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工具人二弟,三弟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朱标呵呵一笑,接着说:“那就依父皇之意,封四弟为燕王。至于其余几位弟弟的称号,孩儿就不猜测了,想来父皇与母后已有定论。”
    老二、老三、老四已过十岁,其余幼弟尚年幼,启蒙不久,与朱标接触不多。
    老朱点头,收起嬉闹之心。
    以他的立场看,朱标对这三个弟弟极尽关爱,令他十分满意。
    马皇后毕竟只有一个儿子,朱标对于那些并无血缘关系的同父异母弟弟们,也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一如原先的时间线,五弟朱橚为周王,六弟朱祯为楚王,七弟朱榑为齐王,八弟朱梓为潭王,九弟朱杞为赵王,十弟朱檀为鲁王。
    这么多弟弟,朱标认为自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已是难得。
    “父皇,八弟潭王的封号是否略显……”
    “略显不足?”朱元璋直截了当地说。
    朱标默然点头。
    老朱轻哼一声,嚷嚷道:“咱往后还有众多儿子,还有你的儿子,好的封号总得预留几个吧。”
    马皇后瞪了老朱一眼,娇嗔道:“我不信你这套鬼话,等标儿的儿子长大,不知是何年何月了,你心里想的还是那些未出生的儿子,顺带把标儿的儿子拉来垫背。”
    老朱似乎被马皇后看穿心思,脸色微红。
    七弟朱榑与八弟朱梓,皆是达定妃之子。
    传闻这女子曾是陈友谅的妃子,因其异族血统,貌美如狐狸精,令向来不轻易夺人所爱的老朱也禁不住效仿魏武遗风,仿效了曹氏之主。
    朱标想起了自己招进宫中担任女官的朵儿。
    看来这些异族女子确有魅力,无论是对古人还是现代人。
    尽管达定妃的地位远不及马皇后,但总的来说,她深得宠爱。
    她的两个儿子中,竟有一位被封为尊贵的齐王……
    然而这位王爵在继承朱榑之子后,却被贬黜为平民,断绝了传承,这已是后话了。
    朱标决心给达定妃送上一份恩惠,提议道:“父皇,您乃创世帝王,册封自己的孩子为潭王确实显得不够威严。”
    在这九位弟弟中,唯有潭王在历史中并无先例。
    “那么标儿认为哪个王号更为合适呢?”朱元璋凝视着他询问。
    朱标皱紧眉头,思索片刻:“越王如何?”
    越王?
    此封号堪称上乘,越国虽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及那赫赫有名的七雄,却也声名显赫,国运绵延超过千年。
    秦朝统一六国后,越国明智地选择了投降,未做顽固抵抗,自愿放弃王号。待秦朝衰败后,越国又再度复兴,足见其在大国间游刃有余的智慧。
    越国真正的消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非被动灭亡,而是主动融入了汉朝。
    其国运之长久,堪称华夏历代诸国之冠。
    “标儿,你真是慷慨,达妃知晓定会心生欢喜。”朱元璋欣慰地说。
    九位被封为王的皇子,皆得到了不错的称号。
    “标儿,你是想将八弟派遣至海外建国吗?”马皇后洞察了儿子的想法。
    在册封王爵时,朱梓得到的称号最为低微,显然这位儿子并未受到父亲的看重。
    不受重视的儿子最适合前往海外拓荒。
    再加上朱标的人情,达定妃也无法多言。
    “此事尚早,但我们朱家的子孙总需有人去开拓新天地。”朱标点头,平静地回应。
    不过在他心中规划,这位八弟能力有限,即便海外封国,也最好是靠近本土的地方,朝廷还能给予一定的庇护。
    史书记载,此人整日在封地无所事事,只知寻欢作乐,过着沉迷美色的生活。被朱元璋得知后,一番训斥,又令他入宫自我反省。
    他深知朱元璋对子女要求严格,恐惧之下竟携王妃私奔了。
    朱梓的心理承受力异常脆弱,与朱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朱元璋虽然严厉,但对子女宽宏大量,除非犯下滔天大错,否则不会有生命之忧。
    人啊,常生于忧虑,死于安逸。
    尽管龙生龙,凤生凤,但皇子自小生活过于安逸,终究非好事。
    朱元璋听完马皇后和朱标的建议,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越王也不错,既然希望我们的儿子效仿西周姬氏去拓荒,封号上还是应有所优待。”
    于是,一家三口商定了九位皇子的王爵称号。
    在妻儿面前,老朱一一写下这些封号。
    对于老四朱棣,情况则另当别论,毕竟南非太过遥远... ...
