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宋江溜掉了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范之奇弹劾的奏章已经在路上,弹劾的是黄文炳、花宏明、还有其他州的几个推官、判官,审案还在继续,三天的口供也不可能拿到全部,不过将已有证据关键部分附在后面,足够这个涉嫌走私的涉嫌落在实处。
    顔楼,秦伯翰和杨元奇正在喝酒。
    秦伯翰说:“范大人还算厚道,奏章说起收到潘家举报……”
    杨元奇道:“慎言!”这奏章都还在路上,他就大咧咧说自己看过。
    秦伯翰说:“怎么慎言?他范大人都把奏章让秦押司看。敢情是要我们秦家给他守密啊。”
    秦伯翰笑着说:“这不就是给大家看吗?现在你们杨家不就知道他给潘家求情了么!”
    杨元奇一想也是,总不至于让范之奇亲口去告诉他老爹,大宋朝的官员审案可是不徇私的。
    秦伯翰说:“唉……这你就不懂了……秦家才难啊。”
    杨元奇疑惑的说:“这种奏章没人会杯葛,为什么还要走你们渠道?”听秦伯翰这句,杨元奇明白过来,范之奇给秦押司看也有另外安排渠道的意思。
    秦伯翰说:“这种奏章没问题,也没人敢截留,但难保有人拖过几天。范大人这是给大宋当家的卖个好。位置上坐久的人,能从两个渠道收到的时间关系侧面知道一些事情的。顺手也给了我家一点提醒,秦家上一代还有个姑娘到他们家做侧室呢。”
    杨元奇愣神一会,转念明白过来。范之奇恩荫出身,能有今天声势,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世家子弟,一定有其能力。
    像这种已经事发的走私案子,完全不用皇城司重新上报一遍。范之奇给了秦押司看,其实就是要他们报,要不何必多此一举。
    范之奇的奏章弹劾的是走私,这种奏章不涉政争,会以很快的速度到中枢。那作为皇城司线人的秦家呢?如果他们的信息发出去,又不紧不慢的才到当家的那位,那上面会怎么想?
    范之奇是在给秦家说,该送的东西赶紧送。那这个后半句不就是,不该送的慢慢送呗。
    杨元奇没接秦伯翰这个口,哪家的路就好走了?哪个家族不是负重前行。
    杨元奇想起另外一件事,郁闷的说:“想不到你我都被人晃点了啊。”
    秦伯翰说:“这人和秦家还有很多情报往来呢?我任是看走眼,不过看着你这样子,我心里舒坦很多。”
    杨元奇和秦伯翰说的是宋江。
    折家在府州逮住的走私队伍里有个人叫朱富,是北水帮的一个堂主。杨元奇和晁盖一行人去拜访北水帮时候还遇到过他。
    当时,杨兴武收到折家消息有北水帮的人,坐着身子腾的站了起来,北水帮和杨家是有合作的,他们一无所知。还好,杨垣紫传来消息,应该是宋江和几个人有参与,不是北水帮整体行为。
    杨垣紫刚好在府州,听到这事,她直接就和折彦质过去,在牢里让人差点活活把朱富抽死,只为问出北水帮究竟谁参与,哪些人哪些事?!听说,府州很多折家丫头和嬷嬷看着杨垣紫都躲。她可是站在那种地狱的地方两个时辰,那个被她盯上的人已经打废掉,她还没带眨眼。
    董平带人去北水帮的时候,宋江早就和另外一个堂主李逵离开,那天晚上他就已经察觉不对劲,当晚就带着几个人跑了。
    董平现在就在转运司狠狠的抽打渡口的小头目,宋江这一跑,显然和他们有勾结,那艘船上死的潘家掌柜就不是自杀,难怪一直找不到线索,被北水帮这三个人带偏了。极大可能就是那个最先进去的头目杀的。当时是北水帮的张顺搞沉那艘船,谁都不会过多怀疑北水帮。
    现在想宋大当家可能恨不得杀了张顺吧,这个二当家办事怎么这么给力的。
    杨元奇自己都在庆幸,因为对宋江这个名字的忌惮,他一直不敢让北水帮过多涉入走私的事,特别是避开宋江。要不,泄露一点情报出去,都可能满盘皆输。对方只需停下来,烧掉账目,退出来。这事几乎就只能一直拖下去了。
    杨兴武现在对杨元奇这个麒麟子赞不绝口,杨元奇给所有人的解释就是直觉,只能是直觉。实际北水帮凿沉那艘船开始,杨家这边很多人认为可以更多利用北水帮的情报网。
    甚至杨兴武都有点不以为然。只有杨元奇在走私这件事上,一直有限的和北水帮接触,而且一直绕开宋江。
    杨兴武是很相信直觉的,这玩意就是自身无意识察觉到周边的情况,无法明确表达,产生的一种心理。他在战场就有,说不上究竟哪里不对,但感觉就是有危险。这就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人的直觉。
    ……
    董平这时候跑来,让人拿点酒。
    杨元奇看他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开口了?”
    董平说:“开口了,他头都跑了,他还能怎么办,没人救他。也就我们给了他一个活命的机会。是他动手杀了潘家掌柜,至于另外两个人,杀人本就不需要几分钟,很容易形成错觉。他说自己先进去多久就是多久。”
    杨元奇点头:“那人送给提刑司去了?”
    董平道:“没,提刑司张伯奋自己过来了,他说不要我们难做,他自己过来问。”
    张伯奋要问的是张家在北水帮的线人怎么死的,宋江一跑,很多事自然落在他身上。宋江涉足走私,那个线人恰恰也是收到点走私的信息死的,估计他当时看到不该看的了。
    题外话:
    关于宋江,想得太多,写出来结果却不好,生涩卡文。想法很好,表达不出来,或者要占太多篇幅,实在不想这么写。就把他留给张家吧。
    张近、张伯奋都是历史存在人物,张近也是做过提刑司宪台,不过我把他稍微移放在河东路。
    本来我是想通过张家把宋江的戏加一点,让宋江人物丰满一点,特别是通过张伯奋和杨元奇的交往,这样张伯奋和宋江两个人的形象都会出来。但自己通读一遍,感情戏已经太多,又减掉了张伯奋的戏,让宋江更难写。
    引入张家,因为张近的亲弟弟叫张叔夜,张伯奋是张叔夜的儿子。宋江本来就要逃掉,他的梁山也会出现。他涉足走私,除了上梁山也没其他路可走。
    当然,他一样会碰到那个让他生不逢时的男人——张叔夜。张叔夜会带着张伯奋搞定他,而凭着杨元奇和张伯奋的关系,那就好找地方把人物插进去了。
    至于张叔夜,金兵南下兵败被俘的多,但又有几人能像他,自缢而死。
    以上是最初想法,之所以写出来,是后面想简化掉,把这段情况通过人旁白出来。不用把人物穿插到这事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