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扈三娘的调动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定边通判余深处。
    杨元奇和扈三娘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例行公事,没想到余深却带来另外一个消息。
    余深问:“你们什么时候完成交接,扈三娘枢密院另有调派,事情未最后确认,让我这边提前沟通问问意见。”
    关于扈三娘的安排大家其实心里已有定数,哪怕另行安排也应该和环庆路经略司还有定边知州杨兴武沟通,怎么事情会到余深这里。杨元奇和扈三娘都有些困惑。
    余深看到两个人发愣,解释说道:“枢密院说城外有个帝姬护卫事宜,他们想调扈三娘,据说这也是宫里的意思。”
    杨元奇一听就反应过来,应该是赵灵儿的事。
    这事得回过头来说到开封,杨元奇荐鲁智深护卫,这个任职枢密院其实没多大想法,倒是官家赵煦认为一个鲁男子,性子还粗野,去护卫帝姬不合适,想调宫中贵人出去,鲁智深作为副职已经到位,孟皇后这时候想到了扈三娘,与其宫中调人,还不如杨家这个娘子来。而且,孟皇后不清楚的是她内心深处也想看看这个扈三娘。
    余深说:“交接顺利,枢密院打算调扈三娘回去。”这话说是商量,不过是提前知会,就这个职位而言,杨家都说不上一个不字,杨元奇和扈三娘对视一眼。
    杨元奇想了想道:“我这边已经给军营轮休,一个月后升帐,要不,一个月后扈三娘回程?”
    余深说:“一个月时间可以,这事你们回去和杨知州说下,经略司那里我会通知。”
    杨元奇和扈三娘只得答应下来。
    ……
    回家路上。
    扈三娘有喜悦又有幽怨,开心又忐忑。好不容易守着杨元奇,现在倒好,就这个月了。不过想着开封那里可是陈氏、陈妙常和李师师,还有杨家小少爷杨过,她又有期待。
    陈氏和陈妙常自是不必说,她们对扈三娘本就友善,扈三娘问杨元奇:“师师妹妹和瓶儿姐是不是一个模样?”
    杨元奇笑道:“你想问她性子就直说,你也别管她性子,我喜欢的她都喜欢。”
    扈三娘撇嘴:“那你喜欢的我也喜欢,这相处可就另外一事啊,我可不想因为你,我更希望我们是好姐妹呢。”
    杨元奇道:“你们来往信函也不少,她看着牙尖嘴利性子也冷,不过那是对别人。”这话不虚,李师师在杨元奇这里可是火热的紧。
    回到家,杨兴武几人听得这个消息也有些愣。倒是夏荷大咧咧的说:“太太在开封,三娘刚好把傻妞带回去,她可是想念这个外孙女有点紧。”
    这话一说出来,杨兴武和杨元奇都知道扈三娘是得回去了,于公于私而言都是如此。陈氏现在就念着自己的孙子和孙女,也就杨思甜,一出生就一直在定边,老家是什么的一点印象都没有。
    杨兴武道:“你把女营一部带回去吧,这个安排皇宫会非常高兴的。”调几十个女营人回去,枢密院也会乐见其成。
    扈三娘清楚不管她如何心系军营,念着和杨元奇厮守一处,她是杨家的媳妇,这事只能如此。
    扈三娘说:“那我尽早准备吧,也让傻妞看看奶奶。”
    大家点头。
    ……
    定边军司。
    杨兴武、余深和杨元奇三个人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关于定边厢军和禁军的布置。
    杨兴武想把防区往前推一推,将禁军整体整天前移,另外两只厢军跟在后面,定边其他厢军在定边城集结。
    余深还是希望老样子,定边城为支点,驻扎两只厢军和一营禁军,其他厢军集结在定边后边,禁军还是守在清风寨,这样两只队伍对定边城形成支撑。
    最后结果不过是那一营禁军放回清风寨,不用守在定边城。这点余深倒是不特别在意,在定边久了,他也觉得就守城来说,定边现在的防御体系问题不大。但要前出,余深是如何都不答应。
    余深有个非常现实的理由,现在西夏和宋朝还在和谈,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时候都不宜妄动。而且,周边各州府不动,定边前推那是把西夏目光吸引过来,等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杨兴武和杨元奇却是认为,只要工事得当,定边军面临的威胁并不大。这样做一定程度可以试探西夏动向,也可以折射出一些西夏的战略意图,对于和谈也是个佐证。
    这事谁也无法说服谁,这在经略司和枢密院同样是个争议。
    余深这段时间经历,整体来说对西北将门好感是在上升的,不管前方战事输赢如何,他看到的是西北将士敢战能战,这和他以前在开封想的不一样。作为文官,当西北战事不顺,他们本能的认为是将士不够给力,现在他更多会思虑战略是否妥当。但这不足以改变他对整体战事的看法。
    杨兴武知道他的态度枢密院一直清楚,他现在连余深都无法说服,那就更不论后方的大佬。有经略司默认,余深不做阻拦,他才有可能和枢密院打个马虎眼,把防线前推。
    杨兴武叹道:“西夏一边谈判,前线却还是调动,我大宋这点上太实在。这就不是讲诚信仁义的时候,兵者诡道也。”
    余深说:“杨大人,我知道你和我商量就不打算明里把我当枪使,也清楚大人对杨家军内心有着不一样的自信,但战事始终不是某个人的。一旦定边的动作引起边境动荡,先不论输赢,造成的影响也难说我们两个就能担得起。”
    余深最后说道:“你们要说服的不是我,更是枢密院。章楶章大人那边亦然如此,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前提也得西北整体防线稳固。环庆路一路哪怕要做个佯动,也不是一路的事。”
    这是一场得不到结果的争论。
    杨元奇明白,在大宋后方中枢没有大变动前,西北战略是无法调整的。他们能做的只能是拼命练兵,等有机会的时候不会仓促。
    开封,天会变吗?!别人不清楚,杨元奇却是知道,天真的要变。他穿越过来,杨家变化巨大,但这个大时代,并未偏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