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高太后的怒气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政事堂,高太后差点把桌子上东西甩出去,她从来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现在越来越如此。
    苏颂把开封案卷呈上去,事情说了一遍,这让几个人都有些尴尬。
    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还没说话。高太后先怒了:“这个杨元奇想干嘛?!他是开封杨府什么人,袭了爵位就想三想四了?!”
    刘挚还在算事发的年份,嗯,这事好办,反正那个时段新党当政,有问题他们跑不掉,指不准连带一堆人出来。
    范纯仁赶紧说:“杨元奇是太原杨兴武的儿子,袭爵的是开封杨府,堂兄弟关系,太原杨家已算自立门户,算不得一门了。杨元奇这小子赤诚中人,太后息怒。”在法理上,他们两家是分开的。大小家族都是如此,现在这时候就有用了,不能一棍子全被打死。
    高太后骂道:“赤诚?赤诚会想着去教坊司捞人,赤诚会捞不到人想着拿官府当刀子使!”别怪上位的人这么联想事情,苏颂最初反应也是如此。他们都是精明人,更是久历风雨,不会认为一个人没点利益就仅为了赤诚?!高太后嘟囔着范纯仁,这人就是这样,好也是这点,不好也是这点!
    刘挚态度明确了:“那就严查,案子查,杨家也查。”
    苏颂开口道:“当时开封府尹是王安礼,那段时间朝堂有些争执,估计他是疏忽了。”
    刘挚特么想骂苏颂一句,你倒是早说啊,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却是不折不扣的旧党中人,他是极其反对新法的。
    高太后清楚台下这帮大臣全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为什么用苏颂,不就是他不涉入新旧两党,她为什么喜欢范纯仁,不就是他招牌硬,遇事论事。
    高太后想了想这事先忍忍,一发火事情就大,事情一扩散就不好处理,这个她太懂了。
    高太后说:“我倒是想问问,杨元奇既然是官宦子弟,还找不到人问这事?还要一个状纸往大理寺送?!”询问事情和状纸递上来这可不是一回事。
    苏颂道:“太后,现在不是查杨元奇,甚至不是查这个案子,现在是这类事多不多?!不是孤例,那就迟早是个隐患。”
    高太后有些愣神,苏颂的话她明白,要是教坊司很多女子来路不明,多了些无缘无故打入乐籍的人,这会是一个笑话,这就真关乎皇家脸面了。
    吕大防道:“这事既然是大理寺少卿张近查的,他不往下查应该是担心被太多人知晓,只得报上来。只是,一旦去查证,那事情就很容易公开化。要不,让教坊司自己核查一下名下教坊的人员情况,这个随便有个理由都可以进行,也好大家知道教坊的情况。”
    刘挚道:“那就让张近以户籍登记巡检教坊司吧,让教坊司配合他。”
    大家都不反对,这事在政事堂算是议定了。
    ……
    高太后回到寝宫,看到贾详:“怎么你来了?端王来了?”
    贾详回道:“正和官家一起呢。”
    大宋官家和端王关系非常好,两房太后也非常喜欢端王,他们孩子关系处的好,两宫非常欣慰。
    高太后道:“难怪今天他说学业未完,没去殿里。端王和官家聊什么的?”
    贾详说:“不就是一些开封趣事么,哦,开封那个案子查得很清,可不关老奴的事。”
    高太后有些奇怪,案子不是早定了,她突然想起什么:“你上次说那个什么杨家小子欺负了你。”
    贾详心头一喜,他来这为的就是杨元奇的事,只是有些话绝不能他先说,所以才会说那个已经厘定有段时间的案子。
    贾详道:“西北将门都是些粗坯,前几天听说杨元奇还和高世明公子打了一架,哦,就是在相国寺。西北将门从不懂礼数。”
    高太后一听怒气上来了:“杨元奇?又是这个小子?”贾详倒没想能把杨元奇如何,反正多在耳根子旁上眼线,慢慢只要太后对他有恶感就行。他都没想到高太后反应这么大。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贾详是啥人,他又不是君子,他是公道人,欠了他的讨回来。贾详赶紧说:“听说后面没什么事了,也不是大事,不过是打架,高世明公子没打赢却是真的。”
    高太后不会在意小辈们这种冲突,大家都是吃饱了撑的,总得找个地方发泄,将门之间斗殴比欺负平头百姓强。但今天高太后却是很火了,政事堂上说你杨元奇,出来又听你杨元奇,还没一件好事。
    高太后喝道:“你去找梁师成。让他把开封杨家所有的资料给我调来,有多详细就多详细。我倒想看看这个杨家。”梁师成是皇城司的一个领班。(反正这种历史大拿迟早得出现,早点给个角色吧。)
    贾详赶紧跑了出去,嘿嘿,不知道这个杨元奇哪里惹到高太后,我可是公道人,后头可不是我要怎么样了,一码还一码先。一个从六品官员的儿子能惹上太后,那我和他之间的恩怨一定是他问题,这也太能惹祸了。
    ……
    梁师成急急忙忙去调取资料暂且不表,先说说贾详这头。
    贾详在宫里转了转,总算知道杨元奇问题出在哪里了,他虽然伺候端王,品级在这里,朋友也在这里,这点消息不难弄。
    贾详嘀咕:杨元奇这是要去教坊司捞人么?封宜奴?多大的事,找一下我不就一句话吗?价码公道得很。
    贾详都想笑话杨元奇,这么大阵仗,还得写状纸?!平头百姓都不会这么干吧。好吧,这事大家都不说,大家都瞒着?那我是可以说的,有的是办法把事情闹大。你杨元奇状纸都写了,也不在意谁知道谁不知道的吧。
    宦官势大吗?真大!大宋宦官只是相对弱势一点而已,这不仅仅是制度,而是皇家从来没特别信任过宦官,起码不会超过文官这个群体。一旦信任到了一定程度,宦官一样作用大得很,很容易带动官家的倾向,只不过做得更隐秘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