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陈氏回程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陈氏没想到三个儿媳妇竟然说这事,她们想派人下广州,那里有她唯一的娘家亲人,她的哥哥。
    陈氏以女儿看待这些儿媳妇,儿媳又如何会不把她当母亲。
    陈妙常的话这时候最管用:“当年母亲你都不顾其他,说我就是你远方侄女,这是杨家路人皆知,伯父可能还在世,无论如何都得派人南下一趟。”
    陈氏眼中有了泪光,几十年的分别,再多的怨也该消了,那始终是血肉至亲。
    陈氏一声叹:“那你们就遣人去吧,老爷去了麟州以后,消息就已是断绝,我能提供的线索不多。当年从西南迁往广州一带的戴罪之人不少,我却真不知道有谁了。”
    李师师道:“广州山高路远,瘟疫横行,我们会和张小娘好好商议再遣人南下。”
    陈氏道:“如果真要去,最好能找到广州本地人,这样更为妥当,就是这开封,怕是难寻这样的人啊。”
    扈三娘说:“这事让顔楼问起来就好,母亲既然同意,媳妇们办就是。”这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在没得到陈氏首肯,她们有心也有顾忌。
    ……
    陈氏再有不舍,还是启程离开开封。
    对于太原杨家来说,开封从来不是一个必须留下的地方。在天波府她和开封杨家的交谈,更是让陈氏打算尽早离开,这不是杨家的城市。
    这一点上杨元奇说得不清不楚,更多在于他的不喜欢,那是一种情感的集聚。
    杨家老爷杨兴武却是异常的冷静,他认为文广叔父这点上是错的,杨家崛起于西北,宋辽之战让杨家承受难以挽回的损失,但这本就是将门的命。这不应该成为杨家改弦易辙的理由。杨文广之所以能在西北军中崛起,也得益于祖父杨廷昭在大宋前沿打出来的威名,他给杨文广奠定了基础。杨文广的得授防御使也更是因为他在西军中的履历,不是其他。
    杨兴武以前或许这个想法不成熟,自从杨垣紫嫁给折家,他这条线越发的清晰。抛开开封将门那些从龙之臣,到现在还屹立不倒还越发强盛的是折家,他们就始终坚守边境一线,为战而生,这才是真正的将门。折家哪怕一些行文事的人也在边境,多为战事服务。
    杨兴武只能概叹那场精锐尽丧的惨败让杨家少了太多选择。那个时候的杨家虚弱到已经撑不起祖宗之地,麟州!
    李师师和陈氏一起回太原,至于什么时候再北上定边,等到太原再行决定。
    李师师突然明白扈三娘偶有的忐忑的由来,她现在亦然如此,太原是自己的家,她熟悉得很。定边呢?也算自己的家,但那里的确是个陌生的地方。虽然她有姐姐、还有几个姐妹在那里,但就定边而言,最庞大的一股势力还是清风寨。关于清风寨,李师师真的不熟悉。
    陈桷告别了姐姐,他在开封呆的不算长,他一直想尽快回太原,只为求学。这是他给自己唯一的方向,在宋朝最通天的一条路就是金榜题名,没有之一。哪怕他栖身的杨家,在官途上一样是一步一步艰难前行。要是宋夏止战,甚至杨家的发展基本就到头了。
    ……
    鸿胪寺。
    耶律南仙拿到了杨家不少资料,这让梁师成赚了一笔。
    耶律南仙打消了现在找杨家麻烦的念头,和谈才是重中之重,或许她就不该沾惹上这个家族。
    梁师成的资料其实是一些寻常收集就能拿到的,只是西夏也好大辽也罢,不可能花过多精力再一个从五品的将门。
    真正让耶律南仙心有所忌的是梁师成怎么会有杨家的情报,她能推测到他是皇城司的人。他不可能临时收集到这么齐全的东西,那只会是宋廷也有人注意杨家。
    耶律南仙能想到的就是孟皇后娘家孟家的关系,或许这就是皇宫宋廷皇宫有人关注这家的理由。资料倒是说明了一些来历,杨家和孟家相交于孟元和杨兴武,那时候孟元还是西北任职,真正两家越走越近是小辈。杨元奇和孟励、杨家媳妇和孟皇后都交好。现在孟皇后的女儿所在祈福观提督就是杨元奇另外一房媳妇,一个边境回来的女将扈三娘。
    耶律南仙也明白了自己云良阁一事就是没有在意这个重要信息,孟皇后是宋廷皇后,顔楼有皇后娘家股份,云良阁就在隔壁,显然没有确凿证据,没人会拿云良阁如何,这牵扯太多。
    李师师和孟皇后未婚嫁前就交好,这或许是李师师有恃无恐的一个原因。
    耶律南仙这么想没有问题,但她还是小看杨家,她把这些归结为两家关系,却依然忽略那个叫杨元奇的人,在洛阳那次碰面给耶律南仙留下一个固定的印象,这是一个色令智昏的人。他就那么轻易上她的套,想来不过是她的美色。这种第一印象很难更改,往往会代入到很多决策。
    耶律南仙不想在开封和杨家交锋,有皇后一家的庇护,这里又是宋廷的地盘,她讨不到多少好。不是还有定边么?那里可是宋夏之争的前沿,有机会去定边讨回来就是。
    ……
    耶律南仙还在这些无谓事上折腾时候,宋廷皇城司和职方司终于从辽朝收集到了她的资料。
    耶律南仙是耶律家族宗室之人,但她连郡主称号都没有,她的父亲叫耶律大石,是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和皇室一脉血缘已经有些远。
    资料对耶律大石的评价很矛盾,耶律大石作为皇室子弟,同时也是大辽的进士,这个进士是实打实考取的,虽然大宋对大辽的科举嗤之以鼻,但有一点非常特殊,这是辽国唯一的皇室进士,甚至可能是整个契丹族唯一的进士。在辽朝,中进士的多为辽地的汉人。
    耶律大石在辽朝契丹一族声望日隆正是源于此,他从小善骑射,文采又能和汉人比肩,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武可定国文可安邦的人。他在辽朝的翰林院任职过一段时间,现在为泰州刺史,是一方实权人物。
    ……
    这是一份迟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