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湛家
作者:奚乐堂   皎皎少年华最新章节     
    说起湛家,人们除了能够想到位高权重,繁花似锦之外,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湛家的子孝妻贤,一妻一妾,两子一女,家族和睦,福寿绵长。
    如今湛英已年届四十有余,家中除了正妻外,只有一位贵妾,最难得的是这两位妻妾皆是少年结发,此后数十年再也没有女人进过湛家的大门。
    湛夫人乃翰林院掌使崔颢之女,秀外慧中,颇有才名,湛家已是军中翘楚,自然娶得文官之女,倒也相得益彰。
    然而最妙的,则是湛英的这位贵妾,据知情人透露,此女姓徐,名妙雯,乃是湛英生母徐老安人娘家的内侄女,也就是湛英的亲表妹,两人青梅竹马,自幼一同长大,若非湛家忌惮皇帝疑心,选择与文官清流的崔家结亲,这正牌夫人的位置,保不齐就是这位表妹的了。
    大婚之后的次日,湛英便派了八抬大轿,以贵妾之礼迎娶了徐姨娘,并对其恩宠有加,其体面不亚于正室夫人。起初,崔夫人对此颇有微词,后来发现徐姨娘进府之后,恭顺温婉,从不恃宠而骄,每日晨昏定省,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未有过半丝懈怠,用毕恭毕敬来形容都不为过,再加之她本来文官家中的嫡女,养得是娴静安宁的性子,便也慢慢地淡了心思。
    可巧的是,两年后,两位妻妾同时有了身孕,同日生产,崔夫人身子羸弱,九死一生,差点就活不下来,多亏了其父崔颢连夜进宫请来御医,这才保住母子平安,只是终究伤了根基,只得一子,不能再生育了。
    话分两头表,贵妾徐姨娘身强体健,当年也诞下一位小公子。休养两年后,再得一女,从此儿女双全,尽得夫君宠爱,主母扶持。
    湛英纵横官场多年,眼界绝非常人可比,虽然宠爱徐姨娘,但对嫡妻应有的体面却半分不曾落下。两位公子出生后,他便命人将徐姨娘所生之次子,也抱到嫡妻跟前,让其一同抚养,最难得的是,徐姨娘也很是愿意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放到崔夫人跟前养着,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刚好有个伴,只是她来正院的日子更加频繁起来。
    起初湛英还有些担忧,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会不会有厚此薄彼的区别?孰料崔夫人到底是世家大族出身,心胸和气度都是一等一的好,不仅亲自教导两个孩子,在吃穿用度方面更是一碗水端得平平的,甚至对徐姨娘的儿子更是疼爱有加,比起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遑多让。
    为此,湛英还暗中仔细观察了许久,发现崔夫人是真心疼爱庶子,并非捧杀,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岁月匆匆过,一转眼两个孩子都十五岁了,就连徐姨娘所出的女儿,湛家的大小姐湛鸾也到了议亲的年龄。这些年来,湛英从不参与党派纷争,在朝中一直以中立派自居,故而枢密相苏文重几次抛出橄榄枝,流露出结亲的意思,都被他不动声色地挡了回去。
    就在苏家觉得无望,准备另觅亲事的时候,湛英却突然松了口,喜得苏文重赶紧备上丰厚的聘礼,带着苏傅云登门提亲。
    “苏大人,快快请进”,湛英笑容可掬地拱手说道,湛府中门大开,迎接贵客临门。
    苏文重半眯着老眼,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连声说道:“湛大人能首肯小儿的婚事,苏家上下倍感荣幸”,转头冲苏傅云招了招手,道:“阿云,还不快来拜见你未来的岳父?”。
    湛英眼里闪过一丝异色,复又很快恢复正常,笑道:“令郎不到二十,便已是正四品凤台阁平章士,还管着户部的钱袋子,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苏大人,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是该退下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啊?”。
    苏文重哈哈大笑,道:“比起湛大人家的两位公子,犬子实在算不得什么”。
