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潘金莲和扈三娘的争议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自从有了孩子,潘金莲最近放下了很多事,她觉得她在做杨家最大的事情,其实她只是想好好休息,杨元奇不语,他清楚潘金莲内心极为坚强,连夫人她也想做最好的夫人,她能放下心思,这比什么都强。
    扈三娘是潘金莲最好的陪伴,她们两个一起潘金莲才是最为轻松。
    陈妙常不争不抢,还极其照顾潘金莲的感受,那与之相应的潘金莲就一样得更多的付出,去为陈妙常想些事情,陈妙常柔弱,潘金莲就必须更加的强硬。
    李师师倒是能让潘金莲开心,她能让任何人开心,就是她喜欢耍点小性子,特别在杨家以后,她能更加的肆无忌惮,这让潘金莲有时候非常头大,得看着这个小妮子,她的爪子太锋利。
    只有扈三娘这个山野丫头,朴实爽朗,扈三娘和潘金莲在一起更像两个平常人,两个人相处愉快,也有时候争吵激烈。
    潘金莲有重要事吩咐陈妙常会注意语气,她知道陈妙常一定会紧着她意思来,那时候的千叮万嘱与其说不放心,倒不如说担心陈妙常太过拼命。至于李师师,那就真是千叮万嘱,担心她乱来。
    反到扈三娘这里,就是说给她听,不用考虑语气,反正她的语气扈三娘听不懂,扈三娘觉得这事不行就会直接怼她,有的时候这种争吵能让人放下很多心思,这后来发展成大事小事都是如此。相互礼敬这种事有时候不需用在家人身上。
    杨元奇今天得回清寨,潘金莲和扈三娘又吵了起来,扈三娘嘴上争不过,又觉得自己的有道理。她就拉相公回来了。
    杨元奇也无奈,这是小事,但他知道这在两个人这里是大事,关于养胎。潘金莲非常在意,嘴里挂着的是静心养气,扈三娘哪里顾这个,军营是不怎么跑,肚子又还没成为累赘,满寨子的乱窜。还扯着潘金莲也要她动。
    杨元奇回来看到的就是两只斗鸡。
    潘金莲:“喂,三娘,王大夫年纪大经验多,他都说胎气重要,不能由得自己的性子。”
    这次组建军医营,清风寨还是多了几个大夫。军营还没过去,潘金莲要曲婷把人安置在清风两寨,给这里义诊,这让清风寨居民对定边好感倍增。她去逮了个老大夫回来,对付扈三娘太简单了,大夫说要走动的她不喊,喊来她需要的。
    扈三娘安稳了几天,哪知道她去大夫那里问事的时候碰上另外一个,说适当走动很好。这下炸了锅,回来就和这个姐姐闹。
    扈三娘把杨元奇拉回来就说:“相公,这不是走动不走动的问题,金莲姐姐诓我。喂,金莲姐姐,你好歹把几个大夫的说法都告诉我呀。”
    潘金莲说:“那每个人说法不一样,总要相信年纪大的啊。”
    扈三娘怼了:“那相公年纪也不大,你也相信他的啊。”
    潘金莲怒了:“那能一样比?!”她实在有些恼羞成怒,一个山野丫头都没对付到,还出这纰漏。
    杨元奇糊稀泥了:“哎呀,行了。我以后尽量回来,你们两个陪我走走,我也得陪陪你们肚子里的。”反正没有对错,陪他走总行,不能顾了孩子没相公吧。
    潘金莲和扈三娘对视一眼,这个可以有,结果比她们想的都好。
    杨元奇却是问起另外的事:“怎么想起这么大规模的义诊了。”所谓义诊不仅仅是看下病,关键还得治病,这让定边都嘀咕,似乎清风寨花钱有些凶。还是后来曲婷下了点狠心,跑去找扈庄主,要寨子弄一批人周边采药,把一些简单的治疗了,要是药物昂贵的,曲婷也只能放着。
    潘金莲道出了原委,潘易岭有次信中和她说起了那个贬谪的苏轼,在杭州苏轼组织疏浚西湖,筑苏堤,变废为宝,赈济饥荒,组织创办了“安乐坊”(义诊性质的医院,官府补贴)。
    潘金莲赶紧又说:“我爹爹说苏居士在杭州过得非常惬意,爹爹说他也想离开封远点,好好做个亲民官。”留下毕竟是开封下辖县,就在旁边。那里涉及达官贵人一样多,那个官不好做。潘金莲看出了杨元奇眼中的悲切。(别论史,小说苏轼没自请外出,拖了时日被贬去的,让他在那里多休息吧。)
    杨元奇笑了笑:“不是这事,其实杭州最适合他。”
    杨元奇离开开封的时候,大辽朝正在为西夏战事和大宋扯皮,宋朝取得一场大胜,大辽却是不爽,不希望大宋继续打下去。辽朝派使节团出使宋,他们提到苏轼,苏轼亦然出使过辽国,这种大才到哪里都能影响别人。他们更想和这位老哥谈谈。
    杨元奇悲切是苏轼又要回开封了吧,那是一个他根本不再想呆的地方。
    杨元奇道:“金莲,你修封书给朝云夫人吧。杭州不是有“安乐坊”?看能不能弄两个大夫来,薪水翻倍,要是愿意托儿带口,给安家费。”
    潘金莲点头:“心情不好了?三娘,你不是要去田里看个什么?走走,我们一起去。”
    扈三娘赶紧接口:“对哦,相公你可刚刚说了,陪我走的。”
    杨元奇点头,去他妈的政事,修条路都这么难。他们就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嘛?!朝堂知道的很,就是他们觉得这里不能富,别给人作嫁衣裳。
    杨元奇道:“三娘,你去把寨子最好的土特产准备一些,连着信一并送过去。金莲,顺便你也问下朝云夫人,杭州有什么好带的也弄点来啊。”
    潘金莲撇嘴:“你不会问杨再兴要啊。”
    杨元奇说:“那一样嘛?!要是周边有老头子的故旧来任职,我就拿着杭州的东西去找到他,顺便问要点支撑,他们手松一点点比我们这里瞎折腾强得多。”
    有时候杨元奇对于这个大宋朝很无语,不管那种政策,不去说优缺点,随便选一种,认真执行下去,都比这变来变去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