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家
作者:大道独行AK   脚印浅浅最新章节     
    我所在的公司,每年几乎都有职工改善居住条件计划和安排,这已是以往的一个惯例。二零零五年下半年的冬天,当时记得爱人因为身体不舒服,还在公司职工医院住院,但根据之前自己填表申请所在公司排队分配目录里,我排选择房号为第二十四名。提起此次分房机会,其实半年前公司征集方案和房型出来后,经过多次谋划,我们决定今年加入这次排队行列,实现真正买公司房计划。前些年,虽然很多次都在排队,但都没有真正下定决心,也许是已有了一套小两室的住处,没有过多想这件事情紧迫性。但随着二零零五年西安北郊城市布局方案公布,就单是西安地铁2号线未来通车,和西安市行政中心北移,北郊附近房子便开始搭车涨价了,未央路沿线无数个房地产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那段时间,北郊几乎成了一个铺天盖地大工地,无数房地产投资企业和购房者,都在这里穿梭着,置身在北郊的我们,自然对外围感受已有察觉。
    二零零五年,在公司西边的位置上,通过社会某房产公司新开发出了一片八十几亩的面积,将以经济适用房性质,规划出了五栋连体高层、八栋六层多层楼房区。分房方案还是按照公司延续多年的计划拆迁、大队排号、大学生队、无房户队等几种互不干扰的分房梯队排队。我排的大学生交旧房队,在那个队里排的是多层,位列第二十四名。根据以往分房和排队实际判断,我估计自己最多能排到买五层,甚至也做好了上最高层六楼准备,抱定了势在彼得的姿态。
    与多年来形成热闹分房选号场面一样,周末公司在厂外十八号楼房东侧空地上摆开阵势,西墙贴上选房排队顺序,利用自行车棚围成区域,挨号叫买房名字,叫到的名字,如果连续三遍无人应答,算是自动放弃选房。当叫到我的时候,我第一声就答应了,随后被放进去选房号。比我预计要好,心目中那栋房子除了二三层被人选走外,其它一四五六随便我选,最终选定了四层,并按照规定走完选房程序,交了一万元的定金,从此我也有了一套真正意义三居室,并带有强烈公司福利设施的房子。现在还清楚记得,当我拿着选定的房单,返回医院病房告诉爱人后,她激动不敢相信我的话,因为我们最初都做好了选择五层,甚至是六层的准备,算是意外收获。后来,得知那次我前面有人放弃了选房,才如愿以偿,喜悦了很久。
    拿公司这年所在的房价、建设速度和价格变动,很能说明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单就价格而言。记得九十年代初,公司不是严格意义八千元一套的改革买房算起,先后经历过了一九九五年左右每平伍佰元(多层);二零零零年每平八百元(多层);二零零三年每平一千八百元 (高层);二零零五年每平一千八百元 (多层)、每平二千四百元 (高层);二零零七年每平三千五百元 (多层);二零零七年后每平四千五百元 (高层)……。而印象中社会商品房,也从一九九六年前每平七百元(多层);二零零五年左右的每平两千伍佰元;二零零七年每平三千伍佰元;二零零八年每平四千伍佰元(高层);二零零九年每平五千伍佰元(高层);直到二零一零年每平七千伍佰元(高层)阶段性价位。感觉是先后经历了价格五个上升期,即最初的每平伍佰元、每平一千元、每平两千伍佰元、每平四千伍佰元、每平六千伍佰元,后面三次价格时间跨度,发生在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九年末五年间里,也就是说五年房价翻番,而这还是中档价位的普通楼房。
    那年,按照自己规划,除了保留自己现有的小两室外,也算是有了另一套三居室了。其实当时从上班族想法中,我已感觉到了房地产投资的初热在形成,但周围还有很多人们,没有察觉或说没有仔细去琢磨这件事情,以致于当时我们这个小区,高层每平两千七佰元还有部分房子剩余,后来公司干脆取消了排队限制,放宽了条件,才把那些剩余房子给卖了出去。不过对比当时一千多元一月的收入,短视是有负担的,很多人的彷徨,也是有道理的,但从全国和周围的趋势如果看,已经是随后周围房价几乎翻番的最低启爆点了。