    在遥远的奇幻世界,朱标策划了一项巧妙的策略,意图用朱梓的海外册封作为诱惑,激发其余几位皇子的野心,特别是秦王和晋王两位。
    身为一位怀旧的农场领主国王,老朱对宠爱的次子、三子离土出国深感惋惜。
    作为长兄,朱标秉持仁孝,不愿做出令父亲忧心之事。
    然而,若是由二弟、三弟主动提出,情境便大不相同。
    他们在各自的领地充其量只是闲逸的诸侯,麾下仅有三卫约一万五千士兵,无权管理封地或征收赋税。
    假使二弟、三弟胸怀壮志,目睹原本默默无闻、平凡的八弟朱梓跃升为真正主宰一国、管辖百万臣民、拥有独立军队,掌握财政与治理大权的君主,他们心中难免会生出嫉妒之情。
    人往往在比较中失去平衡。
    朱标深知世间一句箴言:担忧兄弟困苦,更惧兄弟驾驭魔法飞车!
    更何况,这个兄弟的实力远逊于他,那份心理冲击更为剧烈。
    于是,朱标主动提议将八弟潭王改封为越王,悄然为未来布局布下陷阱。
    这次,他成功瞒过了朱元璋和马皇后。
    ......
    五日后,老朱在朝廷上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九位皇子的封号,并选定吉日举行亲王国礼。
    即便九王子和十王子尚在襁褓,他们的亲王头衔已然确定。
    为提升太子朱标的威信,也为了展示朱氏兄弟间的亲情,老朱故意透露太子特别为八王子更改了封号。
    潭王变为越王,彰显出无人能及的气度。
    秦王二弟,晋王三弟,这些封号同样源自太子之口。
    一时间,朝臣们纷纷赞扬太子仁德,胸襟开阔。
    就连达定妃也亲临东宫,向朱标表达感激之情。
    朱标想到七弟朱榑将来可能招致的丑闻,认为这位女子不宜教导皇子,便顺势提出亲自教诲这位弟弟。
    齐王朱榑,历史文献对他的评价恶劣至极。
    他一脉先被建文帝贬为民,朱棣平叛成功后恢复王位,但他并未珍惜,放纵妄为。
    永乐帝虽惯于厚待藩王,但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将他贬为民,连同剥夺了朱榑几位儿子的爵位。
    看吧,连谨慎如四弟的人都被迫废黜了齐王,可见他的荒唐已至何等境地。
    或许朱榑自认为四弟篡位不正,故在天下宗族面前未敢过分刁难自己,却因此误判局势,最终害惨了全家。
    这样的顽童,除了老朱,还需要长兄出面严厉管束。
    达定妃心中并不乐意,母子深情,如今朱榑已启蒙,她渴望亲手教诲儿子。然而,太子给予的人情,又是储君的决定,即便身为国王的嫔妃,她也不敢拒绝。
    \"陛下亲自教导小王子,臣妾深感荣幸,唯恐他顽劣,让陛下忧心。\"
    紫荆王朱标爽朗一笑:“朕还怕弟弟顽劣?八弟再皮,能比得过四弟吗?”
    四皇子朱棣在皇宫中,顽皮事迹早已脍炙人口。
    听见这话,德宁妃只能勉强赔笑。
    这话题,她可不敢接茬。
    朱标既是储君又是长兄,他说朱棣顽劣无妨,但她若提及,传到淑妃耳中,后果可想而知。
    \"德宁妃娘娘,父皇常说男儿需男子来教导,才能磨砺成才。齐王乃大明亲王,虽然年少,但重任在肩啊!”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
    储君既然如此言说,甚至搬出先皇,德宁妃唯有应允。
    她不禁觉得讽刺,自己原本是为了朱梓改封号之事前来感谢储君,意图拉近与朱标的距离,结果却失掉了教导朱榑的权利。
    那位备受朱元璋宠爱,拥有异族血脉的德宁妃,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东宫。
    然而转念一想,朱标是未来的帝王,儿子能与他交好似乎也是好事。
    \"大哥!\"
    德宁妃走后不久,四位皇子笑容满面地一起来访。
    方进相当尽职,身为武学高手,只要有空,便跟在几位皇子身后。
    在这四人中,最为兴奋的无疑是秦王朱樉。
    “秦”这个封号尊贵无比,不仅因为历史上秦国统一六国,更是因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受此封。
    \"二弟,对这个封号满意吗?\"朱标笑着问道。
    \"满意,非常满意!\"朱樉激动地回答,“多谢大哥提携!”
    他也清楚,若非朱标点头,父亲多半不会把这个封号给他。
    朱标面色一正,说道:“你是诸王之首,务必以身作则,树立典范。若恣意妄为,别说父皇,便是大哥也会剥夺你的爵位。”
    他又看向其余三位皇子:“你们三人亦是如此!”
    四兄弟在朱标的训诫下,都低头默然,不敢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