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转学潮
作者:柒陌楠竹   桥畔往事最新章节     
    在这个暑期,村里的氛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学生的榜样力量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每个家庭的心田。村民们开始憧憬着孩子们能在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这个话题。
    村庄的角落里,不时传来村民们的低语声。他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城市学校中茁壮成长的未来。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这种期待,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城市生活。 一些村民开始积极筹备,四处打听学校的信息,,一时间,村庄中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个人都期待着这个新的开始,希望孩子们能在城市里开启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雯雯爸首当其冲,已经为雯雯找到了学校,也安排好了入学后的一切。
    看到雯雯有了着落,其他家也加紧了速度,接下来几天,晓燕、萌萌、浩浩还有村里的几个孩子,陆陆续续都已经被家里安排好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里最好的学校,而有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退而求其次。然而,无论在哪里,这些孩子都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渴望,憧憬着未来的梦想。
    晓丽眼神中透露出对同龄人能够转学的羡慕。她心里明白,妈妈需要她留在家里照顾家人,虽然她对城市充满了渴望,但她不想给妈妈增加负担。她转过头,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心中暗自决定不再提起上学的事情,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可留在村里是没有出路的,想改变命运,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走出去,通过学习来取得成就。晓丽回想着村里的人们,日复一日地过着耕种的生活,这种生活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希望,没有梦想,而如今,自己则要继续待在这里,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雯雯、晓燕几个孩子没事就呆在一起。
    “以后咱们只能假期和周末见面了。雯雯遗憾地说道。
    “是呀,也不要紧的,每周也就五天见不到。”晓燕说道。
    “俺本来都不打算转学的,看你们都转走,家里也给俺转了,俺又不喜欢上学。反正,不要紧的,都在城里,咱们这个城里也不大的,以后俺去找你们玩,学校虽然不在一起,但几个学校也就半小时走路距离。”萌萌说道。
    “平时上学咋可能有时间的,等有时间也就周末了,咱们还是回来见面吧。”浩浩说道。
    “晓丽要是也能转学多好。咱们都好好学,希望咱们将来都好好的。”雯雯说道。
    “她家里事主要靠她,她妈不可能让她去的,咱们以后回来多找她玩,跟她讲讲学校的事。”浩浩说道。
    “现在她不愿意多跟咱们玩了,估计心情也不好,今天去找她,也抽不出时间,所以萌萌,你也好好学吧,她想出去去不了,你能转学再像以前吊儿郎当的,太浪费机会了。”晓燕说道。
    睿睿知道雯雯要转学了,心里很难受,看着姐姐最近些天整理着自己的物品,睿睿虽有百般不舍,仍然提醒着姐姐东西有没有带齐全。
    “你以后就住在咱大伯家了,你以后天天能见到芸芸了。”弟弟说道。
    “是的,说是俺就是转到她学校里。俺不在,你在家好好的,不要自己到河沟,也不要碰电,危险的东西不要碰,也不要一个人去地头,人贩子也会下乡的,尤其是那个大宝,担子大,他要是带他去远地方玩,不能去,做事不顾后果,之前不是玩炮炸破手就是掉河里啥的,你要注意安全的……”
    雯雯像妈妈那样,唠叨个没完,生怕自己不在家,对弟弟充满着各种担心。
    “没事的,俺会小心的。”弟弟回答道。
    “嗯,等俺周末回来,看城里有啥好东西能买的,俺给你带回来。”雯雯说道。
    入学进城的那天,是个暴雨天,村里的几个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脚下踩着泥泞不堪的小路,向一公里外的水泥大路走去。
    回头看着身后的村庄,渐行渐远,多愁善感的雯雯,已经特别地想念奶奶、弟弟。
    “这条路是不好,啥时候咱们得跟村里讲讲,还是把路修修。”雯雯爸看着几个孩子穿着胶鞋吃力地走着,脑海里立马闪现着修路地的想法。
    “咱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也不是经常下雨,又不是天天往外跑,听讲修路不便宜,修肯定也是让咱们对钱。”一村民回应道。
    “那不是咋滴,太贵没意思,反正也多少年熬下来了。”有一村民说道。
    “以前咱们村出门的少,现在就说这些孩子,今天是咱们几个,你们看吧,以后越来越多的小孩要出去,村里总归要向好的方向发展,哪天俺见到村书记,提一提,咱不能光想着自己,路修好了,大家都方便,不能一提到钱就特别抗拒呀。”雯雯爸笑着说道。
    “嗯,那你有空先问问吧。”
    “修路好,咱们就不怕下雨天,一踩一脚泥了。”萌萌激动地大声说着。
    终于走到了公路上,大家排成一排,看到一辆公交过来,雯雯爸忙伸招手,边招手边对孩子们说道:“以后你们一个人去城里,就是坐这辆车,一定要招手,不然不会停的。”
    到了城里,因为学校不同的原因,在汽车总站里,各家带着孩子暂别了。
    芸芸因为雯雯的到来,激动地迎上来,雯雯站在客厅里,倒显得有点拘谨。虽然爸爸说道:“见人也不知道喊一声。”雯雯才反应过来。
