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金唱片
作者:薄暮映雪   全能艺术家:从女团选秀开始最新章节     
    随着通电后的水晶大吊灯再次升起,眼前这个破败不堪的歌剧院,又像是回到了那个昔日的辉煌岁月。
    布满蜘蛛网的坐席焕然一新,搬运道具的滚轮重新转动,红色的幕布开始升起。
    盛装打扮的演员在后台忙得团团转,整个歌剧院就像是从老照片里活过来了一样,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门口马车来来往往,先生和女士们纷纷前来欣赏着一部部歌剧。
    镜头也转向了舞台上盛装演出的克莉丝汀,她的造型就像茜茜公主的画像一样华美。
    纯白的克里诺林裙上笼罩着几层轻纱,头戴着像是星芒又像是花朵一样的发饰,闪闪发光。
    随后镜头一路向下,从舞台上移动到了下层的伴奏乐队,给了大提琴摩擦的弓弦一个短暂的特写之后,再从大提琴尾柱旁地板的裂缝一路向下,到了布满蜘蛛网的地下水道。
    那个黑色斗篷的身影继续站在那里,用深沉的声音向克里斯汀呼唤着:
    \"i am your angel of music,
    e to me, angel of music...\"
    (我是你的音乐天使,来到我身边吧,我的音乐天使。)
    他以一种魅惑的声音,像是耳语一样,轻轻地念着:
    “克里斯汀……”
    明明魅影的声音在地下,但被鲜花和人群簇拥着的克里斯汀却似有所感,像是听到了他的呼唤,四处寻找着那个梦中出现的身影。
    \"that voice which calls to me,
    and speaks my name...\"
    (那声音呼唤着我,念着我的名字。)
    这时画面开始了飞速的蒙太奇转换,背景音乐里一连串的小提琴十六分音符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从克里斯汀的在台上的一幕幕演出镜头,到魅影开始急速行走着,到了后台,双方的视角交替出现。
    直到热闹的假面舞会上,众人翩翩起舞,一片欢欣。
    背景音乐却响起了放慢版的主题曲,阴暗而又压抑。
    ——随着暗处的魅影放下滚轮,剧变突生,剧院的道具师就这样被吊在了舞台上!
    大吊灯猛然向下砸去,熊熊烈火瞬间点燃了整个歌剧院,吓得人们连忙四散奔逃。
    克莉丝汀也在慌乱地逃着,然而,戴着面具的魅影就这样站在那里,在浓烟中向她伸出了手。
    光怪陆离的地下迷宫,和克里斯汀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偶,首席女高音卡洛塔突然发出的蛤蟆叫……
    这些歌剧院中频频出现的怪事,以及一场场诡异的谋杀快速闪现着。
    最终定格在了雪上散落的几片玫瑰花瓣。
    然后切换到了《剧院魅影》的经典logo,一张面具和一束玫瑰,标题写着“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这版预告片并没有延续时飞鸿在《聊斋-鬼画皮》预告片里的那种诈骗风格。
    当时小唯一边轻快地哼着《画心》里“啦啦啦”的旋律,一边给自己换皮的场景堪称年度最惊悚的预告片,把胆小的影迷吓得够呛,但这个宣传的噱头非常成功。
    第一天来看这部电影的,十有八九都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想来看看这张皮有多诡异。
    虽然魅影这个形象是有一些惊悚成分,但这个故事和当初的《聊斋-鬼画皮》一样,与其说它的标签是恐怖,倒不如说是爱情。
    在最早的小说版本里,魅影走的就是恐怖片的设定,没有爱与拯救,只有血腥与暴力。
    他的形象更是又老又丑,完全就是地狱爬出来的恶鬼,以人类之身就可以比肩弗兰肯斯坦的丑陋与可怕。
    但自音乐剧诞生以来,魅影的形象就在越来越帅,观众对他的同情也越来越多。
    颜值即正义可不是一句空话。
    这年头,大家都是三观跟着五官跑,对于那些长相对不起观众的角色,大家是很难和他共情的。
    对于《剧院魅影》的这个预告片,时飞鸿没玩什么花招,老老实实地把精彩镜头剪了出来。
    要是像以前一样诈骗宣传,把一群cult片爱好者骗进电影院让他们听两小时歌?
