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大逆转
作者:星河小仙   架空民国:我从连长到大帅最新章节     
    之前攻城,大部分是以75毫米口径火炮为主,因为再大口径的火炮,用骡马拖曳就比较费劲,难以伴随部队行动。
    但是这种中口径火炮,只能杀伤缺乏工事掩护的步兵,或者顶多打打土木工事,攻城还是要以抵近爆破为主要手段。
    然而时代变了,这次集中了150毫米榴弹炮、150毫米迫击炮、122毫米加农炮在内的大口径火炮,而且是直射城墙的战术。
    这只是座县城的城墙,建筑形式为夯土包砖,本身就比较矮、比较薄。在大口径炮弹的持续轰击下,城墙根本就抵挡不住。
    双方就是眼睁睁看着这城墙,被一发发炮弹一层层剥开,最终轰然倒塌,露出了一个缺口。
    眼见缺口出现了,守城的鬼子立刻组织人员向缺口处运输建材妄图重新堵上,但是这时候轻型火炮发威了,一发发的中小口径炮弹落了下来,将任何敢于接近缺口的人员炸成碎片。
    打到中午,西城墙和东城墙,都出现了数个宽窄不一、高低不同的缺口。
    中午一点,天空升起了三颗拖着黄色烟雾的信号弹,总攻开始了。
    坦克掩护着步兵,向着被炸开的缺口猛冲过来。
    各种火炮则向着城头射击,掩护进攻部队。
    鬼子和伪军试图向缺口处增援,但是城头之上一片弹片横飞的火海。守军根本抬不起头来。
    而随着攻城部队靠近城墙后,爆破也随即展开了。
    坦克不顾一切地冲上了缺口,然后协助步兵进行固守。用其那门45毫米坦克炮和车载机枪,射击阻击部队。步兵则帮助其消灭一切妄图靠近的敌人。
    “轰隆”一声巨响,又一处城墙倒塌下来。
    工夫不大,又是一声爆炸声传来,又在城墙上开了个口子。
    城墙上的口子越来越多,鬼子终于顶不住了。
    担任主攻的两个团,采取东西对进的方式,攻入了县城之内。
    一部分则冲上城墙与残存的守城部队厮杀。
    在炮火的打击下,整个城墙已经残破不堪,垛口大多被损坏。
    城墙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炸开的工事。
    遇到还能抵抗的工事,便呼叫57毫米无后坐力炮上来。
    虽然很多工事是采用了钢筋水泥修筑,但是厚度不大,57毫米无后坐力炮轻松就可以穿透。
    城内的守军,则利用各种暗堡进行顽抗。
    这些暗堡大多修筑于道路两侧,为的就是阻止部队前进。
    而部队则继续采取穿墙打洞的战术:不走街道,在房屋内掏洞前进。
    但也不是所有的部队都适合这个战术,至少装甲部队就不适合。
    他们必须沿着街道前进。
    一辆坦克掩护着一个排的战士,刚冲上十字路口,就遭到了东、北两个方向的机枪射击。子弹打在装甲钢板上叮当作响。
    坦克立刻停车,将炮口调整了十几秒钟后,对着正前方东面发射了一发炮弹。
    轰隆一声,45毫米的穿甲弹击中了一座半人高的堡垒,在上面穿出来个脸盆大的窟窿。
    很快,第二发炮弹又出膛了,炮弹直接从脸盆般大小的洞口飞进去,然后产生了剧烈的爆炸:这次装填的是一发高爆弹。
    看到从地堡里面冒出了火苗和浓烟,坦克就将炮口又对准了北面。
    这次发射了两发穿甲弹和一发杀伤榴弹,也将这个堡垒炸掉了。
    虽然只是轻型坦克,但是这些守军不论是鬼子还是伪军,都极度缺乏反坦克武器,对付它们也毫无办法。
    以至于一座座本以为坚不可摧的堡垒,都被坦克近距离给击穿了。
    凭借着强大装甲的掩护,坦克在县城内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带着步兵反复冲击、每条街道挨个扫荡。
    对于坦克火力盲区无法射击的,则派防化兵靠近后,用火焰喷射器射出火蛇。
    就这样,天亮的时候,城内的枪声基本停息了。
    一天一夜即可以彻底光复一座县城,这在以往的战斗中是从未有过的,也标志着战斗力的极大提高。
    一个中队的鬼子悉数被歼灭,二千多伪军在初期的顽强抵抗后,再次上演了争先恐后投降的拿手好戏。
    那个杀害我方高级干部的伪团长本想自杀了事,结果被手下夺下了手枪,捆起来交给了攻城部队。
    部队转手又把这家伙交给了地方组织。
    地方组织三个月后召开了 公审大会,在会上他们被愤怒的乡亲们活活打死了。
    这样的人罪行不仅仅是杀害我方人员那么简单,他们在抗战期间甚至是抗战前就已经血债累累、恶贯满盈了。
    比如贩卖烟土、协助鬼子抢粮抓丁,绑架男子去当劳工,绑架诱骗年轻女子去服务鬼子,甚至就是绑票勒索钱财等等,可谓坏事干绝,死有余辜。
    这也是他们这种人拒不投降的原因。
    从此时起,攻击县城36个小时、攻击中等城市72个小时,就成为了时间上限。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保护了城市几千年的城墙,失去了它的防御价值。
    很快,鲁西北、鲁北的黄河以北地区,全部成为了根据地、解放区。
    但是,部队的进攻丝毫没有停止。
    工兵部队迅速收集了大量的船只,包括军用的冲锋舟、民用的木头船,摆出来要全线渡河的架势。
    六月下旬,趁着鬼子的主力在中南部与国府军激战的机会,在空中和地面密集火力的掩护下,20兵团和西域兵团的部队,从十几处渡河点同时发起了渡河战役。
    鬼子在黄河大坝上虽然修建了大量的掩体,也部署了一定量的部队,但是掩体质量太差,部队人数太少,很快就被铺天盖地的火力吞噬了,几十万大军渡河势不可挡。
    先头部队以船只冲过河去,然后占领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等巩固了滩头阵地后,则掩护工兵在河上架设浮桥,让更多的兵力和火炮、坦克等重武器从桥上通过。
    就这样,被称作天险的黄河防线失去了作用。
    而这一幕,谁敢相信是神龙国的部队对着脚盆鸡打出来的?
    仅仅七年时间,整个局势就完全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