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竟然是这样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杨元奇得离开定边了,他打算走太原直接南下开封,最后一天秦俊竟然赶了回来。
    秦俊带来的情况让杨元奇呆若木鸡,秦家在辽国有很深的情报体系,这个消息还是他从西夏和辽国综合得到的一推论。李南仙应该不是李氏的人,而是辽国耶律家族的女子耶律南仙。
    李乾顺为了内部抗梁氏,外部拒宋朝,向耶律家族求过婚,大辽皇帝没有应承,但这事一直在折腾。
    耶律南仙并不是直系公主,但的确是辽国皇族宗亲,传闻她其实对于嫁给西夏国主有意动,这是耶律家族对这件亲事的唯一反应。
    杨元奇问:“那萧有见也可能是辽国人咯。”
    秦俊说:“嗯,具体是谁得辽国那边查证。”
    秦俊道:“现在耶律南仙有没有离开辽国也还未确定,但按你说的她在西夏使团的地位,我觉得她是最合适的人。”
    杨元奇点头,这事要最终查实需时间,但现在来看八九不离十。如果耶律南仙有意西夏皇后,那她作为西夏使团最是合适。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她认为和议需要定下来,她在开封关键时刻可以透露自己的身份,这会助力这次和谈,大宋那个时候显然还要虑及辽国的态度,哪怕这事其实和辽国没关系,那会也得不到证实。
    杨元奇拍了拍桌子,今天就得启程回去了。
    ……
    张孝纯这一路上和西夏使臣李乾火争吵个不停,西夏没想到这个慢也忒慢了,张孝纯几乎一路州府都有停顿。停顿也就罢了,宋人还不让他们离开驿站,说是军事重镇不容敌对势力察看,一路拖拖拉拉才走到西京洛阳。张孝纯这时候收到开封的敕令,这次和谈就定在洛阳。
    政事堂提调庆州知州范子奇为宝文阁直学士(从三品),主持这次和谈。提李格非权鸿胪寺卿(从四品)为副使,从开封北上。原来的迎接团张孝纯和杨元奇等人一并列入和谈使团,要求张孝纯在洛阳和西夏使团提前沟通。
    张孝纯接到这个命令丈二摸不着头脑,他出发时候议定的是带去开封,政事堂对这次西夏使团过来和谈是比较慎重的,现在把地点改在西京洛阳,难道政事堂变主意了?
    张孝纯想着这几天和西夏使节团的争吵更郁闷,既然朝堂指令已经过了,他就得去办,他得把西夏团留在西京洛阳,至于理由,朝堂压根就没给,他得自己想办法了,这实在不是个好事情。
    张孝纯不清楚的是,这次地点的变更是临时确定的,原因不是政事堂风向变了,而是高太后病倒了,政事堂实在不想这个时候让西夏人到开封,高太后重病瞒不住天下人,但能让辽国和夏国越晚知道越好。
    ……
    大宋开封。
    高太后一直身体不好,但这次还是有点病来如山倒的情形,上午还好好的听政事堂群相议事,中午吃饭突然就头疼乏力一病不起,中间竟然昏阙过去,这让皇宫和政事堂都乱了套。
    医官局把开封几个有名的太医都调去了皇宫,晚间,情况才稳住,高太后清醒过来,只是也是起不得身来。
    高太后最大的欣慰是赵煦和孟婵都过来了,赵煦对她有怨也好有敬也罢,他还是认他这个奶奶,他们祖孙之间政见不同,彼此却是相互盘根错节的,因为赵煦当年年幼高太后才能执政,因为高太后对这个孙子的维护赵煦才能安然长大。不管赵煦想法如何,高太后始终坚持了这个政统。
    高太后想问赵煦对现今这个政事堂的看法,赵煦没有多做回答,他的一个反问让高太后自己唏嘘,政事堂这三年来变动过于频繁,他评价不来现在的群相。这其实已是答案,赵煦并不满意政事堂的现状,要不,高太后病重,他完全可以哄她一下。
    高太后有些伤感的说:“官家,政事堂前段时间的确动荡过多,能稳一段时间就稳住好。”
    赵煦微笑没有回应,只是希望高太后好好养病,这样政事堂才不会乱。
    高太后明白赵煦其实大势已成,他这个大宋皇帝虽说九年来并不亲政,但在士大夫这个势力最庞大的群体中,九年这种正统是会影响人心的,没有谁会去挑战这个,这种内心的认同在大宋非常重要。
    重要的还有一点,皇宫她的儿媳向太后一样喜欢赵煦。高太后必须得承认,她没死之前,向太后不会多言,她死了呢?向太后的态度至关重要。一个病重的太皇太后,她实在做不来什么。
    高太后甚至清楚,她要历史给她一个好名声,最后她就什么都不能做,至于赵煦将来如何做,那已经是他的事了。
    ……
    贾详最近很得意,他又能和不少人公道了。最近这段时间,皇城司梁师成和他走得很近。贾详很佩服梁师成,梁师成这个举动非常聪明。
    梁师成是高太后看重的人,高太后身体不好,梁师成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急急往赵煦身上靠,赵煦现在身边多的是人,很多还是他小时候就跟在身边的,他一个高太后任命的皇城司官职,怎么都轮不上他。他选择的是向太后,同时他和贾详打好关系也是给自己留其他后路。
    有了梁师成更多的消息,贾详在赵佶这里更是得心应手。现在贾详就劝赵佶暂且放下林家娘子张贞娘,高太后身体不好,这个时候惹出乱子来,这会影响皇宫对他的态度。赵佶现在就该老老实实呆在府里,读书写字,如果皇宫有召就过去,其他时候都是闭门谢客。
    赵佶送了些药材去宫中,折子是给高太后、向太后和赵煦等的,这个举动就非常得人心,既表达孝心又表明心计。这时候不需要他天天往皇宫跑。
    只是在府中住得久了,赵佶憋气多就心有不甘,他要贾详给他想办法,他不出去张贞娘总可以进来。
    贾详很无奈,这毕竟不像政治,这实在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