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什么最重要
作者:沭河小花生   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     
    徽宗皇帝猛然站起来,“什么打赢了?你快点给朕讲清楚。”
    没等李延开始细讲。
    外面报捷的士兵,已经进了皇宫。
    这或许是唯一敢在皇宫中一路高呼的士兵。
    “大捷,晋地大捷。明威军连破忻州,朔州,晋王田虎被俘…”
    徽宗皇帝算是听的分明:原来是晋地大捷。
    “好,好啊。白虎郎真是朕的福将啊。”徽宗皇帝高兴的说道。
    “是啊,全赖陛下洪福齐天,天佑大宋啊!”李延也是会说话。
    “李延,你去让枢密院把这件事查验清楚。速速来报。”
    徽宗皇帝虽然很高兴,但也有点不相信。
    田虎那么强大,怎么能说败就败?还是查验清楚,再高兴的也不迟。
    皇帝陛下小心翼翼。汴梁百姓可不管那么多。
    晋地被收复,田虎被俘的消息,一日之间传遍汴梁城。
    这消息让汴梁百姓的心情,莫名振奋。
    街面上的商铺,家家都放起大地红鞭炮。
    樊楼还准备了烟火秀来庆祝。
    “彩衣,外面出了什么大事?怎么这般热闹?”
    彩衣刚从外面跑回来,她脸上带着微笑。
    “姑娘,好事,真是天大的好事。”
    彩衣热的满头大汗,她咕咚咕咚灌了一杯凉茶。
    “你慢点喝,一会该呛到了。”李师师嗔怪。
    “姑娘,小安大人打了胜仗。恶贼田虎被抓住。
    说是七日之内,田虎就能被押到汴梁来。”
    李师师听到这个消息,双手合十,“真是佛祖保佑啊!
    我曾在大相国寺许愿,小安将军能够打赢胜仗,我便还一座金佛偿愿。
    彩衣,明日你就跟我去相国寺上香。”
    “知道了姑娘。小安将军能够胜利,有一大半是姑娘的功劳。”
    师师也不着恼,“嗯嗯,就是这样。”
    消息传到了济南府。
    二嫚急急忙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月如。
    “夫人,老爷打赢了胜仗。那晋王田虎已经被抓住。”
    “真是太好了,就知道小安叔一定能打赢。”王小颖咋咋呼呼说道。
    张月如听到这个消息,身子颤抖。她的手指,就被鞋针刺破。
    自己家的男人在战场上,有哪个女人会不担心呢?
    这么多天来,她总是在夜里祈求上天,能够早日结束战争,让自己的男人平安回家。
    现在终于打了胜仗,张月如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月如姑姑,你的手指流血了。”王小颖惊呼。
    血珠滴在白色的鞋垫上,晕出一朵梅花。
    “没事的,小颖。我不疼。”
    二嫚赶忙去找医药包给张月如包扎。
    “小颖,二嫚,你们先回去吧。晚上过来,咱们一起庆祝庆祝。”
    张月如回到房间里,失声痛哭。
    “官人,这次出征你要去多久?”
    “月如,多则一两年,少则今年年底,我就能打败他们…”
    这对话依旧清晰,就好像在昨天。
    自己的夫君终于做到。他真的在今年就结束了战争。
    当然,战争还没有结束。
    潘小安他们只是收复了大半个晋地。
    押解田虎的马车还在路上。
    卢俊义已经开始着手管理朔州城。他也是按照潘小安在忻州城的那一套去做。
    这是一套特别管用的安民手法。
    什么也不如土地重要。士兵和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才会为此奋斗和努力。
    而这势必要牵扯到有大片土地的人。
    卢俊义不害怕,因为前面有潘小安顶着。
    潘小安不害怕,因为他手里有兵。
    些许乡绅员外,能够奈他如何?
    潘小安从忻州一直走到达临汾,这五六个州县,都在分配土地。
    潘小安在晋地的威望,也因此达到一个顶点。
    一路走来,都有百姓夹道欢迎。
    这些百姓对于潘小安的崇拜,近乎痴迷。
    他们在衣服的胸口处,缝着白虎的图案。以此来告诉潘小安,白虎郎在他们心里。
    看到这个场景,潘小安又感动,又难过。
    只要对百姓一点好,他们就会把你铭记在心里。
    “乡亲们,咱们是大宋的子民。要效忠大宋与皇帝。
    我感谢你们对我的喜爱,但请不要在佩戴白虎标志。”
    每到一地,潘小安都这样告诉当地的百姓。
    这些人也有法子。既然不让佩戴白虎标,他们也学着潘小安的样子,在胳膊上系白布条。
    这却是潘小安故意引导这样做的。
    潘小安在左臂的胳膊上,系着三条白布。
    他手下的将领,则系着两根。
    这些百姓,则自觉的系到了一根。
    所以,阶级这个东西很奇怪。有的时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而是你自己就那样做了。
    而消息传播的则更加快速。
    等到潘小安一行来到长治时,这里的百姓已经都在胳膊上缠了白布。
    他们希望潘小安能来主政长治。那样他们就可以分得土地。
    长治现在由宋江管理。
    这个当了半辈子押司的家伙,当然知道百姓需要什么?
    但他却并不那样做。
    宋江在长治,结交乡绅名流,维护和保护他们的利益。
    长治的大户知道潘小安要来时,都跑去宋江那里哭诉,寻求他的庇护。
    “军师,这件事该怎么办?”宋江感觉很棘手。
    吴用摇着羽毛扇,慢条斯理,“公明哥哥,打完仗之后,咱们能留在长治吗?”
    宋江摇摇头,“我看够呛。首先咱们的封地就不在这里。
    再有一个,咱们多数只能治军,皇帝陛下不会让咱们理民。”
    “公明哥哥分析的对。既然如此,咱们维护这些乡绅是没有意义的。
    反倒是交恶了潘小安,咱们损失最大。”
    宋江专心听着吴用分析。
    “这个潘小安,走到哪里都自称小农民。其实,他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是要为了这一方百姓,争取利益。
    咱们梁山军的军饷钱粮都是由潘小安供给,咱们没有理由得罪他。
    再有就是,这个潘小安很精明啊。”
    “精明?”宋江疑惑。
    “是啊,公明哥哥。他知道咱们打破城池之后,会有收入,但对于咱们的缴获,他从来不过问。
    咱们自从归顺之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给他一两银子,一粒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