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开幕2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说道:“封锁就封锁,那我们就自己干,我就不信我们干不好。”
    “哈哈,道路是光明的。”
    “不过,老师,我还是有些担心。”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合作社的道路会不会变化,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想要兴修水利、道路、提高产量,搞合作社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我怕突然上面的方针变了,很多东西我们做到一半就放弃了。我怕我们的工农联盟不那么稳固,大家生活水平差距过大……”
    “怕什么,我是支持你的,你尽管干就行了。放心大胆的干,怎么好怎么做,有了经验多汇报,多推广……”
    王致远一时有话想说,但又说不出口,还是点头答应了。
    韦老师问着地方上的事情,王致远也照实回答着,车辆也在平稳的前进着。
    没多久车辆就行驶到了一条水泥路上,这是进入了固城县的地界了。
    道路的不远处出现了一排排漂亮的砖瓦房,有些房子最外面是白色的,这是刷的油漆,当时建房子时,多花个十几元就可以将外墙用油漆粉刷一遍。
    一些家庭情况比较好的就会要求粉刷,粉刷油漆是房子建设中最赚钱的项目了,成本加人工也不过十元钱,建筑公司统一结算。建房子不怎么赚钱,搞这些软装建筑公司还是有一定收益的。
    不少外围的房子,墙面是免费粉刷的,就是上面有一些宣传标语,还有一些宣传画。现在宣传的多是扫盲、加强学习之类的。
    还有体育运动、拥军、增产节约、反贪污……各种宣传画和标语是五花八门。由于房屋都是经过规划的,也没有挨在一起,都是一排一排的,也不显缭乱,在车上看过去,还有一定的乐趣。
    韦老师说道:“车开慢一点,让我看看这边的变化,这还是我们过去走的路吗?”
    前面的司机回答说:“是的,我刚刚还看见了路牌,那边那个村子还有标志,以前到通和县是走的这条路,过去是土路,现在都成水泥路了。”
    “变化是真的大,没到这边之前,外面还都是土坯房和茅草屋顶,一到了这边,就全部都是砖瓦房了,还有这么宽阔的水泥道路。”
    “这都是今年修建的,京城那边如果同意,我明年就组织人将京城到这里的道路也修建一番,跟我们这里连接起来。”
    “这个就要市里做主了,你们这边有集市吗?走,过去看看。”
    王致远看了看外面的环境,就知道到了哪里了,便回答道:“往前开一点,然后左拐就到了镇上,那边有一栋大的砖瓦房,那就是电影院,电影院外面是集市。”
    王致远说完就开始跟司机指路,副驾驶的秘书也向前面车辆招手示意,然后这辆车就跑到了前面带路去了。
    在王致远的指引下,车辆开到了固城县这边的一个乡镇上,离集市还有一段距离,车辆就停了下来。
    这时路上还有不少挑着担子,赶着马车往外走的老百姓,很多人向车队张望着,很是好奇。
    王致远说道:“老师还是戴个帽子和口罩,现在天气冷了,遮挡一下。”
    韦老师点点头,王致远就下车跟王老师也说了一下,外面的警卫早就警戒了起来。
    王老师下车跟韦老师说道:“你这又乱跑,不是到通和县去吗?怎么来了这里?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啊。”
    “唉,怕什么吗,人民还会伤害我们不成,这边就有大家昨天大家争论的集市,我们过去看看,看到底有没有他说得那么好。”
    岳首长也跟在后面,大家一起往这边的集市走去,王致远跟旁边的警卫说道:“这边的集市是在固城县边缘,在往上就是京城了,那边我们没有发展过去,估计有很多郊区的农民过来买东西,人员还是有些混杂的,大家还是要多注意。”
    这个点已经十点多钟了,集市上还有很多人,但已经不至于挨肩并足,空地方还是有一些的。
    商品销售办公室的摊子主要是在电影院外面,都有着门面和店铺,这外面是自发聚集在这边的一些小商小贩,这边看电影免费,白天2场,晚上3场,人流量很大,每天白天过来买东西的人也很多。
    小商小贩很多都是自己在家搞一些东西出来卖,村里的小作坊也就只能容纳一些人,还是有些半闲置劳动力,在家带孩子的同时搞些手工业,每周积累一些拿到这边卖,更多的是郊区的农民在这边摆摊。
    韦老师走到电影院外面的铺面说道:“小同志,拿一盒火柴。”
    “您要买就买2盒,我们这边火柴1分5一盒,我给您拿2盒直接给3分钱。”
    一旁的战士直接问道:“火柴不都是2分钱一盒嘛,你们怎么卖这么便宜,是不是质量有问题,还是没有100支?”
    售货员看了看这一行人说:“你们可不能瞎说,这是通和县火柴厂生产的火柴,那质量可没的说,数量也是对的。
    人家还生产鞭炮、烟花,用过的都说好,我一天都要卖上千盒,没有一个人说质量有问题的。我们卖的便宜是有我们的优势,我们直接从工厂就运过来卖,价格自然就低了。”
    火柴是这个时代价格最稳定的商品了,一直卖2分钱,85年左右才开始普遍涨价。
    接下来几人又问了下肥皂、保温壶、雨鞋、毛巾等价格,发现都比京城的价格便宜不少。
    按理说两地相邻这么近,在如今这个情况下,价格应该是一致的,可能还要比京城的价格高一些,没想到竟然会低不少。
    问了这么久,一行人买了一打火柴,花了1毛五分钱,又在集市逛了逛,这个点已经有不少小商小贩开始收拾摊位,准备回家了。
    韦老师没有问,王老师倒先问了起来:“你们这边的货物价格怎么便宜这么多?工厂不赚钱吗?”
    一行人也很好奇,王致远就给大家解释了起来,将以前的那套说辞拿了出来。
    一盒火柴现在大规模生产,一盒100支,现在工厂成本价可以做到5到6厘一盒,出厂价不会超过一分钱,要不是为了好计算,价格还会更低。
    整个通和地区现在人人使用火柴,过去那种火镰、火折子等方式,已经被淘汰了,现在还在往外扩散。
    只要是在集市覆盖范围内,能生产的商品,除了一些奢侈品外,价格普遍比供销社低,有些商品只要供销社价格的一半就可以带回家。
    一个便宜十个爱,大家对集市的喜爱那是发自内心的。没办法,大家都不富裕,都是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现在被各个集市实现了,大家的生活改善了不少。
    韦老师一行人看到周围喜气洋洋的老百姓,一个个都很高兴,又一起回到了车上,往通和县而去。
    韦老师在车上对王致远说道:“你们这个看来还是很成功的,不出来看一看,我还是有些不相信,正确的认知果然还是要从实践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