    记得二零零六年六月份,一个偶然外出在公司周围转的过程中,发现一处社会商品楼盘位置和未来的趋势很好,因为它在未央路中轴线上,对面是个公园,门前还有偌大广场和正建设中地铁口,南面也是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市政府所在地。此小区,除了建成小高层现房每平三千柒佰元在销售外,还有正在挖坑开工,且预售价每平三千三佰元的一栋二十三层高层也在预售。我现在还清楚,是当年的星期四,回去的晚上,我电话把周围情况和分布及小区,和我们公司单位房价位告诉了远在山东的三哥,没想到他居然兴趣很高,第二天就定了返回西安飞机票。第三天后的周六,我们便开始在未央路沿线一带开始了对比附近房源。其实之前我也来过这里,但看热闹成分居多,更多是玩。当时在老家的大哥、二哥也来了,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嫂,那天冒着酷暑,奔波了好几处预售楼盘,包括凤城五路两边的房子、凤城八路的EE康城小区、凤城九路的白桦林居、张家堡的西安印象等。后来综合比较,还是定了西安印象高层的一处两室房子。在谈及此房,多年后我们为没有想到一件事情,后悔了很多年,因为那次我三哥选择一次性付清了房款,其实可以动用当时他和三嫂的公积金,选择交百分之五十,再把对门一套九十平米的房子一同拿下,按照当时的能力是完全可能的,但也许是观念和思想高度,还没达到一定的层次,居然没有想到此层含义,只是觉得能想到买一套就已经是快人一步了,当然也蕴含了投资的意愿,因为未来的几年到他们退休前,也是不会长期回来居住,算是投资居住两相宜。但等到了二零一零年的初,这里的房价已经有人开价每平八千多元即可售出了,四年不到时间同样的房子,从每平三千三佰元涨到了每平八千多元,几近乎三倍,如果要对面的那套当时一并拿下,那可不跟白落了一样,时间再推移到二零一九年的目前多少,每平一万五千,听着都扎舌,这是后话不提!
    这就是观念和短视,机会就这么溜之。一地尚且如此,放眼全国各处,自然有赶上潮流的一代,也成就了从二零零五年进入房市,后来赢得满满的一帮弄潮儿。但精英毕竟是精英,很多普通老百姓和市民只能望风,眼看着房价从不到三千,到达了五千再到均价七千元附近,这就是那个时代,真是老话说的好,等过了这个村了就没那个店了。进入二零一零年后,国家房地产调整和降温政策,为续写房价神奇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但周围的房价也没有明显的大幅下降,而是价位一直维持在随后的六千多左右,直到后来的再次爆发。但即使这样,原来每平三千三也已经成为了历史。随着二零零八年后全社会工资水平调整,相对二零零五年,周围人均工资也都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如果那个时候三十几万,趟在银行里算上利息那可真的叫贬值,但从我三哥目前换成房子而言,的确做到了资金的保值和升值,所以这就叫眼光和时机。后来,我每每想起这笔“杰作”,都觉其实成功中的机遇因素还是相当有时效性的,抓住了就成功了,不理会或没想到也就稍纵即逝。所以一代代人的财富分化就是这么形成的。
    其实说起房子的这个作为中国现象中的特殊商品,与其说是居住,倒不如说是攒东西,因为从改革开放以来,周围的社会商品普遍都在快速上涨,特别是和衣食住行相关,一年一个样,涨幅节节爬上,造成等数货币不停的在贬值,之前的富人如果让钱躺在银行里,若干年后再取出来,以前可以买套房子,现在连一房间都买不到了。这给我印象最深的的别人的故事:从一九九三年开始,几乎年年公司排队买房,他们都去买表排队,也经历了每平五百元公司盖房之初,那时我私下里估摸老人近乎退休一生的积攒,十万元还是有的,那时足够买套像样三居室还可以外带装修。但经历了长达二十年后的如今,十几万现金存在银行顶多连利息也就十五万不到,再回头看看二零零零年公司每平四千元的房价,一百平米将近五十万的总价,还没有缴纳任何的过户手续和装修考虑,所有这些办齐也就快到了七十几万。七十万对比十五万,差距何等的大,这就是他们没有结缘房价的故事。
    还有另外一位没有跟上思维的亲戚,在一九九六年他以近乎六万元资金,买了套八十平米没带电梯的两居室房子,楼层高度在顶层的六层。后来一直没有再进行过任何保值投资,估计家里的最大过程投资也就是供给儿子读书,一直到二零零九年孩子考上大学,全家三口也还一直居住在两居室里,期间也排过多次公司的分房排队,但始终没有动手,房价也是从每平一千八到了前两年的每平四千,看这儿子一天的长大,该为其准备套房子了吧,这样才如梦方醒的下决心,买了将近总值七十万的房子,目前的二零一二年还没交工。之前所积攒早足以两套的房子,现在只能换一套了,风险和思维是何等的不到位,这就是教训,当然这其中也别的缘故,总之看到的结果是儿子大了,房子大价钱也买了。现在想想为什么不趁儿子小的时候,又手头富裕而不出手套保,以低的价格去早买给儿子呢,现在再出手,一切安排了中,自己可真又变成了“贫下中农”了!