    芸芸递过来拖鞋,一直乐呵呵地看着雯雯。
    “不要紧的,你们穿自己的鞋就行,胶鞋给我,我给你们刷刷。”伯母见两人已经把沾满泥土的胶鞋脱下来,笑呵呵地说道。
    “麻烦你了。”雯雯爸说道。
    “自家人,啥麻烦不麻烦的,雯雯妈也是,咋不一起来,趁雯雯开学,你们也住几天,陪她适应适应。”大伯母说道。
    “小睿搁家,今个又下雨不方便,就不让他们来了。农村小孩也不娇气,没啥适应不适应的,再说住在你们家,俺也放心。”
    见雯雯一吭不吭,大伯母说道:“雯雯这孩子太老实。”雯雯尴尬地一笑。
    “我带你去看看房间。”芸芸拉着雯雯说道。
    卧室里摆着两张床,伯母已经将雯雯的床上用品准备好,看着房间里的钢琴、书架、衣柜、书桌,还有房间里漂亮的窗帘,雯雯内心早已激动不已,她只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布置。
    雯雯透过窗外,看到外面的高楼,也感觉到城市和农村的落差。她很想早点见到晓燕他们,想分享这一切。
    浩浩和萌萌这边也已经安顿下来,因两个孩子安排在一个学校,两家人租了个单间,房间倒是简单,毛坯房,只有两张钢丝床和两张陈旧的木桌,墙面的石灰还有点脱落。
    几个人找来报纸,熟练的贴在床头,浩浩爸走进来,将炉子生好火,几个人并将买来的煤球垒在房间的角落。
    “以后你俩要相互鼓励,都要好好学。到时轮流做做饭。”
    所谓做饭,就是孩子每周进城,都会从家里带上一周的干粮,馒头、面条之类,家长交代好怎么做,基本就是放在锅里蒸煮的那种。
    家长还会把一周的生活费留好,可以吃个早餐,买买菜之类。
    因为有同伴,萌萌和浩浩倒不觉得孤单,更因为脱离了父母的管控,内心充满了喜悦。
    晓燕那边也是单独租了房子,因为是女孩子,又是刚进城里,妈妈留下来陪读一两周,准备等孩子适应了再放手。
    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晓燕还比较适应,两个人把房间精心收拾了一番,去市场买来布料,用绳子挤在两头,做个简单的窗帘。房子虽然陈旧,收拾的倒是温馨。
    来校前,吃早饭的时间,大伯就在和雯雯爸讨论着入学的注意事项。
    “你堂姐叫杨芸,你也不要叫杨雯雯了,就直接登记杨芸吧,这个名字要大气些,毕竟长大后,名字要用一辈子的。”大伯建议道。
    “可以的,不就是个名字吗,趁现在好改就改掉,杨雯也挺好听的,改掉不要紧吧?”雯雯爸笑呵呵地转向雯雯说道。
    “都行。”雯雯说道。
    随后,雯雯爸就带着雯雯来办理入学手续,因为是借读,交了一笔不菲的借读费。
    来到教室,里面已经黑压压的坐满了人,班主任把各处到来的借读生叫到讲台。
    “今年转来咱们班的学生特别多,二十多人了都,这可是我任教以来,一学年收到转学生最多的一次,说明咱们学校知名度高啊。”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自豪地说道。
    “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呢,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吗?”台下一个看上去调皮的小男孩说道。
    “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台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喊叫着。反正第一天上学,一天基本也不会安排课。
    “既然大家这么热情,那就从我左边开始,每个人简单做个介绍吧,比如叫什么名?来自哪里?今年几岁?有什么爱好之类的都可以说说。”
    雯雯站在人群里,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立马紧张起来,认真听着旁人的介绍,并在心里不停地练习着怎么表达,快到自己的时间,都已经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了,红彤彤的脸蛋,已经极度地紧张。
    轮到自己,雯雯大脑嗡嗡的,很低地声音说道:“俺叫杨雯雯,俺来自大杨庄……”
    “声音要大些,太小了听不见。”台下开始有人提议。
    “声音响些,这孩子咋恁内向,说几句话,脸咋红恁很。”班主任笑呵呵地说道。
    雯雯看着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越发的紧张,加上九月天气仍然炎热,额头、鼻子上早已冒出痘大的汗珠,大脑早已一片空白,虽然重复介绍了一遍,声音依然像蚊子哼哼一样,班主任马上说道:“好的,那就下一个吧。”
    此时雯雯才如释重负,终于缓解了尴尬。
    一圈介绍完,已经半小时过去了,雯雯被分在了最后一排,教室真大,明显里面人员已经严重超过了标准。
    在这个师资有限的城市,能进来入学已经很难得了,虽然教室人多,很多本地学生不好好听课,总是交头接耳说个没完,老师没有精力,也管不过来,坐在最后一排的雯雯,常常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
    当听到老师说:“你们座位不是固定的,差不多两周换一次,更换的依据主要是你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阶段考试成绩,希望你们都能用心学习。”
    雯雯满怀希望地坐在教室里,她的目光坚定而充满渴望。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她不想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她下定决心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城里的学校对雯雯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动力。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向着前方的光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