    这事听着就离大谱。
    这个预告片一发布,不少影评人感觉自己好像又被时飞鸿耍了。
    说好陈旧得像是上世纪风格的音乐电影呢?说好提着电锯在歌剧院游荡的男高音幽灵呢?
    这部音乐电影怎么现在看着……还挺靠谱的?
    虽说精彩的预告片并不代表精彩的剧情,但是至少从目前的配乐和展示出来的布景、道具来看,这片子在奥斯卡上拿个技术奖提名肯定不成问题。
    音乐方面自然不用说,有林夏这个bug级的配乐大师保驾护航,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彻底放弃破解林夏玄学了。
    就看看这些华丽的服装布景,还有一如既往帅气迷人的好莱坞金童安东尼·希尔吧!
    光是冲着这些画面,凭他俩的脸和时飞鸿的名气就能扛起《剧院魅影》的首日票房了!
    ……
    这周四《公告牌》杂志公布了本周新的单曲榜和专辑榜。
    这张英文ep目前在m国销量73万,排名第9。
    公告牌的榜单分为两种,单曲榜更权威一些,参考了下载量、电台点播和流媒体数据。
    专辑榜就只看销量了,不是很客观,毕竟互联网时代,销量有时坐在家里都能刷。
    但是不管怎么说,首专双周销量73万也挺恐怖了,达到了金唱片的标准。
    作为全世界流行乐坛的风向标,m国乐坛的唱片销量认定是最严格的,50万金唱片,100万白金。
    而华夏的标准是4万,这张ep在国内发售第一天就达到了认证,还直接到了七白金,也就是白金的7倍,28万张。
    在实体专辑销量惨淡的年代,还有音乐人建议文艺协会把白金专辑标准降到2万的时候。
    林夏的这个成绩有点吓人,同行们都快要被她卷死了。
    能不能给点面子啊?
    第一张收费专辑就能有这个成绩,有点魔幻。要不是通用音乐拖了后腿,也许首周就能冲击m国白金了。
    不过这也说明这张专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业内已经开始在预测这匹突然杀出来的华夏黑马,最终成绩会是几白金了。
    ……
    自从这张ep登上专辑榜后,《翻石杂志》对这张专辑的评价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作为通用音乐的竞争对手,他们一开始并不看好这张专辑,尤其是看到通用主推一个年纪轻轻的华夏歌手,更是明褒暗贬地嘲笑了一番。
    别说外国人说话没有花花肠子,m国人用起春秋笔法阴阳人也是挺有一套的。
    有句话叫做当你成名以后遇到的都是好人,这话放到m国也是一样。
    现在林夏这张ep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
    一边加大了力度推自己公司的歌手,另一边继续嘲讽通用,只是在谈到林夏时,口气变得和缓了不少,字字句句好像都是在替她惋惜,显得她像是个被通用耽误的可怜少女。
    这种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戏码林夏自然不想多理,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些公司都一样。
    除了专辑榜之外,这周公告牌单曲榜也有不少好消息。
    因为单曲榜的关注度更高,不少歌手会选择先发行主打歌争单曲榜,也就让单曲榜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用“打得头破血流”去形容也不为过。
    这张专辑的第一主打歌“see you again”已经跑到单曲榜top20了。
    其他几首歌在公告牌的表现都挺不错,排名在稳步上升。
    这就让通用有些为难,本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专辑里的几首歌都会拉开差距。
    他们就可以有选择性地砸资源,放弃一些潜力低的单曲,着重捧主打歌,避免几首单曲之间的内耗。
    这也是专辑里不能全是主打歌的原因,一定要有主有次。
    但林夏ep里的几首歌排名都还不错,可以说是一种甜蜜的烦恼了。
    考虑到m国听众的口味,和林夏的团队商议之后,在资源的投入上最后还是做了决定。
    除了“see you again”之外,还是主推“when you believe”和“try”这两首歌。
    能在公告牌上取得这个成绩,也说明林夏在m国乐坛开始红了。
    当一首歌在公告牌进入top20时,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必须要承认它在m国红了。
    至于在华夏的音乐风云榜,那就更不用说了,几首歌连续霸榜两周,丝毫不讲道理,基本操作。
    m国的捷报很快就传回了国内,一石惊起千层浪。
    这可是本世纪以来头一遭啊!
