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公司成立
作者:薄暮映雪   全能艺术家:从女团选秀开始最新章节     
    拿下公告牌和m国唱片协会的白金认证之后,“summer lin”这张ep顺其自然地继续向欧洲、澳洲、南美等全球其他音乐市场进军,目前势头不错。
    基于流媒体指数,“see you again”直接空降spo榜top10,不少国家更是直接登顶。
    在地球上这首歌就很猛,在蓝星就更是杀疯了。
    一时间,华夏网友纷纷关心起了世界上有名有姓的各大榜单奖项。
    以前可能只有常听外文歌的听众关心这些,现在不少街边的大爷大妈都知道国外有个公告牌。
    网友们纷纷给林夏开始安排,让她看着拿点奖,格莱美都可以梦一梦了。
    好像林夏再过段时间就能攻略全世界一样。
    但是在林夏看来,说这些还早的很。
    第一张专辑的成功只能让她先站稳脚跟,要说有什么号召力还早。
    像詹妮弗深耕m国乐坛那么多年才有现在的地位。
    在地球上,霉霉还在乡村小美女时代的时候,公告牌、格莱美各种荣誉都拿了不少。
    但是在她的封神之路,充斥着网暴、诋毁、霸凌,即使已经成了世界巨星,每出一张新专辑还是会伴有许多争议。
    艾薇儿18岁顶着烟熏妆出道,第一张专辑美国销量650万,结结实实的六白金,全球销量1800万,一出场就掀翻世界音乐潮流的天才朋克少女。
    只可惜公司决策失误,再加上生病隐退了几年,出道即巅峰之后就渐渐沉寂了下去。
    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只能说在海外乐坛有“summer lin”这么个人。
    作为世界第一大音乐市场,这个名利场更加残酷,她现在只是拥有了第一张入场券而已。
    这张ep是在黑暗森林里发出的第一次声响,等待她的,将是守在那里的其他猎人。
    这是纯粹的利益之争,早已萎缩的音乐市场就这么大,她多分一点,别人自然就会少。
    更何况她是华夏歌手,不少海外同行对她敌意会更大。
    不过林夏的粉丝很快乐。
    粉其他偶像是养成游戏,体验炒潜力股的快乐。
    但粉林夏就像是躺赢,这股票一路飘红,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涨幅,停都停不下来。
    上哪找这么稳的偶像啊?
    能力又强不会塌房,不谈恋爱老实纳税,堪称恪守豆德第一人。
    接连几天,她的粉丝租下了各大中心城市主流商场外墙的led屏,全天轮播林夏的宣传照,庆祝“summer lin”三白金认证、打破公告牌记录、十国排行榜登顶。
    要是在以前,路人可能并不太关心屏幕上出现的是哪个明星,这堆照片到底是广告还是粉丝自发行为。
    现在倒是有一堆人跑去打卡合影,四舍五入也是参与进了世界乐坛历史性事件,还出了不少搞笑照片。
    像这么大新闻,各家媒体给林夏采访邀约更是一堆一堆的。
    她实在是参加不过来,除了央视和一家官方纸媒,索性一视同仁,直接婉拒。
    现在这种造神的风气之下,反而是需要她低调一阵子攒攒口碑的。
    不过她再怎么低调,有些活动还是躲不过去。
    拿到这个成绩是华语乐坛头一回,这可不只是她自己的事情,必须要给个正式的交代,光明正大地的宣传出来。
    就连林伯山都发消息让她参加音协的内部会议,谈一谈两国之间音乐差距,怎么改进之类的……
    看得出来他也有点无奈,估计是作为文艺协会和音协的领导,有什么开会kpi吧。
    现在“summer lin”这张专辑的销量肯定和实体唱片时代没法比,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很能打了,而且销量还在不断上升中。
    这其实不太寻常,因为音乐不像电影,电影在家和在影院看是两回事,有体验感加成,很容易因为自来水票房回升。
    但歌在哪听不是听啊,大家一般就在家听,专辑这东西,想买的早就买了。
    但林夏的全球销量偏偏形成了第二波小高峰,都是托这波宣传的福。
    华夏人的经典口头禅是“下次一定”,买实体专辑的习惯本来不多,但架不住出场设置自带的那股凑热闹的本性啊。
    比如地球华夏某作家获奖之后,书还是那些书,什么也没变,大家伙就是能一拥而上,一夜之间给他直接买爆。
    林夏一直是正能量优质偶像的代表,现在这也算是为国争光了,不少家长甚至都买了一张专辑回去给娃听着学英语。
    还有拿这张专辑搞胎教的……
    林夏是没想到,自己的音乐居然能和莫扎特在某个市场的功能定位类似……
    这张ep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回升,涨幅还不小。
    主要是因为林夏还没有真正下功夫去攻略过亚洲市场,最开始都是当地的华人、以前作品的自来水、亚洲上映影视的ost连带,还有一些因为小松秋奈关注过来的。
    后来这张专辑传播度高了,才有不少当地人去买。
    现在他们更是好奇,一张亚洲歌手的专辑在m国破了记录,都想去听听看是何方神圣。
    当时走出国门,林夏是考虑过两种路线的,第一种是歌坛传统艺能,先去j国,毕竟是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也有早年天王天后闯下的人气基础,慢慢走亚洲天后路线。
    对其他歌手来说,先走亚洲路线更稳妥,因为文化之间有共通性,而且进可攻退可守,风险小一些。
    但是对林夏来说不太一样。
    她小时候那会儿,韩珂和林伯山正在事业上升期,还在搞异国恋,一个在大都会,一个在音乐之都,她就得时不时两边跑。
    再加上欧美小提琴比赛更多,亚洲其他国家虽然她也去过,但确实不太熟。
    所以她选择了第二种高难模式,直接进军m国。
    作为世界第一大音乐市场,一旦她能在m国打开市场,无论去欧洲还是回亚洲,影响力,一劳永逸。
    ……
    借着这张专辑的东风,林夏也在筹备着和越星和平分手,成立自己的新公司。
    原本林夏的工作室就她和任秋两个人,完全兼顾得过来,但现在不一样。
    她要进军国际市场,自己就需要一个很大的团队,宣传、商务、公关、法务,各方面都得招不少人手。
    任秋现在的工作也侧重在ost这一块,和她的业务重合度渐渐变小,共用经纪团队变得很不效率。
    后续像江望月、张诗云,还有柳梦知,她都是打算签下来的,肯定还得找人带她们。
    她这个工作室的人员名单已经多得快爆炸了。
    业内之前就有吐槽,以林夏工作室的这个体量,你还管这叫个人工作室?
    显得他们挺玛卡巴卡的。
    刘琪也知道,她留不下林夏,国内任何一家公司都留不下。
    她听说过,之前通用给林夏开了一份价值两千万美金的合同,而且承诺了不少优厚的资源,林夏都没有答应。
    可见林夏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林夏如果想走,给所有人打包付违约金都行,但是刘琪不想把关系搞僵,她还想以后合作呢。
    刘琪很感慨,以s级合同签下当初的林夏,业内笑话,是她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当初林夏只想做内容,她是帮林夏杂事的大管家,帮她搭团队,宣传公关。
    现在双方分家,林夏成了现象级的明星,越星也成了业内大公司。
    双方都很理性,所以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没有闹出不愉快的纠纷。
    包括任秋还有唐曼文他们,整个团队磨合得很好了,林夏到时候直接打包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