备孩子们饿时自取。虽然留三个孩子独自在家颇显可怜,但为了生计又别无选择,只能说造化弄人,投胎不易。若有来世,定要眼光独到,不论是投胎还是择偶,出生无法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
    从家走到轧钢厂有一段距离,贾家没有自行车,只得步行前往。沿途,众人看到秦京茹如清水芙蓉般清秀,不禁多看了几眼。
    抵达厂里后,秦淮茹领着秦京茹去找杨厂长,希望他能帮忙安排个工作。
    正当秦卫军与杨厂长在办公室交谈之际,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他们的对话。“叩~叩~”
    “厂长,您现在方便吗?”秦淮茹问道。
    杨厂长见到是秦淮茹,身后还跟着一位姑娘,遂示意她们进来,并询问:“秦淮茹,你们这是有什么事吗?”
    秦淮茹答道:“这是我表妹秦京茹,刚从农村进城来找工作,想请您帮她在厂里安排一份活计。”
    秦京茹聪慧伶俐,生怕厂长会拒绝,赶忙抢在前面说:“我什么活都能干,不怕辛苦劳累,就希望能在这里谋个职位。”
    秦淮茹一开口,不由得让人心头一紧,毕竟她很少进城,生怕言语之间冒犯了领导,不仅工作无望,甚至可能会被撵出去。厂长见状,看出她骨子里的勤劳劲儿,便决定留下她试试。
    “卫军,你看看我们厂里哪个岗位还缺人,看能否安排给正陉随做。”
    “行,厂长,这事我马上去落实。”
    秦卫军颇感意外,未曾料到秦淮茹竟将她的表妹也带到了厂里,并且直接找到了杨厂长疏通关系。他暗自思忖,以前怎么没发现她还有这般手腕,看来今后可不能再小觑她,轻敌可是大忌。
    原本以为找工作并非易事,秦京茹心中盘算着若这里不需要人手,就得到外面碰碰运气,却没想到杨厂长如此爽快地答应了此事。而秦京茹自己也惊讶于城里的工作机会竟然如此之多,回想起在村里无所事事的日子,真是恍如隔世。
    “谢谢厂长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勤勤恳恳做事,绝不偷懒。”秦京茹机灵的表现给杨厂长留下了良好的初步印象。
    随后几人离开了厂长办公室,秦淮茹和秦京茹紧跟在秦卫军身后。秦京茹见秦卫军一直默不作声,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小心翼翼地问:“主任,您打算让我去哪里工作呢?”
    她说话时带着几分忐忑,毕竟之前与他在院里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担心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当,会引起他的不满。
    秦卫军早有打算,在厂长发话之际就已经想好,目前食堂对外招聘员工,至于车间,则因考虑到秦京茹来自农村,对钳工技术完全陌生,不宜让她进入。而秦淮茹之所以能在车间工作,是因为接替了她丈夫贾东旭的位置。
    权衡再三后,秦卫军决定将秦京茹安排在食堂帮忙,“现在厂里的后厨还缺人手,你可以先去那里适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