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岂非天意,六六大顺
作者:山风木鱼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最新章节     
    崇祯一看这第一行字,顿时就激动得双手都颤抖了起来。
    赶紧再往下看。
    但见下面写着的是:
    微臣自出潼关,以牛成虎偏师引敌,致闯贼往来奔波,乘机剪其羽翼。凡十余战,灭寇近二十万。然所率之军亦损耗甚多,八千精锐伤亡过半。
    本欲回师潼关休整,择机再战,却为监军高起潜所阻,高起潜倚旨阻吾军略,致使战机贻误,为闯贼主力二十万所困,拼死突围,惜败!
    臣身受多处重伤,白骨外露,血几流尽。原以为必死,恰逢子婿王昊寻至,以良药相救,得以苟活于世。
    现养伤于皮岛,伤势之重,虽有良药,恐半载之内,亦难出家门。请陛下允臣致仕,另择贤良,剿贼保国。”
    看到这里,崇祯的脸色又变得很难看了。
    之前看到孙传庭没死,崇祯的心里是充满希望的。可是,现在,得知是王昊救了孙传庭,并且孙传庭已经到了皮岛,崇祯的心思又多了起来。
    一方面,崇祯对孙传庭的伤势有些怀疑。
    毕竟孙传庭是有前科的……几年前孙传庭曾经诈称自己耳朵聋了而辞官,这一次难保不是假装受伤。
    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到……王昊的名字出现在奏折中。
    王昊身为东江提督,未经兵部批准却跑去中原,这是擅离职守。
    而且,救了孙传庭也不送来京师,直接送去了皮岛,这些都是逾制逾规!
    扁了扁嘴,又接着往下看,但见下面写的是:
    “及至皮岛,始知朝廷对吾婿多有不公。非臣护短,王昊自海外万里归来,本怀赤子之心,于国内毫无根基,何来忠奸之说?
    况乎多有战功,而朝廷竟欲夺其坐船?!
    皮岛血战十数倍之敌,朝廷并无给其半点援助或兵马策应,坐待其亡?!
    如此也罢,竟拟用小尼姑法号为谥,此非奇耻大辱耶?!
    朝廷所为,已让子婿王昊寒心。王昊在海外长大,少年失孤,又颇有才气,难免心高气傲。不过,亦请陛下放心,有老臣在王昊身边,朝夕教导,断不致让其有反明之心。”
    看到这里,崇祯倒是点了点头。
    对于王昊,崇祯也是心怀愧疚,觉得自己之前做得太过分了。而且,对于孙传庭的忠心,崇祯也是比较有把握的。
    有孙传庭在王昊身边,崇祯倒是放心了很多。既然孙传庭受了重伤,一年半载难以康复,那就让他留在王昊身边,替自己好好看着王昊!
    最后,孙传庭写道:
    “盼陛下早日内平贼寇,外拒蛮虏,还大明太平盛世。老臣顿首,再拜!”
    ……
    放下孙传庭的奏章,崇祯沉默不语。
    心中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过了许久,才叫来方正化,对方正化道:“你去皮岛一趟,去看看孙传庭的伤势。顺便挑些药材,给孙传庭送去。”
    也只有让方正化出面了。
    其它人去,都不一定能见得到王昊。方正化以前曾经为王昊仗义直言,在王昊那里多少还有几分薄面。
    方正化应了声遵旨,便下去准备去了。
    而崇祯也走出朝堂,向御书房快步走去。
    ……
    第二天,崇祯在朝堂之上,拿出一份诏书,让王承恩念给大臣们听:
    “朕嗣守鸿绪,凡十有七年矣,深念上天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为民父母,然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却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其责谁任?
    所以,使民锋镝罹难,蹈于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者,皆朕之过也!使民输驺挽栗,居送行赉,加赋多无艺之征捐,预征有称贷之苦者,又朕之过也……
    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者,皆朕抚驭失宜也……”
    ……
    这就是崇祯的“罪己诏”。
    之前已经发过三次“罪己诏”了,这是第四次。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一共发过六次罪己诏。论文采,一次比一次写得好;论认错态度,一次比一次诚恳。
    历史上发“罪己诏”最多的皇帝就是他了。
    认错态度最好的也是他!
    可是,这世上的很多事情,不是光靠用嘴巴认个错就能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靠的还得是魄力、手段和谋略。
    而这一次最后这几句……“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者,皆朕抚驭失宜也”。
    其实也是隐隐约约,在向王昊和孙传庭表达歉意。
    ……
    做为皇帝,也是有尊严的。
    崇祯觉得自己也只能做到这样了。更觉得自己发了“罪己诏”之后,王昊就应该屁颠屁颠地跑来跪舔,向自己表忠心,然后……君臣相得,共度时艰,出兵为自己内平流寇,外拒满清。
    然而,他想多了。
    此时的王昊,早已看透了崇祯的性格,看透了明末的这个腐朽的官场和朝廷。
    并且,也深知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道理。深知在明末这个时期这个民族需要的不是“维稳”……维持朱氏天下的稳定。而是需要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这是每一次,当封建社会的朝廷官吏腐败到了极点,从上到下都烂了,已经烂到根子上的时候,这个民族都需要走的一道……流程!
    所以,王昊并没有对崇祯的“罪己诏”做出任何的回应。
    那么,此时的王昊又在干什么呢?
    ……
    皮岛城内,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大街之上,舞狮舞龙,男男女女喜笑颜开。
    因为,他们的少主人出生了。
    ……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二十日,孙致瑶为王昊产下一子,男丁,重六斤六两,
    正合“六六大顺”之数!
    将军府上下,欢声四起。孙传庭也是让人推着病床来到产房外面,看着外孙子乐得合不拢嘴。
    军师宋献策最鬼。
    竟然当着孙传庭的面,对王昊说道:
    “昔有刘伯温为太祖朱元璋算卜,卜明朝历数之长短时,曾有言曰:‘朱氏基业三百单八,遇顺则止’。
    这‘三百单八’,其实就是一个“顺”字。
    ‘遇顺则止’,则是指朱姓明朝国祚会终止在一个命中带“顺”的人身上。
    少主出生时,刚好六斤六两。正合“六六大顺”,岂非天意?”
    这个反贼,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造反!
    王昊正想要去阻止他乱说,却听他又说道:“依属下看,少主的名字当中,应该有一个“顺”字。将军你看……就叫“王大顺”如何?”
    王大顺?
    这么土的名字,王昊自然不会采用的,何况,还有孙传庭这个“忠臣”在旁边呢。
    遂踢了宋献策一脚,笑骂道:“你这个乱臣贼子,少在这里装神弄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