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杨家军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杨家军的初步架构很快搭建了起来。
    军指挥使:杨元奇
    副军指挥使:晁盖、吴用
    军虞候:燕小乙
    副虞候:朱武、朱应、扈三娘(女)
    下辖6个营
    1营(5都):营将董平,满编500人
    2营(5都):营将扈成,满编500人
    3营(5都):营将鲁智深,满编500人
    4营(5都):营将杨志,满编500人
    5营(5都):营将刘唐,满编500人
    6营(6都):营将武松,满编500人
    弓营(5都):营将花荣,满编500人
    护卫队(2都):扈三娘(兼),满编200人
    督查队(3都):朱武(兼)满编300人
    哨队(3都):,燕小乙(兼)满编240人,全骑兵
    后勤营(若干都):朱应(兼),人员不定额
    ……
    环州收到这份组军名单,种朴也没含糊,一笔就把后面什么队什么队划掉。再划掉一个营,枢密院给的一军加一神臂弓营编制,上面刚好满编3000人。
    种朴也厚道了一把,送来了3个营的装备物资,其他的他没了。得后方运来再说。
    ……
    杨元奇收到这个回复非常高兴,现在他就没有哪个营是满编的,这得有人才行,有了这些物资现在的人可以一边训练。杨元奇自己再划掉一个营,把哨队放上去,缴获的那几百匹战马他就不打算送去。
    ……
    种朴也不多说,还是5个营,1个200多人编的骑兵营换1个步兵营,说得过去,杨元奇还写了是哨队,他懂这个意思。环州把这份名单报去了枢密院。
    ……
    种朴以为事情总算了掉,杨元奇下一个名单让他差点骂娘。
    杨元奇以团练副使的名义组建清风寨地方厢军、乡军。厢军:番营约500人,宋营约500人。乡军:1000人。
    种朴用屁眼想都知道,厢军这些东西杨元奇还是给自己那个军的,至于乡军那1000人应该是清风寨的留守队伍。
    种朴吃了第一次亏,不会再吃第二次,不就编制吗,批准,给了!至于物资,他现在手里头的确没有,后方运到再说。后方运到了,那个时候估计你不是来找我商量,你自己去找章楶章帅。
    ……
    杨元奇这次军队既是扩编,也是重组。几乎参与战事的人都能有个队正或队副。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扩编,木波镇加周边的寨子根本就没那么多人。
    环州帮着解决了一千多人的人员编制,亦然后续乏力,环州其他部队也要补足。边境地区人员本就缺乏,长年征战,很多年纪最是合适的青壮已经从军。
    杨元奇本来想找永兴军路解决剩下的,这个奏请打了回来。理由就是等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章楶来定夺。杨元奇看着南方,那个男人要来了。
    杨元奇要大家趁着这个时间,和军里的几个头商量,把杨家军的军队条例整理出来,大宋已经有很多军规,比如不准扰民之类的。
    杨元奇要的是更为合理的调整,精炼简洁。把这些深入贯彻进大家骨子里,后面一些辅助条例就会非常简单。
    杨元奇很是自然的抄袭了他做梦都想见的那支军队的原则,非常简明的三条: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民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除了最后一条,这些在大宋的军规上一样有相似条款。但就是这三条原则最终撑起了,那支在那个半岛上用血肉硬撼钢铁的军队。
    杨元奇说:“这三条是原则,是铁律,是基本的守则,不允许任何人违反。”
    晁盖问道:“杨头,这三条是否有人违反,督导队就能执行战场纪律?”在军营里面晁盖从来不喊他元奇。
    杨元奇道:“不!恰恰因为它是原则,绝不能由战场纪律来执行。违反三条原则的人,必须由督导队和他的上级会同审理,才能做出最终处罚决定。如果涉及死刑,由军级最后批准。”
    燕小乙不解的道:“杨头,你强调这三条军规为重中之重,为什么处罚却轻。”
    杨元奇解释说:“这不是处罚轻,这是处罚慎重。我要的是这三条原则灌入每个战士的骨子里,成为内里的东西。假设这三条已经在他内心,他还要犯,那就一定要慎重审视他当时的处境。”
    吴用若有所思的说:“是不是这个意思,越是必须坚守的原则越应该公正处理。涉及公正,那就只能按条框来审查。”
    杨元奇点头:“也有这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是原则,它就会很简单,会趋向于道德而非律法。反而是围绕这条原则建立的具体军中条例,会更好执行,原则不会一条条告诉你什么,条例才会,明文规定什么事不能做,做了受什么处罚。但不管任何条例,它都不可能完全,我们也不能弄得太多。那很多时候大家的行事方式就会按自己心中的原则来,每个人都不一样,面临环境不一样,有时候一个举动有没有违反原则,可能他自己都不清楚。有一点要相信,只要原则在他心中,后面的一些条例他就会很容易的去遵守。”
    朱武说:“这个可以,以三大原则把宋军条例重新组织,作为后面的解析,方便大家理解这三大原则。”
    杨元奇道:“嗯!条例不要太多,大家记不住,把最能表达这三大原则的东西放在后面,等大家熟悉到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那后面再加什么条例都会很轻松。因为它本就为了原则而建立,符合他个人的原则。”
    众人点头。
    杨元奇说:“三大原则是包括我们这里所有人,从我们先做起,一级一级传下去,天天说,天天背。第一份条例跟着一起放下去。不要多,其他和作战相关的先不管,就是和这三大原则有关的。这样,就定12条吧。你们几个这里整理一下。三大原则十二条例。”
    《三大原则十二条例》,这会是后来这支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军队的根本,也是所有这支军队军人入伍第一个要背诵牢记在心的东西。后世所有组军的人首先就是拿着这页纸,有人明白,有人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