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独梦阑珊第十四篇
作者:许亦斌   许亦斌文集城乡采风卷岁月彼岸最新章节     
    路边枯萎的树木,偶尔还会遇见骨瘦如柴的老马,不远处那还能看得见陡峭荒芜的断崖,一切都是那么萧瑟。迷茫昏花的双眼,艰难蹒跚的脚步,在泥泞的道路上试探着一步一步的前行。枯萎草地上散落着的纸屑,仿佛是那燃起希望瞬间又被遗弃的梦想,被踩踏着的脚印,深深浅浅,见证了多少辛酸。
    灰蒙蒙的天空中弥漫着的雾霭,笼罩着整个世界,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沉闷。一行数人推着车,挑着担,步行着,他们的目的地是那远远的传说中的关东城(在这里人们自己一个人的印象里总是以为那个地方好,不缺吃不愁穿的一座城。怎么也得比咱这里的县城还要好得多,在这里的这些老乡们的心目中城里就是好地方了!)。听说过了这边的山海关,进入关东那边就是东北了,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地方。
    “死逼梁山下关东”,这是闯关东的人们心中的主旋律。他们来自山东关里,还有一些来自河北、河南和安徽的老乡,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不得不背井离乡。屋子里的大多数人都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在关里那边实在是混不下去了,才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
    “山里的日子苦,你这年轻人自己能受得了吗?”光棍儿大叔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刚来的时候,也是梳着一根儿稀疏的小辫子,带着一门祖传的接骨拿捏手艺,希望能在这关外找到一片新天地。
    如今,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也成了这里的老人。但是,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是只要有梦想,有勇气,就一定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日子的苦还想品出一丝儿甜来,这也是一种本能反应吧?棒槌他自己一个人也是正在这里这样想着总不能老是这样混下去,他的爹娘死的早还没等给他自己想好了名字就撇下了他!回了一趟山东老家的光棍大叔看不惯乡亲们的冷嘲热讽,一赌气还就真的是被他自己给抱了出来!
    只要是能有咱一口饭吃就饿不死这孩子,可是直到现在仍还是没有想出来应该给他起个什么名字来!穷人的娃生下来本来就是贱命,就是起个贱名也好养活。也是为了顺口儿,就叫他“棒槌”吧!领着这孩子出来还能跟自己做个伴儿啥的,百年之后养老送终扛幡摔盆的。一个老光棍儿能活到那个时候也算不错了!
    棒槌他的本家早就已经没有什么人了!有个说大鼓书的瞎汉叔叔长年累月总是不在家,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临走的时候棒槌他的叔叔还是哭了!留着这孩子吧?自己一个人看不见就是照顾好自己都还有些费劲儿,让自己的这本家爷爷给领出去吧!自己一个人也是舍不得,他的哥哥嫂子刚刚在世还是尸骨未寒的时候。这孩子就要跟着出去“闯外”了!
    胶东地区烟潍公路想着往哪里走也不方便,往西走旱路往东走水路黄县烟台或者是走旱路过潍县张店明水济南府还要绕道一大圈子。旱路路途遥远生死未卜,走水路漂洋过海还说不定哪天就会把自己的小命儿给搭上!
    抱着还不满半岁的小孩子挤在这里的人群里,孩子太小总是哭闹!一个粗糙大老爷们儿还真的是头疼,不一会儿这头上就冒了汗!跟他急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怎么走才能方便一些也就成为了现实,以前的自己一个人还从来就没有这么为难过!现在正在这里的有了这样的新的小伙伴儿可就不敢粗心大意的了!
    这个时候的日本人一路上狂轰滥炸更是坑苦了他,活了好几十年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怎么伺候着一个孩子!怕就怕这孩子自己的哭闹就会惹恼自己这身边的人或者是让那些杀人放火不眨眼的东洋人给听见了!
    这些人他自己一个人早就已经领教过了,早在“闹义和团”的时候那还是他自己头一次想着出去的时候。“闹义和团”给闹得毛楞了的那些东洋人看见了中国人就要杀死,还多亏了自己一个人的机灵这才没怎么吃亏……
    他这个人比较怪,无论是大人小孩儿见了总会叫他一声老孙!回来的人自己也是尊敬他叫他一声“孙大哥!”还有小一些的新人相应叫他“大叔”,自从这次从关里山东回来了以后还给抱回来了一个小孩儿。人们对他的看法也就有了一些不一样,目光异样中总是拐弯抹角打听着这小孩子的来历……
    他自己一个人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一五一十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你还是一个老处男呐!”“嘿嘿……”那人在那里跟着他乐!从此以后就在这里的屯子里有一个老光棍儿领着一个小孩子过日子的传说也就开始了!从此以后的人们自己再次看见到他的时候,总是叫他“光棍大叔”。他自己一个人也是自从有了这么一个伴儿,也就没有了什么心事儿!看见了人们这样开玩笑也就总是乐意接受,一五一十也就传开了!