    华夏歌手逆推m国,成绩还这么好,甚至有望拿到第一个m国白金唱片认证,足以让粉丝开香槟庆祝了。
    林夏工作室祝贺全球双周销量的抽奖官微下,不少粉丝像是提前过年一样高兴。
    愿都顾不上许了,就在那乐呵。
    【牛的牛的,夏夏闷声发大财啊,直接闯到m国去了。】
    【这可是华夏头一遭啊!】
    【吹爆夏夏!天降紫微星!】
    【别奶别奶,这个词太大了,别给夏夏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我就问今年的金磬奖尴尬不尴尬,那些歌王歌后,曲神词神,谁做到了?】
    最近她的粉丝都紧张兮兮的,就好像她是什么易碎品,秉持着不信玄学但从不乱说话的华夏实用主义理念,在吹彩虹屁的时候还讲究起了措辞。
    突然,一条新评论发现了华点:
    【我去,你们看到没?文艺协会刚刚官宣林夏是青年歌唱家了!】
    这事确实是真的。
    林夏最近加入了音协,还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
    文艺协会的官方账号在确认林夏加入音协的消息之后,又附加了一条采访宣传稿:
    “青年歌唱家林夏一直致力于探索民族音乐的融合和创新,从《赤伶》到《左手指月》,从《龙文》到《九儿》、《小河淌水》,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when you believe’以英文题材写华夏风韵,更是一种极大的创新,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是一个音乐素材的大宝库。
    “音乐服务于大众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听众更好地领略华夏音乐之美,林夏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除此之外,林夏长期深耕古典音乐,并创作出了许多杰作,如《第二圆舞曲》、《流浪者之歌》和《卡门幻想曲》等,致力于让古典音乐同样变得更加流行,创作出了《夜曲》和《权力的游戏》这样的作品。
    “除了在创作上的奇思妙想,林夏还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流行唱法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是一种跨界的新方向,值得同行学习。”
    这篇稿件一出,林夏是彻底加入国家队了!
    以至于在当晚的《歌手》,介绍词还特意cue了一下这个事情,加了个“目前专辑全球销量过百万的青年歌唱家”的title进去。
    这样的宣传让听众更加期待起了林夏的演出。
    这么年轻的青年歌唱家诶!官方新鲜认证的!
    当看到歌名《烟花易冷》时,不少观众已经在发挥想象力了。
    从名字上看,应该是首慢歌,还挺文艺的,会不会是像《左手指月》一样的高音国风歌曲?
    毕竟这个舞台上这么久没唱高音了,不得秀一下吗?
    当年林夏在华艺赛上的一首《左手指月》,直接惊艳了所有的评委和听众,把其他选手衬托的那叫一个黯然失色。
    毕竟《歌手》这个节目的别称叫做《大嗓门》,一向是高音歌手比较占便宜。
    很多没有高音的歌也会为了展现技术强行加一段高音进去,更不要说林夏这种以高音见长的歌手了,《歌剧魅影》、《画心》里的海豚音说来就来。
    《九儿》里那段硬刚唢呐恐怖的吟唱更是一出场就把所有人炫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