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千古第一太子
作者:戒烟客   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最新章节     
    【第九位,明朝开国太子,朱标。】
    【朱标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地位最稳固重视,权势最大,不但极尽朱元璋的恩宠,就连他的二十五个兄弟也无一人有造反的念头,甚至后人开玩笑说,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直接把玉玺教给他,禅位做太上皇。】
    ---“除了朱标是儿子,其他人都是皇子。”
    ---“就这么说吧,朱标当着朱元璋的面穿龙袍,朱元璋都得夸一声精神!”
    ---“朱标不死,朱棣就会本本分分的做他的燕王,或者高高兴兴的做个征北大将军。”
    ---“其实朱雄英如果不死,朱棣也不可能造反。”
    ...........
    “我去?这么吊?”
    嬴政很是惊讶。
    “你要说无人敢夺位,朕信。
    “但要说连夺位的想法都没有,打死朕朕都不信!”
    “哪有皇子不想当皇帝的?”
    嬴政摇了摇头,感觉光幕有些夸大。
    ...........
    【要知道太子之位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坐稳这个位置,必须还要有后天的努力和能力才行。】
    【朱标除了有朱元璋的专宠外,还有着弟弟们的拥护,因为朱标常常在朱元璋面前为弟弟们说好话,并且对这些弟弟们,朱标该宠则宠,该罚则罚,所以弟弟们对朱标也很敬重。】
    “这就说的通了。”
    嬴政点了点头。
    “兄长行使父亲的职责,这对那些弟弟便有了威慑力,嗯,难怪地位会如此稳固。”
    自古太子就是一个极其难当的职业。
    做的不好,会被其他兄弟挤下来。
    做得好,又会被皇帝猜忌。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太子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朱标能够既稳固太子之位,又能震慑兄弟,这番才能可不单单只是皇帝宠爱能做到的。
    他本人必然有极大的本事和极强的人格魅力。
    想明白这些,嬴政颇为感叹的说道。
    “若朕是千古一帝,这朱标怕是千古第一太子啊!”
    ..........
    【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一出生就收到了极大的重视,朱元璋专门请了大儒宋濂当他的老师,所以朱标从小就聪慧过人,并且养成了一颗宽容仁爱之心。】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亲自为他打造了一套极强的东宫阵容。文臣有李善长、刘伯温等智囊团,武将有冯胜、廖永忠、蓝玉等猛将,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的看重】
    【可惜的是,这位第一无二,万众所归的太子在视察陕西返京的途中,忽然风寒,最终不治而亡。】
    “竟然是风寒。
    朱元璋很是讶异。
    之前他还是真怕朱标死在某种阴谋之中。
    虽然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儿子里面没有像杨广那样隐藏极深的人呢?
    此刻得知朱标死于风寒,朱元璋也算是松了一口。
    只要是日后多加注意,这风寒还是可以避免的。
    一旁的朱标看到自己死因,也有些苦笑不得。
    风寒之症,普通百姓若是得到及时的救治也能安然无恙,没想到自己反而因此而亡,只能说时也命也。
    朱标摇头笑了笑,转身对朱元璋说道。
    “父皇,儿臣让父皇担心了。”
    “唉,这事儿谁又能想得到呢。”
    “风寒,呵呵。”
    朱元璋苦笑一声:“日后多多注意吧,天气转凉的时候多穿点,别的病。”
    “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标行了个礼随后道:“既然儿臣的死因已经找到,那就让御医们回去吧,否则成天待在儿臣身边,儿臣怕是没病也得吓出病来。”
    “胡说八道!”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什么叫没病吓出病来,没病就是没病!你赶紧呸呸呸!”
    “好,呸呸呸。”朱标无奈照做。
    见状,朱元璋也算放下心来,对朱标旁边那十来个御医说道。
    “行了,太子暂且无虞,你们该忙什么忙什么去吧,日后每隔半月过来一次就行。”
    “是,皇上。”
    御医们纷纷告退,然而就在此时,朱元璋看到了一条弹幕。
    ---“风寒虽然在古代算是很严重的病,但有那么多太医医治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死亡,朱标应该本身就又慢性病,风寒一激,那些病就全出来了。”
    “淦!还是有问题!”
    朱元璋大急,忙对朱棣喊道。
    “老四!快把那些御医都叫回来!!!”
    ...............
    【第十位,清朝开国太子,褚英。】
    ---“不对!清朝开国皇帝是皇太极!公考刚考过!褚英是后金的开国太子!”
    ---“作者应该是想凑齐唐宋元明清,顺治虽然也早亡,但毕竟人家也当了皇帝,所以就拿褚英凑数来了。”
    ---“那就是文不对题,一星滚粗!”
    ---“清朝看不看的吧,除了雍正,都是篮子。”
    ---“康熙也是明君啊,毕竟康乾盛世啊!”
    ---“那都是八旗子弟吹出来了,康熙年间,民间的大小起义就没断过,而且他还实行愚民政策,知道西方在变化,但为了他们爱新觉罗的统治开始闭关锁国,闭目塞听,就这点格局还能说是明君?误我华夏还差不多!”
    看到这些弹幕。
    康熙傻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后世眼中竟然如此不堪。
    自己勤政多年,每天都是兢兢业业处理朝政,还击败了沙俄入侵,平定了三番之乱。
    这些功绩即便不能说是千古一帝,也绝对不会是个昏君啊!
    康熙感觉心好痛。
    想吐血。
    但咳了两声,什么也没吐出来。
    “闭关锁国。”
    康熙念叨着这四个字,神情有些复杂。
    平心而论,闭关锁国的确是为了大清的统治,但这也是没办法啊。
    本来民间起义就不断,这要再来个西方思想添乱。
    整个大清岂不是要变天了!
    到时候天下大乱,对国家也没好处啊!
    康熙本想给自己的闭关锁国找找借口,但忽然想到光幕之前播放过的清末民国。
    心中瞬间明白。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