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电视了
作者:柒陌楠竹   桥畔往事最新章节     
    随着秋收的临近,村民们变得愈发忙碌起来。他们近来一有空就奔向田地,仿佛那里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在吸引着他们。他们不时地伸手摸一摸庄稼,感受着那逐渐成熟的果实。
    村民们弯下腰,轻轻地触摸着庄稼,眼中满是期待。他们用心感受着果实的成熟度,越是成熟的庄稼,种子就越是饱满。这些饱满的种子,不仅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结晶,更是他们的希望,更期待着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
    但黄豆,什么时候是收割的最佳时机确实需要点技巧,弄早了,果实不圆润,太晚了,在太阳光下会炸开,种子掉落地上就是个麻烦事。
    已经有几户人家迫不及待开始收割了,其他人家还在地头观望,相互商量着什么时候开始动手。
    “再等一周吧,现在还太早,到时不怎么成熟,还得搁地里放着。”一村民说道。
    “嗯,可不是嘛,他们割恁早干啥,收了还要往地头拉,都垒在那,还碍事。”另一村民说道。
    虽然收割还没有开始,但村民们已经纷纷开始做着收割前的准备工作,雯雯妈在地头用脚铲子娴熟地铲玉米株,奶奶则在一旁把倒下的玉米株挪向边边垒在一起。
    不一会,一块百平方的正方形大小的位置留出来了,这个工序是每户村民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块地在当地叫“场”,会通过收拾、土壤压实,再把家里的牛牵过来拉着一个石磨一圈圈在场里转着,直到土壤被打磨的平整严实为止。
    几家地头紧挨着,村民边收拾着地头边聊着家常,忙得差不多了,一群村民就干脆坐在树荫下的地面上乘凉聊天,村里的媒婆,也就是浩浩奶骑着自行车,后座上绑了几只鸡正往村外骑,见到村民,马上停下车,笑呵呵地过来。
    浩浩奶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而雯雯奶生到雯雯爸的时候也算是晚来得子了,同样是奶奶,年龄上却相差不小。
    “俺婶子,你咋恁勤快,你这把年龄不搁家享清福,跑出来干啥?”浩浩奶洪亮的声音向雯雯奶说道。
    “俺不累,都是雯雯妈弄的,俺就在旁边看着哪里没弄平,提醒提醒,累不着。”雯雯奶乐呵呵地回应道。
    “你俩都好,羡慕的很,好婆婆好媳妇。”
    “你家也不赖,浩浩妈恁贤惠。”
    “好啥,脾气大,动不动就板着脸,给谁看,俺才不理她。”浩浩奶无奈地说道。
    雯雯妈早听惯了他们的客套话,装作没听见到继续跟旁边的一些村民聊着天。
    “你家开始割了吗?”雯雯奶问道。
    “那急啥,过两天弄来得及,连场还没有打呢。”
    看到浩浩奶自行车上的鸡,继续问道:“你这是弄啥去呢?”
    “家里的鸡太多了,带几只到集上卖。”浩浩奶说道。
    “你真会过日子,俺家养的鸡,一周吃一两只,今年养40-50只鸡,快吃光了。”雯雯妈转过头大笑着说着。
    “你家啥都不缺,俺不卖这些哪来的钱,俺是不指望浩浩妈。”浩浩奶撇了撇嘴。
    “浩浩妈不错了,会过日子,你也能干,蹬着自行车,又干活又上集的。”雯雯妈说道。
    浩浩奶听完哈哈笑着。
    “王庄俺姐家的闺女,今年十九了,你看能给她找个婆家呢?”人群中一女人突然冒出头说道。
    “管呀,你讲讲她情况,俺给你留意留意。”出于习惯,浩浩奶脑子中立马思考着有没有谁家适合的男子。
    “你们不知道吧,就那个圆圆现在找的对象和之前俺给她介绍的对象一个村的,听村里说,圆圆怀孕了。”
    见大家一个个张大着嘴巴。
    浩浩奶继续说:“那个男的妈跟村里人翩(炫耀),觉得自己儿子能,没结婚就把女的搞怀孕,圆圆也是的,自己也作。”
    “昨个还没听讲呢,你咋知道的?”一村民惊讶地问道。
    “昨个黑了俺回来晚,俺不是从那村里走吗?碰到光子(铁匠)他妈了,她村上都知道了,都是几步路的距离,放个屁哪里不知道。”
    “那圆圆妈知道吗?”村民哈哈笑着说道。
    “那八成是知道了,没看昨天脸色都不对了吗?”