    湛英的两子,一位是嫡夫人崔氏所出的湛怀,另一位是贵妾徐姨娘所出的湛方。湛家乃武将出身,自然要参加武举考试,好在两位公子都武艺超群,早在前两年的比试中便挣下名头,夺得武魁首和武探花之名,如今分别擢升为正五品游击将军和中郎将,的确是英雄少年,势不可挡,苏文重此话虽有奉承之意,但也没有夸大,是以湛英闻言,还是颇为受用的。
    两人落座后,又相互寒暄了几句,湛英看着苏傅云有些局促地坐在那里,笑道:“年轻人应该有同龄的玩伴,苏大人在这里陪着我们两个老头子聊天,心里怕是觉得无趣得紧,这样,老夫让阿怀和阿方一道,陪着苏大人在府中四处闲逛一番。不是老夫自夸,这宅中的景致还能入眼,连先皇都曾称赞一二”。
    这厢按下不表,苏傅云在湛家大总管湛安的带领下,与湛家的两位公子见了面,虽说同朝为官,但他是文官,这两位是武将,平日里只打了照面,谈不上亲近。而如今关系有所不同,湛怀和湛方马上就要成为他的大舅哥,话语之间自然多了几分亲昵。
    尤其是湛方,他是湛鸾的亲兄长,兄妹俩的感情向来要好,因此对苏傅云更是格外关注,絮絮叨叨地问了好些问题,直到湛怀都觉得不好意思,将他拉开。几番言语下来,不得不说大家的生疏感少了许多,到了后来竟撇开了官职称呼,直接称兄道弟起来。
    几人说说笑笑,一路走去,沿途确有不少极为别致的风景,连苏傅云都觉得叹为观止,称赞不已。约莫走了一个多时辰,前方有处凉亭,便坐下歇息。其间,有婢女仆役早已备下软垫,端来茗茶,糕点和新鲜的水果。
    早上出门有些匆忙,又走了些时候,腹中确实有些饥饿,苏傅云拿起桌上的糕点,咬了一口,顿觉松软可口,唇齿留香,不由问道:“此乃何物?”。
    湛怀一看,笑道:“这是榛子花生酥”,状似无意地看了湛方一眼,继续说道:“这是徐姨娘的手艺,祖母和父亲都特别喜爱”,顿了一顿,又道:“我家小妹也喜欢”,说罢也伸手拿了一块放入口中,一脸的满足。
    转头看向湛方,苏傅云笑问道:“方少爷似乎不太喜欢?”,湛方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听长辈们说,我幼时曾生过一场大病,痊愈之后便对榛子的气味无法忍受,若是勉强吃下,便会浑身浮肿,口足生疮,恐有性命之忧”。
    苏傅云用有些遗憾地眼光看着他,心道一声可惜,“不过,徐姨娘素来极为疼爱二弟,这不,她还做了芝麻花生酥和核桃芝麻酥,说起来也奇怪,这些糕点二弟便能吃得,每次都能吃下好几碟子”,湛怀打趣道。湛方闻言,顿时觉得大囧,直接站起身来从兄长手中把点心盘子夺了过去,嘴里嘟囔道:“既然我吃不了,大哥也别吃了,全留给苏大人”。
    几人又笑闹了一番,刚要起身,碰巧遇到了湛大姑娘,湛家是武将出身,于男女大防并未十分讲究,加之有亲兄长左右维护着,倒也跟苏傅云搭了几句话,面对如此俊俏的青年才俊,虽说当下还未确定名分,可谁不知道今日苏相登门之意,不就是为了提亲而来的么?如今见了面,湛大姑娘心中不由地满意了几分,一时间,宾主尽欢。
    轻呷一口茶,苏文重赞许地点了点头,道:“果然好茶,难得陛下如此看重大统领”,湛英极为好茶,尤其喜爱嘉山的仙芝竹尖,只不过这种茶的产量极少,每年只作为贡品送入宫中,总共加起来最多三五罐,女帝知他喜茶,便特地赐下两罐,喜得湛英连夜进宫磕头谢恩。
    “湛大人,你我同朝为官二十余载,苏某有一事不明,还望不吝赐教”,苏文重放下茶杯,捋了捋胡须说道。
    早在年前,苏文重便多次明里暗里地表明了想要结亲的意思,怎奈湛英始终不置可否,孰料如今竟一反常态,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下来,饶是苏文重这种老人精,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素来谨慎小心,更何况是结成儿女亲家,自然要问个明白。此外,他心中早已知道,湛英看似五大三粗,实则心机颇深,对聪明人的问话,直截了当是最有效的。
    湛英闻言,哈哈大笑,苏家三代人都担任枢密相,执掌中枢,奉天子之恩,定天下之策,乃帝王心腹之人。可他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苏文重的不臣之心,就算最后功成,怕也是九死一生,自己原本不想蹚这一摊浑水,这也是他迟迟没有回应的原因。
    只是前几日,主君突然来找他,命他务必要帮衬苏文重一把,必要时更推他往前一步。想到这里,他开口答道:“苏相莫要疑我,令郎这两年的表现实在亮眼,是大家公认的佳婿人选,湛某确实惜才。再者”,他刻意压低了声音,又继续说道:“湛某确有一事,也想请苏相帮忙参详一二,您可曾听过华国宝藏一说?据说里面有一本千古奇书,名为《往生谱》”。
    苏文重端茶的手,陡然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