    光棍儿大叔如今的名声大噪,再有一些新来的也就把他给请了过去。这个时候的棒槌学会了替他打酒喝,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过得总算是有了一些新的安稳。
    村街上有人正在那里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的,对于我来说还并不怎么感兴趣!不是不想而是在这里的还有自己的事情,比如现在这里的正在上传续写着的这篇小说。
    老孙如今的年龄也不小了,土改运动早就已经开始了!东关庄芝麻屯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屯,在这里的还算是比较可以的了!一条比较宽敞的土路听说还要通往省城长春和哈尔滨的。附近村屯里的有人总是赶着马车路过这里……还有一些驮着好的吃食走到了这里看见了小孩儿还会捧出来一些分给在这里路边玩耍的小孩子。
    “这才是一个好的买卖人哩!”正在这里路过的老孙和他的伙伴儿棒槌感叹道,“嗯。”小棒槌紧紧的跟在这里的他的身后应声答道,一个小孩子自己一个人能有多少话说。
    写了一会儿也就想着走出来了这间小屋子,来到了在这里的天井里想着休息一下!眼看着这天上的大雁自己又要往南飞了,这天一天又一天的就要凉了下来!还没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数着自己一个人这样的日子,也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讲!摆弄好好一阵儿花花草草,想象着那天上的大雁即将飞往南方的那个地方究竟是个什么情景。走出来在这里的天井,回身还要把这街门儿给关好了!就在这里的刚才还有人进来打听着谁家究竟是在这里的哪儿住?哪一家才是?
    方圆数里自己一个人也是谁家还能不知道?还能不知道谁家?都是在这里的彼此之间互相邻居过了多少年的主儿?
    还能不知道自己的左邻右舍,彼此之间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时候也多!可是现在正在这里的想着打听谁家的这个人咱自己一个人也是还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干什么的?把这样的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引领了过去,万一是个逃窜犯那不是给人家惹麻烦吗?
    尽管还是那个人自己一个人总是这样的恭恭敬敬规规矩矩,但是出于本能戒备心也就只能是没话找话侥幸把话儿给岔开!“恁两个怎么也认识?”“不认识。”“不认识还说得这么热闹?”
    既然是有人过来了,自己一个人也是正好借此机会脱身。至于那两个人他们自己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只能由他们自己去交往了,这样想着自己一个人是不是还真得是杞人忧天?就是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庄,还能有什么危险?从在这里居住还没有出去过远门儿的角度讲,还以为是自己一个人的很难说话不好交往!可是出于本能反应也是自己一个人出门在外多年的经历来讲:还是小心一点儿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是在这里的大多数人还是留守着的多,出去的少!是否能理解自己一个人也是出于一片好心?
    既然是这事儿就这么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反应也就只能是交给其他的人自己去尝试着理解和品评了!说是自己一个人很难说话的,还是相信自己的一番用心良苦的?这些也就再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接着上传续写,又有新的人从关里那边跟着过来了!又有人过来找到了他这位“孙哥”,经过了一番交谈。初步了解到“关里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也是正在那里搞土地改革运动”。他想:这么说咱那里也要好了?
    日子过得总算是有了一些新的希望,领着他自己的这个小伙伴儿多多少少还是能帮着添把手儿的。断断续续就像是那便秘一样的日子里他老孙也是过得磕磕绊绊的。土改工作队的入驻与此同时也是让他自己开了眼界,上面的一些政策和指导思想跟着想到了一个学问。这个时候的他棒槌进入了村屯里的识字班,“还学什么文化?能认得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算账不就行了?庄户人家还能用得了多少字儿?”
    “你这个同志的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啊!”这位是区上的游同志操着一口儿山东腔一听这话就又要开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的思想观念不在少数代表着在这里的相当一部分居民的觉悟。这样的疙瘩不早点儿解开早晚是个问题,并且还要严重阻碍着在这里工作的正常有序展开。
    并且在这里的他棒槌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还是识字班上的辅导员帮着给他起的。“孙启新”启发启迪新社会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千载难逢的好时候。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在这里的一开始还以为解放以后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听到了在这里工作队员们的讲解还进一步了解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至少还要三五年的时间,以前的认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差距还是有学问好啊!这样的感慨所帮助的可不光是像他老孙这样的农民,现在在这里的他老孙从此以后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孙新建。
    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关里山东老家了,这一次还是和他的小伙伴儿孙启新一块儿回去的。回去的头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的父老乡亲自己也有名字了!从以前的自己一个人还什么也不是,再到如今的有了自己的名字。新中国的主人了,这在有些老少爷们儿那里还是新鲜事儿,“什么是新中国的主人?”他自己就把听来的一五一十学给他们听……
    还是恁那里先进啊?都一样,咱们都是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他自己的看法,并且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可以树立他为学习新的典型先进分子”,地委行署的负责同志提出建议。直到听说他自己还要回去这才搁浅,不过还可以向他所在地提提建议。“那么远,谁又去得了?”
    回到了东北果然没人再提这件事儿,该着过自己的日子还得是过好这日子。为国家多打粮食就是在做贡献!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新社会这人的觉悟就是不一样!有了认识上的进步,还不够更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就要培养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光荣使命感。他是谁?他是孙新建。新中国的第一代新农民。
    想到这里他自己一个人也是浑身有劲儿,干劲十足,就在这里的眼前出现了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