    “这也不是啥光彩的事,知道也不能讲,好了,俺也不多讲了,你们也别往外面说,俺得赶集上集去了。”说完浩浩奶一个脚蹬子飞奔而去。
    “没结婚,就睡在一起,能是啥正经人,要是俺家的,非得打一顿。”雯雯奶也愤怒着说道。
    “现在年轻人开放,不像咱那时候。”一女人哈哈笑着。
    “啥开放,就是不检点。”
    “就看不惯她妈那样,自己闺女这个事,这下不会还觉得挺能的吧。”
    “万一人家不要她,还怀着小孩咋弄?胆子也大得很。”
    ……
    大家尽情地聊着。圆圆的事也算是村里的劲爆消息,村里只要有大新闻,村民马上精神起来。
    下午,晓燕爸带回来一只小黑狗给大宝解闷,小狗被放在院子里,肚子鼓鼓的,灰溜溜想往外跑的样子非常的可爱,大宝很开心,不停地逗他玩,还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很快,小狗已经不那么紧张,扔个球,也知道跑去追回来。
    大宝带着黑狗去找睿睿,睿睿也很激动,不停地抚摸着狗狗,狗狗也温顺地舔着他们的小手。
    “咱们给它起个名字吧?”睿睿提到。
    “俺也有这个想法,叫啥呢?”大宝若有所思。
    “看他长得圆圆的,叫土豆?团子?糖糕?皮球?”睿睿说道。
    “叫皮球吧,你看它肚子鼓得就像个皮球。”说完两个人哈哈笑着,
    “皮球、皮球……”
    狗狗似乎听懂了这是在称呼它,越喊,越活泼的扭动着呆萌的身体。
    圆圆的事还在村里发酵着,不到半天就搞得村里人尽皆知,雯雯、晓丽、萌萌他们中午放学路经桥头就听到村民在闲聊着,语气中带着嘲讽。
    “这些人,呲牙咧嘴的,又在说谁呢?”浩浩笑着问道。
    “听到名字了,说的是圆圆,好像在说怀孕了。”雯雯说道。
    “怀孕不是好事吗?俺妈怀孕弟弟那会,俺家里天天都开心呢。”晓丽说道。
    “圆圆还救了俺弟呢,俺觉得人家好,这些人真讨厌,就喜欢背后说人家。”晓燕愤愤不平。
    “俺也觉得好,长得也好看,要不是她,那天俺肯定被那个傻子打到了。”雯雯说道。
    “咱们村里这些人就是闲得没事干,虽然咱是小孩,背后肯定也说咱们的。”萌萌哈哈笑着。
    “咱们有啥可说的呢?”雯雯问道。
    “肯定说谁家的小孩好看了,谁家的有出息了,谁家的懂事了……能聊的太多了。”萌萌笑着答道。
    回到家奶奶也在跟妈妈在聊这件事,圆圆似乎成了村里的不良青年,奶奶说:“如果发生在咱家,非要打断她的腿。”
    圆圆妈气得不想出门,但爱八卦的一些人还是按耐不住,跑到人家家里叙话。
    “怀孕就怀吧,怀孕就结婚呗,就是早点晚点结婚的事,人家条件好,结婚了也是好事。”圆圆妈故作无所谓。
    “那彩礼咋讲呢?不得办酒席吗?”村民乐呵呵的问及。
    “那还能差吗?大军说了,该有的都有,这小孩看着蛮懂事的,人也能干。”小样妈还是不断着夸着自己未来的女婿。
    小样妈,心里烦透了,本来就不想这件事引起大家注意,偏偏在下午的时候,圆圆跟大军又回来了。
    村头看见两人回来,又像炸开了锅。
    “俺妈,你别生气,俺们领证了。”圆圆伸了伸舌头。
    “你咋不长心呢,之前咋跟你讲的。”妈妈一下子火冒三丈。
    “反正婚都结了,说这些有啥用呢,主要俺也不能等了,眼下拿证是最好的。”
    “你了解他吗?他家庭情况知道吗?她父母这么大的事都不过来约着见个面,能重视你吗?”
