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作者:戒烟客   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最新章节     
    “多少国家?”
    “200多个!”
    嬴政猛地站起身,一双大眼中尽是惊骇。
    在此之前,他觉得世间不过七国而已,再加上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和南方那些个小国。
    最多十来个也就打顶了。
    即便光幕又告知后世还有什么英法美这类国家。
    但嬴政也觉得最多不会超过三十个。
    现在得知天下间的国家竟有两百多个,嬴政觉得自己所谓的大一统似乎刚刚才开始。
    “地图呢!”
    “朕都说了多少次了,地图呢!”
    嬴政似是有些疯癫,一边儿解着裤腰带一边吼道。
    “再不给朕地图,朕可就要发飙啦!”
    “父皇!注意仪态,注意仪态啊!”
    扶苏赶忙制止嬴政的行为,在一旁劝解道:“父皇,地图之事先不急,咱先了解一下其他国家是个什么情况,等日后有了地图再做打算。”
    “哼!”
    嬴政冷哼一声,却是也撩下袍子,一脸阴沉的盯着光幕.........
    .......
    “印度?”
    朱棣寻思道:“就是三宝去的那个印度吗?”
    “听说那个地儿似乎是有麒麟啊。”
    “等下次,朕得让他带回来一只瞧瞧。”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来的时候,曾对朱棣说过,印度有一种动物。
    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和传说中的麒麟一样。
    之后,郑和将此神兽带回大明,朱棣见到麒麟后龙颜大悦,便命大学士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
    并让画家临摹下当时的盛况。
    对于明朝来说,这只神兽的确是闻所未闻,但于现代人来说却是再普通不过。
    因为,这只神兽实际上就是一头。
    长颈鹿。
    ...............
    【古印度虽然是佛教的诞生地,但到了现代,信奉佛教的印度人却不足1%】
    (尼泊尔,孟加拉,巴基斯坦,不丹在古代都属于古印度。)
    “佛教的诞生地,不应该是天竺吗?”
    李世民道:“想必这又是后世重新命名的吧。”
    唐朝的时候,华夏统称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陆的国家为天竺。
    直到玄奘法师西行归来,才根据读音将天竺更名为印度。
    .............
    【其实印度教和佛教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强调轮回和苦难,都认为人类应该通过修行和行善来达到解脱和超越,并且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中都包括一些类似的概念,比如八正道、四谛、四圣谛等等。】
    “这不奇怪。”
    李世民道:“既然是相同的起源地,那其思想自然会有不少类似的地方。就像当年的诸子百家一样,虽说各派观点不同,但细细分析,其内核却又是大同小异。”
    “不过既然和佛教师出同宗,那这印度教又会荒诞到哪儿去呢?”
    【但为什么说印度教是个荒诞的宗教,主要是因为从印度教衍生出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什么意思?”
    李世民皱着眉头寻摸道:“难道是某个姓氏尊贵?某个姓氏低贱?”
    “要这么说的话,我大唐也有啊,李唐江山李唐江山,李姓自然是大唐最尊贵的姓氏,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怎么能叫荒诞呢?”
    一旁的长孙皇后笑道。
    “二郎,也不是所有姓李的都是皇亲国戚,民间李姓者何其多,也并非都是尊贵之人,况且,咱大唐也没有规定什么姓氏就一定是贱姓。”
    “这倒是。”
    李世民点了点头:“所有的姓氏都源自于上古八大姓,其本质来说都是平等的,也根本谈不到贱姓这一说,看来这印度的种姓制度跟朕想的还是不一样。”
    李世民看向光幕,好奇的想知道这种姓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
    ..........
    【印度的种姓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吠陀文明”,他们给印度带来一种叫“婆罗门”教的宗教信仰,这也就是印度教的前身。】
    【由于雅利安人是外来侵略种族,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就结合了自己的宗教,想出了一种“种姓制度”,硬生生把人分成了四个阶级,分别对应神身上的四个部位。】
    【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由祭司们组成的“婆罗门”阶级,他们被视为神的嘴巴,日常工作就是装神弄鬼,坐吃等死。】
    【王公贵族,将军武士之类被称之为“刹帝利”,对应的是神的手臂,地位仅次于婆罗门。】
    【“吠舍”是神的大腿,主要成分是商人,农民,就是广大为国家创收的老百姓。】
    【地位最低的就是“首陀罗”,都是一些没有自由的奴隶,只能当一下神的脚。】
    【除了这四个种姓,还有一个叫“贱民”的群体,主要是一些罪犯,战俘,地位就相当于神脚踩的那块儿地,也被称为不可接触者。】
    【最重要的是,种姓是代代相传的,如果你是吠舍,就算你的子孙后代挣了大钱,富可敌国,也只能当吠舍,不能成为“婆罗门”。 】
    本来帝王们看的好好的, 觉得这分阶层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毕竟每个朝代都有士族门阀,百姓也有不同的阶级。
    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
    印度的阶级竟然是定死的!
    这不像华夏,可以通过科举改变身份,可以通过经商提高地位。
    这印度的低种姓人完全可以说是,一点儿跃升的可能都没有!
    明朝。
    朱元璋阴沉着脸,冷哼一声说道。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降低本土人的阶级地位,这跟蒙元的四等人制有什么区别?”
    元朝的统治者认为,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所以他们给不同民族分成了四个阶级。
    第一等级:蒙古人。
    第二等级:色目人,最早色目人指的是中亚地区的人种,但到了后来,除了汉族,高丽,蛮子这三个民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色目人。
    第三等级:汉人,也就是中原地区的所有人,
    第四等级:南人,顾名思义,江南的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