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魅影在哪里
作者:薄暮映雪   全能艺术家:从女团选秀开始最新章节     
    拍电影可不是拍mV,随便租个影棚,现找个团队,说干就能干,光是前期准备就得考虑一大堆。
    比如搭建拍摄场景,时飞鸿想在巴黎歌剧院实景拍摄,就需要提前交涉和租借。
    这个歌剧院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气氛。
    仅仅是门就有两千五百多个,七千多把钥匙,在最底层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蓄水池和地下暗道。
    这种复杂到极致的结构,光是看着就感觉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就要冒出来了。
    剧组的摄影、布景、道具和服装的固定团队也需要提前组建,毕竟故事的背景不是现代,时飞鸿可不想后期被人挑出一堆穿帮镜头。
    还有选角试镜,和演员签约之后还要让他们接受系统的歌唱培训和演技训练。
    林夏倒还好,她小时候和韩珂在大都会歌剧院待了很久,从小就在国外比赛,唱英文歌没什么问题。
    对其他人时飞鸿的要求很严格,因为按国外电影圈的习惯,除了动画电影需要配音之外,其他都必须是演员原声。
    所以演员唱歌不能太离谱,至少修音处理后得过得去。
    同样是主要角色的子爵,还有其他重要的配角,比如克里斯汀的好友梅格、首席女高音卡洛塔等人的试镜都进行得很顺利,只有魅影的选角成了老大难。
    时飞鸿觉得她的要求也不高啊。
    首先是最好要有唱歌的学习经历,既然要演魅影,唱的不能比林夏差吧?要不然两个人到时候一起合唱,克里斯汀反而更像魅影的导师,这像什么话?
    其次气质和声音也得符合魅影的特点吧,毕竟这部片子的名字可就叫《剧院魅影》,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选角导演显然不这么看,他觉得时飞鸿的要求主打一个五彩斑斓的黑,但他也没办法,毕竟给人打工,身不由己,只好再去找合适的歌手或者演员。
    好莱坞的八卦小报也注意到了时飞鸿的大动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话题。
    “我们的天才导演这次显然陷入了僵局,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已经筛选了一千多名演员,却仍然找不到她心目中的‘魅影’。
    “这位天才不知道是不是被金酸莓酸倒了牙,大受打击。先是回到她的祖国华夏执导了一部商业电影,又带着一位华夏女歌手——这位女士甚至不是演员,野心勃勃地宣布了《剧院魅影》的新计划。
    “音乐电影……听起来可真让人为这位天才导演担忧。她应该发挥她在恐怖悬疑领域的天分,而不是做什么老掉牙的音乐电影。
    “不过从‘phantom’这个名字来看,难道她想拍一部吓死人的恐怖音乐电影吗?比如一位提着电锯,把歌剧院当成刑场的幽灵男高音,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
    时飞鸿没有理会这些娱乐小报的奚落。
    毕竟这是个只看结果的世界,如果什么流言蜚语都要在意的话,那她什么事也别想干了。
    她决心再跑到大都会去看看,如果还是一无所获,就只能去欧洲去找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是,《剧院魅影》的剧组里集齐了一个刚拿过金酸莓的年轻导演,一个从没演过电影的华夏女歌手,再加上萎靡不振的音乐电影市场。
    ——甚至剧本都是改编自那个女歌手在综艺节目里的一首歌。
    整部电影充满着一种加长版mV的扑街气质,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
    洛城有举世闻名的好莱坞,到处都是做着演员梦的年轻人。而大都会有百老汇,这里的中心是戏剧。
    有一句话叫做“百老汇是好莱坞的跳板”,在好莱坞黄金时期,很多演员都是从百老汇的剧院起家的。
    这些演员能唱能跳能演,尤其是在歌舞片热门的时候,堪称是好莱坞的顶梁柱。
    时飞鸿这次来大都会,把林夏也带上了,没有直奔百老汇看剧,而是先去听了一场音乐会。
    林夏看着手里的票根,上面的演唱者写的是安东尼·希尔,向时飞鸿问道:
    “……这就是你看上的新魅影?他还愿意演戏吗?”
    来之前她大概检索了一下,这位希尔先生是童星出身,13岁就出演了一部好莱坞惊悚电影,贡献出了天才级别的成熟表演。
    后来又出演了一部全球大热的科幻片的男主角,这片子拍了好几部,一直拍到他成人才结束。
    欧美人的花期太短,在童星长大后颜值近似开盲盒的好莱坞,他没有长残,没有堕落,表演一如既往的优秀,已经是一件挺难得的事情了。
    不过就在他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宣布对歌剧更感兴趣,高中毕业之后,直接申请了大都会的音乐学院,就此息影。
    今天时飞鸿带林夏来看的就是他的音乐会。
    面对林夏的问题,时飞鸿摊了摊手:“就是因为他不同意,我只能带你追过来了。”
    “好吧,先听听他唱得怎么样。”
    林夏和时飞鸿入座,欣赏起了这场音乐会。
    在林夏看来,他的音色很漂亮,只是有些单薄,放在歌剧界可能是挺大的缺点。
    但如果是这样的声音,还挺符合魅影的气质。
    如果像帕瓦罗蒂那种男高音的神,能连续唱9个厚实的胸声嗨c,风格就不怎么适合了。
    很快两个小时过去,演出正式结束,安东尼的音乐会也开始返场环节。
    返场最早是因为有些演员表演太过精彩,观众舍不得结束,一直叫好,演员盛情难却,只好加演一两个节目。
    但后来就成了一种惯例,所有音乐家,还有交响乐团登台都会提前准备返场曲目。
    现场的听众很多都是年轻人,也许有一些就是他昔日的影迷。
    因为气氛非常热烈,安东尼连续安可了好几首,到最后加唱了一首歌剧《第十二夜》里的唱段。
    这是一部蓝星独有的歌剧,写作于近代,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和华夏的《女驸马》剧情有一些神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