    妈妈生气地抱怨着村民背后怎么嚼舌根,生气地说道:“就你那婆婆,外面咋败坏你你知道吗?”
    “管她咋讲呢,俺又不是跟她过,大军俺俩还继续出门呢。”圆圆继续说道:“放心吧,他爸妈说了,过段时间再补办酒席,还有彩礼,你之前说的数,一分不少。”
    “真的?”妈妈笑了。
    “俺也不是非要这个彩礼,那是对你的重视。”
    “知道啦,俺们挺幸福的,放心吧。”
    虽然外面还是指指点点,但小样妈已经有了底气,“俺家圆圆,婆家就他一个儿,家里一直做服装生意的,经济上还不错,圆圆嫁过去不会亏待的。”
    关于未婚先育,小样妈顿时也觉得没有什么,虽然怀孕,但两人也补了证,一没偷,二没抢,也是光明正大的,至少比那种始乱终弃的强多了,如果到时再生个男孩也算圆满。
    下午,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陌生男人来到村里,见到一村民。
    “你知道杨学兵家怎么走吗?”男人停车问道。杨学兵正是雯雯的爸爸。
    “第二排第二家。”村民说道。
    “谢谢了。”
    见男人骑车离开,“这是谁呀?”“不认识,没见过。”几个村民在身后谈论着。
    雯雯爸还没有下班到家,只有妈妈和奶奶在为秋收准备着,妈妈在院子里磨镰刀,见陌生人男人进来。
    “你找谁?”奶奶问道。
    “这是杨学礼家吗?”
    “是的。”妈妈说道。
    男人拿出一沓厚厚的照片交给雯雯妈。
    “前段时间不是有两个人下乡拍摄吗?之前在你家吃饭来着,这是当时拍的些照片,今个俺下乡,就让俺给你们捎过来,照片太多,里面都是按照人头数量分好的,俺和你一起看下。”
    男人教雯雯妈如何下发,奶奶看着村民的照片满意地笑着。
    “后天晚上6点钟地方台会播放有关乡村民生的节目,到时你们可以看下,录得视频,有部分会在里面播放。”男人提示道。
    “后天?后天不就是八月十五吗?”奶奶笑着说。
    “对呢,这日期挺好的。”男人说道。
    当下午放学的孩子们拿到照片时,激动的情绪在脸上瞬间溢了出来,他们翻看了一遍又一遍,欣赏着自己的身影半天才换下一张,照片里的人,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看上去很严肃,有的则摆着各式各样的姿势。
    照片中的萌萌笑得很灿烂,搞怪地做着表情。
    “这张,浩浩眼睛没看好镜头。”
    “你看这个,晓丽多精神。”
    “这张睿睿的头挡住了。”
    “这张你拍得好,笑得比较甜。”
    ……
    当翻到春妮一起的照片时,晓燕难过地说道:“好想春妮,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是不是回到她姥家了?她说她们住下来后,会给俺写信的。”
    “你咋恁当真呢,小孩会写啥信,咋寄的可知道?”妈妈说道,随后又安慰道:“他们能回去有个好去处,就谢天谢地了,放心吧,人家在外面要饭几年,适应能力肯定强的。”
    雯雯妈看到两个孩子不知道翻看多少遍了,说道:“好了,看了很多遍了,把照片压在玻璃下面吧,别弄湿了,湿了就坏了。”
    在这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的笑容。大家兴高采烈地交谈着。两天后的当地民生节目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对此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