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二问汗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又是一节中诊课,何老师最近讲课水平,直线下滑,讲着讲着就容易歪楼。
    “一问寒热,二问汗。
    这寒热只能在临床上慢慢体会了,而这汗也不好把握。
    现在问这汗,是继寒热之后,判断表证虚实,一般认为,有汗就是表虚,无汗是表实。
    当然还有里热证,也是大汗出脉洪大。
    如今的中医大都是秉承滋阴补汗,或者益气固表的思路,动不动就是用生脉饮跟玉屏风散......可能这也跟中成药的售卖有关吧。
    有一部分对症的是有效的,而另外一部分喝了之后汗还是止不住的,就成了疑难杂症了。”
    李介宾听着,心里在想,老师,咱这是在讲问诊,你这扯治法干嘛。
    不过何老师说的不错,表证。
    生理学讲,水分子呀是往浓度高的地方汇集的,也就是俗称的“水往高处流。”
    算了算了,在教室里讲出花来,大家理解都是各不相同,也只有真的到临床实践,一验才能见真假。
    “还有特殊汗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
    “还有局部汗出,只是头上出汗,只是胸部出汗,或者半身出汗......”
    桂枝汤是如何治疗汗出的呢?
    这是一笔糊涂账,教材书上将麻黄汤定义为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明确说了,无汗。
    而把桂枝汤定义为伤风表虚证的代表方,有汗。
    方剂学第一个方子就是麻黄汤桂枝汤。
    很多中医学生背方歌背到最后还是只记得这两个方子……桂枝汤治太阳风……麻黄汤中用桂枝……
    要说对方剂学意见最大的,莫过于经方派。
    因为该书将占据经方中篇幅最大的桂枝类方,一刀削残了……
    举个反复说了很多遍的例子。
    桂枝汤是治疗汗证的很好的方子。
    但是治汗并非是什么发汗解肌或者固表,而是可以调和营卫!
    这是伤寒里面的原文,病汗是因为荣卫不和,所以桂枝汤可以让荣卫和谐,起到止汗的作用。
    调和营卫是双向调节作用,就好像两条河流一样,哪条水多了,那条水少了,都不好,所以用桂枝与芍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不管是谁多谁少,都能调和到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
    这才是桂枝汤这个方子,仲景第一方的本质精髓!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
    而之后仲景治疗大法都是由此而演化得来的。
    但是现代人,或者说之前很多医家他们是怎么理解的?
    啊,桂枝是大辛大热之物,所以只能用来治疗风寒且表虚证。
    热证不能用呀~
    实证不能用呀~
    这种思维其实还是将中药当成了单体药来考虑,而忽略了配伍的意义。
    持这种想法的中医,开方最好用原方,一旦真的加减,可能一刀裁到大动脉上……
    这就是,将桂枝汤证定义为表虚证感冒的后果了。
    新冠后,很多异常汗出的病人,许多中医师或是一味收敛固涩,如牡蛎散,或是滋阴敛汗,如生脉散,或是益气固表,如玉屏风散之类。
    效果不佳。
    而当时李介宾就是用了桂枝汤加减应用,治好了一波新冠后异常汗出。
    很多同行揣测,汗出是阳虚,用补阳法?
    李介宾无力解释……还没加附子呢,补啥阳呢。
    ————
    医院的某专家诊室里,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位满头大汗的中年女性坐在了椅子上。
    “孟教授,你看这,唉......”
    孟超凡依旧是那副神采奕奕的样子,他和颜悦色的劝导:“不要太焦虑,说说是怎么回事儿吧。”
    这是孟超凡一位朋友,最近给自己的亲妹妹做了捐肾手术,然后身体一下子就变差了,这次来是想用中药调理一下。
    “都有什么症状呢?”
    “主要就是出了很多汗,一直止不住,人也疲乏无力。”
    “嗯,发热吗?”
    “感觉有点发热,但是量体温一直都是正常的。”
    “嗯,我号个脉,把舌头伸出来。”
    脉虚,舌淡,苔薄白。
    “没事儿,开三天药喝喝就好了。”
    然后写下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三副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服。
    随后安慰了几句老朋友,让他们去取药了。
    “老师,你这不就是桂枝汤原方嘛。”一旁跟诊的学生问道。
    “是呀,就是桂枝汤。”
    “可是她也不感冒呀。”
    “你这口气,这是在质疑老师的水平吗?”阳光洒在孟超凡的眼镜上反射出一道亮光。
    学生们心有戚戚。
    “不过,你们毕竟是我的学生,我就给你们解释一下,这桂枝汤不光是治疗虚证感冒,还是个治疗自汗的经方。”
    “那什么自汗都能治吗?不是玉屏风散吗?这里面也没有黄芪呀。”
    “一般是见于瘦弱之人,经过极度疲劳、寒凉、创伤等刺激,精神不振,烘热汗出、心悸、食欲不振。
    为什么会出汗?传统的解释是营卫不和,又说是表虚,也就是机体的自我稳定功能下降的缘故。
    桂枝汤就是调和方,是强壮方,是抗疲劳方。
    我那个朋友刚刚做过大手术,这个时候自汗,就是体质虚弱的表现。”
    学生还是拗不过这个思维模式:“可是里面也没有固表止汗的药,也没滋阴的药呀。”
    “给你们说了,别天天用西药思维看中药,桂枝汤不是单纯收敛汗液,而是调整体质......”
    一旁的学生心里吐槽,你不是西医教研室出身的嘛,教了十年西诊西内,您属狗的呀,说翻脸就翻脸。
    孟超凡说完,意犹未尽,让下一个患者进来就诊。
    进来个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巧了不是,也是自汗多,一动就出汗,衣服都湿透了,出完汗后发冷。
    孟超凡看完后觉得是阳虚,刚想开桂枝加附子汤,结果一看这干部递过来的病案,之前服用过桂枝加附子汤、竹叶石膏汤、六味地黄汤、生脉散、玉屏风散......
    好家伙,这是把止汗的方子都吃遍了呀。
    嘶,孟超凡思维灵活,自己又没光环儿,桂枝加附子汤既然别人开了不管用,那么自己开了估计也差不多,只是这方子都吃完了呀......
    正琢磨着,突然看到没关门的诊室门口,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个谁......小李你,去外面喊一声李介宾,看有没有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