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真挣钱啊!
作者:脆煎饼果子   穿越就暴露一个废物的艰难回家路最新章节     
    在匈奴人看来,这个陶炉子和蜂窝煤,简直太适合他们迁徙使用了,那么小一个炉子就能做饭、取暖,做什么都很便利。
    更重要的是,他们冬天之前好不容易积攒的那些用来取暖的牛粪,已经因为天气过于寒冷用的差不多了,再找不到暂时可以取代牛粪的燃料,不仅牛马羊会被冻死,他们自己也要被冻死了。
    现在有了这个炉子,哪怕不大,温度不那么高,可只要放进小小的帐篷里,也能让一家人感受到一些温暖。
    其实有聪明的匈奴人私下问过大夏人,能不能把陶炉子弄成吉金或是铁的,那样不仅结实还能暖和一些,得到的结果肯定是摇头。
    大夏人不知道,不同材质的炉子好用程度不同吗?知道。
    可即使知道,也暂时不会去改变。
    一来,陶多便宜多容易得到,吉金和铁多贵多难以得到,想要把炉子快速推广出去,肯定要物美价廉。
    要是用比较贵重的材料去做,以大夏和匈奴百姓目前的穷困程度,再有用也卖不出去多少。
    二来,不管是吉金还是铁,都是制作武器的材料。
    除非他们不想当大夏人了,否则绝不会把那些东西卖给匈奴人,就算那些东西卖出的时候仅仅是个炉子,也不行。
    最后要说的就互市的地方了。
    作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宁松在离开之前,已经为互市做了全面的规划,后来又在各级官员的补充下,整个互市经过最初的混乱,很快变得正规起来。
    比如说卖牲畜的一定要和买吃的分开,卖皮毛的可以和卖羊毛的放在一起,而且那些位置都要用一些有颜色的木牌进行标记着,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就连不起眼的小吃摊,也有一个小小的标记。
    到达摊位,李土发现有一些摊子已经摆上了,跟大家打了招呼,他也赶紧忙碌起来,越忙碌心里的感叹越多。
    作为一个比较有商业头脑的人,他在这个简陋的互市场地建造之前,就就察觉到这是一个挣钱的机会。
    后来场地建造完,拿到工钱之后,因为路程有些远他就没回去,而是直接留了下来。
    他用那些粮食和钱财置办了现在这些东西,再次做起了豆渣饼的生意。
    官府考虑到他们这些人的情况,已经源源不断地从镇安城里往这里运需要的东西,像做豆腐的一些东西,开始干活没两天就弄到了这里。
    他们干活后给的工钱、吃的饭食,除了一些钱财,大都是菽以及其他东西放到一起的杂粮饭,要不他想做豆渣饼都没有原材料。
    李土的手艺好,又开在了一家羊汤边上,生意简直好到爆。
    这不他刚做出来一批,边上已经围了一圈人,这一圈人中,有大夏人也有匈奴人,
    语言不通没有关系,用手比划就行,钱财不通没有关系,羊毛和粮食的价格可以做参考。
    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短时间内,李土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形形色色的客人。
    而在这里摆摊有两点让他很满意。
    第一点是,安全方面不用担心。
    他们大夏和匈奴的士兵组成了巡逻队,会来来回回的在周围巡逻。
    除了保护自家人不被另一方欺负,更是为了维持秩序,要是有小偷小摸或是闹事的,很快就能被解决,就连一些哄抬物价、骗人的,也能尽快被处理。
    第二点是,真挣钱啊!
    李土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出来干活,为什么干完活也不回镇安城要留在互市,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多赚些钱。
    事实证明,他确实很有眼光,这里确实很挣钱。
    这里卖一个豆渣饼挣得钱,抵得上他在镇安城里卖三个的了,而且这是经过经过官府规定之后的价格,否则他要黑心一些,能挣得更多。
    经过这几天摆摊,大多数匈奴人已经颠覆了李土的认知。
    以前他只以为匈奴人很凶残,现在发现,匈奴人比他认识的大夏人舍得花钱,羊肉汤说喝就喝,他这里的饼子一买就是很多个。
    要知道在镇安城里一些富裕人家,平时生活都要精打细算,更别提普通百姓,能买一个饼子全家人分了尝尝味,就是改善生活了。
    有这样一群有消费能力、又愿意消费的客户,李土怎么能不高兴。
    摆摊完的第一天,他用自己并不多的算术能力,整整算了半宿。
    算出来等互市完,他的破房子应该就能翻新一下,再努力努力,说不定娶妻的钱都能挣出来。
    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后半宿也没睡,光顾着兴奋了。
    和李土这样有眼光的人有很多,和他一样兴奋的也不少,就连那些被姜启连威胁带利诱来到互市的大商人,同样快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刚开始姜启安排人来镇安城外和匈奴进互市时,有很多商队根本不愿意。在他们看来,陛下这是想拿他们做诱饵,让匈奴抢,然后好继续打下去。
    知道全部事情的人来说,这样的猜测就是胡言乱语,是对陛下的污蔑,可是很多商人就相信了。
    不过他们知道,姜启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不可能拒绝,去的话顶多损失一些东西或者几个人,不去的话,说不定整个家族都会被陛下记恨上。
    看看不久之前被杀死、流放的世家贵族,看看威仪更重的陛下,他们绝不敢那么做。
    当然不敢违背帝王的命令是不敢违背,但做的时候偷偷打个折扣,那些商队还是敢的。
    比如说带去的粮食是陈粮,盐是特别粗的,布是放的比较久、织的最不好的那些。
    再比如他们派去互市的人,基本上都是家族的边缘人物,或是不受宠的存在,只有几个很有眼光的商队,派出的是自家的得力干将。
    等这些大部分不被重视,且带有一些悲壮色彩的商队到达互市,气氛更加不安了。
    看看不远处好像充满杀气的匈奴军队,看看简陋到家里奴仆都不会住的屋子,很多人都快要给亲朋好友写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