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新布局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也点了点头,认同了邵部长的说法,但是还是说道:“怎么走现在也没个争论,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要站在农民这边,毕竟我国现在农民占总人口的85%,站在大多数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不要紧,一点争论而已,说不定什么时候,大家想法就改变了。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你要是能把你们全省的合作社都发展起来,我这个位置让你来干。”
    “别别别,老首长,这个我可干不动,还得您来。”
    王致远回去后,又重新规划了一遍对省里发展合作社的布局,准备明天开始新的行动。
    到了12月7日,几天前王致远就通知各县,让各合作社的社长和部分骨干到地委来开会,今天是召开大会的日子。
    整个通和地区合作社有500多个,这次来参加会议的人近4000人,好在党校这边的会议室够大,挤一挤还是可以坐下的。
    “今天来召集大家过来开会,不是别的事情,就是想大家帮个忙。我们地区的合作社现在发展的很红火,各位是功不可没。但是放眼我们地区之外,各地的合作社还没有多少,我们的是日子过好了,但是还有更多的人还没过上好日子。
    我准备组织一批人,培训培训,到时候去我们省的其他县城农村去,去帮助他们组建合作社。你们都是有经验的,有能力的,是可以帮助到其他地方的。
    我们的国家想要发展好,只靠我们一个地方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只有别的地方也发展好了,那我们国家就彻底强盛起来了。
    有原因的同志等下可以报名,这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在那边农村驻村帮助,大家要是干得好,入党、当干部都是可以的,这期间大家的待遇跟干部的待遇一样,会彻底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王致远的话刚刚说完,会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交头接耳的交流了起来。
    很快就有人站了起来,走到前面进行报名了,王致远也下来跟这些人一一握手。
    短短十分钟不到,就过来了300多号人,王致远拿着话筒接着说道:“大家回去后也跟留守在合作社的人员说一下,后续要是想报名的,也可以来报名,一直到小年前都可以来报名。”
    有些人详细的问了一下,工作的过程是事项,王致远也做了回答。主要是过去对新合作社进行指导,教导他们如何成立一个新的合作社,如何发展一些产业。
    大家就是省农业工作部的驻村代表,辅助当地合作社的社长和骨干,将合作社办好。
    去只是当教导,事情还是要让合作社的社长和骨干来办,合作社走上正轨之后,也就可以撤离了。差不多半年时间,中途没什么事也是可以回来的,任务量也不是很重。
    王致远准备招上1000人,培训后派到各地的合作社去指导,到时候一个县城的合作社比一比,看谁干得好,要是愿意就提拔到农村工作部工作。
    王致远估计,在这个情况下,农村应该有至少60%的人愿意加入合作社,到时候跟产销社一起运行,慢慢就可以覆盖全省。发展个几年,就可以将全省农村90%的人,都拉进合作社里面去发展。
    完成全省的合作化指日可待,是要各合作社想尽办法搞生产,在产销社的帮助下,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这次会议开了一个小时,主动报名的就有500多人,后续肯定还会有不少人报名,招够1000人估计要不了多久。
    每天来通和地区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整个地区已经下起来大雪,不过丝毫不影响大家学习的热情。
    通和地区特意抽调了一批刚生产的拖拉机和三轮车,改装了车棚后就投入了使用,来学习的干部,一下火车就有专门的车接待。
    一时间显得整个通和地区生机勃勃,繁荣无比,来参观学习的人,无不是细细打量,认真学习。
    这点大雪也没有影响通和地区的交通,但是对外县的产销社还是有些影响,最近往通和地区以外各县运输的车辆,有十几辆滑到了田地里,还有4辆发生了侧翻,好在人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加大了运输的难度和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运输车辆滑坡、侧翻,没有发生什么哄抢的事情,还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帮助。
    通和地区的不少产销点,迎来了大量的消费。各地干部来的时候都没有带太多的东西,走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包的,有不少干部买了很多东西,挑着担子回去的。
    没办法,这边的商品真的是物美价廉,特别是不少塑料制品,价格便宜,还好看,很多玩具带回去给孩子正好。各种样式的服装、副食、特产……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家参观完之后,看到这些物美价廉的东西,购买欲很旺盛,干部手头还是比较宽裕的,一买就买了很多。
    有些手上没有多少现金的,通和地区各县也是提供小额借款服务的,不要利息,2个月内还清就行了。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也不怕会赖账,到时候将钱汇过来就行。真要有欠钱不还的,王致远会打电话给他们专区的领导的,多的是方法,实在没钱也可以过来工作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通和地区的粮食收购已经彻底结束了,比预计的11.8亿斤多了不少,达到了12.5亿斤,很多农民将过去几年存的余粮都拿出来卖了。
    一方面是觉悟高,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多获得一辆拖拉机的购买指标,各村也是拼了命的宣传,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因为各县只是公布了每个村收购的标准线,过了标准线就有一辆拖拉机的购买指标,至于第二辆的指标是多少,当时是没有公布的,所以各村农民的余粮也拿出来卖了不少。
    现在村子富裕了,买拖拉机的钱对一个村子而言也没有多少,能多购买一辆就不会少购买,机器还是有大用的,再说在通和地区,油料的事情完全不用担心,多得很,价格还便宜。
    在一片繁忙中,电子研究所传来了好消息,收音机已经组装出来了,运行起来很不错,接下来可以大规模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