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曲线救国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杨元奇去医官局点了个卯,却是跑去找苏轼。杨元奇内心有个想法,不过他得找他这个师公先确认一下。
    苏轼告老的折子被驳回,杨元奇觉得可以试试这次借着孙女成亲回乡一趟。
    杨元奇内心非常忐忑,这是他正在意义尝试去改变一个大人物的命运。苏轼已经要走了,他再也不会对朝政大局有什么影响,杨元奇只是想最护着他的这个人能安然度过晚年。
    杨元奇说道:“师公,刘家和苏家结亲,刘家和孟家毕竟是亲家,孟元孟大人在眉州,你回去省亲,顺便主持一下婚礼,理由有些牵强,再加上王夫人养病一事,倒也可以求得。”
    苏轼看了看杨元奇:“上次高太后不允,御史还有弹章。现在这事还未平息,我这又是要走,大家脸面就不好看了。”
    杨元奇道:“这事还是有些不一样,上次告老你是自呈折子,这次你让我去试试,我想到点主意,不一定可行,却也可以试试。”杨元奇不担心他去跑这事会有什么后果,结果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
    苏轼有些不愿,他不想这个孙子辈来,这事成与不成对杨元奇都会有影响。这几乎给他也贴上标签,蜀党。
    杨元奇说道:“老头子,你被弹劾又不是一两次,这不过是孙儿辈想爷爷辈出去散个心,这也是种孝道,你是真不用担心我们这些小辈影响会多大。”
    苏轼沉思良久:“你去试试也行,不要强求。”
    杨元奇赶紧答应下来。
    ……
    孟婵收到李师师的请见函非常高兴,发贴子的是李师师,她刚到开封不久,想来拜见她合理,帖子说得是全家到访,这是杨家想来觐见她,走的又不算是非常正式的官方渠道,孟婵对这个帖子很满意。她给自己安排了一整天时间。
    杨元奇、陈妙常和李师师一起来的时候,孟婵正在赏析李清照这几天出的一首小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这首词还未流传,李清照发给孟婵是用来换酒,她能从孟婵这里搞到些好酒,不过得拿词来换。
    李清照太清楚从哪里能喝到酒,她很是冰雪的并不让大家相互知情,这样在各人眼中,她能喝到酒都不多。
    于是,杨元奇就看到孟婵和李师师、陈妙常三个女子相顾无言,各自懊恼。李清照也就从她们三个手里能拿到酒。
    杨元奇也彻底晕了,这个小妮子就是鬼头,怎么大家就被她这么简单蒙在鼓里。
    李师师怒了,难怪感觉她越来越能喝的。
    李师师说:“回去明天就想办法收拾她。”
    陈妙常赶紧道:“可别让李叔叔知晓了。”
    孟婵倒是简单:“酒呢,她来我这里求,我是一定会给的,下次我让你们转送吧。”这是把锅甩给李师师和陈妙常了,酒她可是给了,你李清照要喝到,去骚扰那两个姐姐去,别来烦她,她可是皇后,只管赏赐。
    杨元奇觉得这事聊得太远,他这次来可是有事情的。
    杨元奇直接把来意说了一遍,他想借刘仲武娶苏林这事,帮着苏轼回老家一趟。
    孟婵可以赐婚,她是皇后,还是刘仲武姐夫的妹妹,但关于苏轼去留,她是不能有任何说法的,那是朝中大员,她不能插嘴,这才是后宫干政。
    孟婵有些奇怪的看着杨元奇:“你明明清楚我不能多嘴,为什么还要来问我?”
    杨元奇两手一摊说:“杨家和苏家私交很好,这不是想走私人渠道问问高太后么,我除了找你,还能找谁?再说,这理由也不是公事呀,总得问问太后能不能给苏老头子放个假。”
    孟婵再有些不耐,这时候也不烦了。好吧,他说也就只能找到她。
    孟婵突然把手里的纸丢给杨元奇:“这是李清照刚得的一首词,你知道吗?”
    杨元奇接过去,这是一首新词,看着龇牙咧嘴,好吧,他见到过李清照玩秋千以后的样子。
    孟婵看着杨元奇的眼色,李清照作词不会无的放矢,好吧,那个客人就是你吧。她有点喜欢他们这些人相处的方式,唯独她离得有些远,她是皇后。
    杨元奇一脸谄媚的对孟婵说:“李清照和杨垣怡都要跟着苏林去眉州,这不刚好有个老头子在。要不,那几个姑娘一起,得翻天。你哥哥在眉州是半个主人,更不会去管她们,只会她们说什么就什么。”
    孟婵想起了她哥哥孟励,孟励离开开封,走前专门来皇宫见了她,那天孟励话不多,他只问她开心舒畅吗?他很少这么问,孟婵告诉他她过得很好。孟励那天脸色不好看,这不是他要问的答案,开心和过得很好不是一个概念。
    孟婵想了想道:“你们等等,我去把这事直接告诉太后吧。”
    ……
    高太后是第一次听到孟婵提及一个朝中大臣的名字,这算不上干政,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一来因为苏轼去意,二来这事结果又的确会影响人员变动。苏轼蜀中一个来回怎么都是半年,那不可能让他挂着现在的职位。
    高太后问孟婵:“你从不问这些事,这次听说杨家来人进宫的,是他们求你的吧。”
    孟婵答道:“是太原杨元奇直述这事的,我和他几个夫人一直相善,未入宫前和他亦然有兄妹情谊。”关于这个孟婵不会隐瞒,这也瞒不来。
    高太后说:“他们还在宫中?”
    孟婵点头。
    高太后沉思,也只有杨元奇那个上蹿下跳的人才会想到这种法子,作为苏轼,他已经上折子求去,她已经婉拒了,苏轼就不会这个时候又提起,这是他做臣子的本份。
    高太后突然很想见见杨元奇,这是一个她看到太多的名字,关于他的事她知道太多,她却一次都没见过这人。她认为她是不怎么愿见他的,不过这不刚好在宫中么?!
    高太后让人去把杨元奇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