    说起房子的资产保值和财富效应,还有一个身边的故事,此人小的时候家中弟兄五人,父亲早就过世,母亲微薄的工资收入,好不容易拉扯到只有他一个人上了大学,其他几位哥弟要么接班,要么安置上班。但其人眼光独特,善思活用,经过几年节奏式样的发展,从之前的无房户,变成了拥有五套之多的房子。现在三套房出租、一套自住还有一套马上交工,他这也是活法,看的出他的轨迹,是与时代的财富效应同步。
    新小区终于在我们的盼望中,于二零零六年六月交工,在这年的年初,我们已经早就开始纸上谈兵,模拟自己的家装构思,越是临近交工前期,去建材市场频率越是增加,大到瓷砖、木地板、洁具、灯饰、门窗、电器大件,小到门上的合页、门把手等,都一一在市场上摸了一遍。好在我们所处位置距离建材城比较近,节假日或空闲的日子都去闲逛那里,半年那里成了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可以说从资金、思想准备和市场摸底方面做足了功课。
    房子交工后,按照往常的惯例,物业办在小区里专门分出一块区域,引进好几家装修材料店。在对比了装修公司和装修专业户后,在以前装修同事介绍下,我们请了一位安徽籍张师傅,来帮助我们进行此次装修,主材料我定牌子他帮砍价,其他辅材料他全包。按照当时的装修成本他收的价格还算合理,合同签订后,他所在那个小装修公司(其实也就是几个老乡合伙组建的流水线装修队)正式入住,从水电、瓷砖地板、墙体、门窗及造型、灯具、内饰品、电器等一条龙折腾走下下来,总共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在学校的暑假期,就把主要精力和专注,都扑在那年那时的这套房子上。期间我更多是和老张联系和交涉、修正和补充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解决,缺东缺西的零碎实在太琐碎了,有些还一时找不到的东西,老张和我直接去建材市场后面的加工点,找人直接加工。记得有天下午,对于瓷砖拐角的不锈钢压条就是这么干出来的,这仅仅是个例子。三个月过后,我的毛坯房一下变成了温馨的家,后来等各种电器设施、起居床具和沙发等都完备后,又让里面装修味道跑了一个多月,等一切一切条件都具备后,我们高高兴兴的于零六年底,搬进了这间三居室的房子。孩子住北卧室、书房公用公共并摆放一张小床临时公用、南面卧室是主卧室,其他功能区也具备了,这下我们的确改变了不少。
    住进去的感受的确很不错,是呀!家,一个我心目中为之奋斗和期盼的模样,那刻,终于成为了现实,住在里面第一个夜晚,开心久久不能入睡。那年年底,我也早早在公司供暖前,把远在农村父母接了过来,让他们也早早感受上了快乐。记得父母来的那些天,他们也是这里看看那里眺眺了好些日子,父亲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二零零七年的春节,我们在乔迁的新家中度过,那刻我小时候 “妈,等我日后长大进城了,有个大房子,把你们接过去享享清福……” 的誓言,彷佛又在耳边萦绕和回荡起来,实现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实现了的那刻,让人居然似在梦中那样迷糊。大年三十的下午,母亲和爱人说说笑笑准备年夜饭,我左右给屋子、她们拍摄照片,孩子和我父亲则在沙发上看电视里的节目。父亲边看边唠叨:
    “大电视就是好,特别是对眼睛不好的老人,不错,不错!”。
    那年,我一步到位的实现了液晶大尺寸电视的更新。一则新家新气象,二则二零零八的北京奥运会也能看个舒坦,早用早享受!
    住进新房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像之前,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她的空间增加,她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看着逐渐成长中的女儿,在自己卧室里舒心学习的场景,不知道我多次回想起自己的以前,那个差别仿佛恍隔着几代的差别。她们是幸福的一代,从出生就没有过我们小时候的困难和所受的艰难,当然我们的父辈比起我们更是困苦。他们是为填饱肚子与命运和人生为伍,我们则在他们的肩膀上为改变而拼搏,改变的力量,使得我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背负心存希望和期盼,也在时刻奋斗前行,也享受了一路的奋进风景和景象,也度过着坎坷,和喜悦的过程与结果,也时刻在向着自己期盼的目标抵近,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和阅历沉淀,我和我前行中的人为乐而奋斗。我想我的下代,至少她比我在另外一个提升的平台和高度上起步,漫漫征程和接力棒日后交给她们,定也能有另外一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