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罗刹国之行
作者:中帝人   双穿年代最新章节     
    完成所有计划中的采购目标后,马速驾车返回巴黎。

    一路上哼着歌曲,浏览窗外的风景,可惜冬季中欧这片大陆诸多国家的风光,都大同小异,要么白雪皑皑,要么阴沉一片的萧瑟。

    要说给法国留给马速还有一个深刻印象,便是这里的高速公路收费体系,可谓深恶痛绝。

    首先是法国中、南部的高速路,收费站十分密集。哪怕你在同一方向,不下高速,也是是一站收一站的费。最密集的地方,大约10公里就有一个收费站。

    或许是收费站也怕人工成本过高,大多是以投币方式缴费。甚至为了收费设备不是一个几公分的缝里塞硬币,而是一个金属漏斗状的篮子,方便驾驶员抛投币。

    马速不明白,不指望法国像德国那样高速免费,但至少像国内、或隔壁的意大利等国那样,发张卡,随你跑,下高速再缴费。

    至于高速公路是分段承包商各自收费、省界收费单位不一等,根本就不是问题,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一个软件就搞定的事情。

    加油站大多没有人工服务,不熟悉的话,也很麻烦。毕竟他的法语,仅限于日常口语,文字看不懂。好在有些加油机可以变换成英语界面,才完成了加油。

    享受惯了国内热情的人工,或高效的智能服务,在欧洲的旅行,总觉得还在上個世纪90年代。

    马速一路吐槽,自娱自乐,结束了中南欧大陆6000余公里的旅程,回到了戴高乐机场。

    好在他开车比较谨慎,车辆没有擦挂什么的,还车程序很简单,几分钟就搞定了。

    罗刹国与东边乌国的纠纷,欧洲诸国因制裁,没有直飞罗刹国的航班。马速不得已,只得选择从巴黎飞往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

    又是4751公里的航程,7个小时后,马速下了飞机,出关后直奔机场候机大厅。

    他这才发现原来预定去罗刹国的航班,因这几天哈国局势不稳,街头再度出现混乱,改期到次日。

    乘坐机场大巴去酒店的路上,发现街头果然还有零星的聚众。这是哈国自去年大规模骚乱后,一直没有完全平息的余波。

    这种局势,让马速接下来的行程,变得十分不确定。

    在酒店里休息了一天,果然,街头秩序还没完全恢复,机场什么时候恢复航班,无法确定。但马速怀疑,这是哈国和罗刹国之间,又在斗法所致。

    马速不想将自己的宝贵时间,浪费在这里。查看了一下地图,从阿斯塔纳飞罗刹国叶卡捷琳堡,直线距离只有1000公里左右。

    中午,他干脆退了机票、退了酒店,在街头游玩起来。

    在这里,可以看到成群的野马在草原上驰骋,雄壮的雄鹰在群山之中飞翔;这里有雪山、湖泊、松林、草原、沙漠、绿洲;这里有着130多个民族的风情与传统;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因为是在茫茫大草原上全新建设的一座新城,各国建筑师在这里释放灵感,成就美名。也有人把它叫做草原里的迪拜,依靠石油和矿产发家致富。

    结束一天的游览,马速在一家餐厅,吃了一顿巴音肉串。又到一家咖啡馆里,消耗了不少时间。这才借夜幕掩护,直接御剑飞往北面的罗刹国。

    现在已经是隆冬时节,大地萧条,寒风凛冽。马速达到筑基期后,还是第一次在特殊时期的外国领空上长途御剑飞行,不得不十分谨慎。

    全开神识,探测着地面的状况,施展隐匿法术,超低空飞行。

    路过哈国和罗刹国边境口岸时,已是夜晚10点。马速惊奇的发现,罗刹国边境警察此时都已醉酒,并关闭了口岸。

    马速凌空取来了入境章,给自己的护照,盖上了印记。

    至于电脑里面没有输入信息,他则不太在意。罗刹国人醉酒误事也不是偶然,到时候一问三不知即可。

    又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马速来到了叶卡捷琳堡。

    马速缓慢地在叶卡捷琳堡市区上空飞行,他明显感觉到,这里也受到了西面战争的影响,大街小巷增设了不少武装巡逻车。尽管这里距离西部边境还有1500公里,但现代战争,也就是中远程导弹的距离,并非是绝对安全地带。

    何况两个国家早些年都是一个加盟共和国,又都出自东斯拉夫族,语言相通,相互之间的派驻了不少特务分子。不排除有恐怖活动,在罗刹国的重要军工城市里,搞破坏。

    看准一家五星级酒店,马速在100余米处下降到地面。拿出背包,装扮成游客样子,进入酒店。

    凭借流利的罗刹国口语,马速顺利入住。

    本来,他完全可以住在洞天里,但现在非正常时期,需要有一个正大光明的落脚处,否则遇到军警盘查,就有些麻烦。

    反锁好房门,马速闪身进入洞天里。利用这里的时间流速,修炼、休息都更充分。

    接下来2天时间,白天马速都在城区里旅游观光。

    叶卡捷琳堡这座以“皇后城”著名的小城,就有5座专业剧院,包括歌剧院、芭蕾舞剧院、音乐剧院和全罗刹国闻名的话剧院。

    拥有乌拉尔爱乐乐团、乌拉尔交响乐团、国家合唱团、乌拉尔民乐团均久负盛名。

    其67座图书馆藏有数百万册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多语种书籍;13座博物馆则能很好地体现叶卡捷琳堡的历史。其中,军事博物馆是全球藏品最多、品类最全的私人军备博物馆。

    据说,当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并誓言要将其建成“欧洲之窗”。而皇后登基成为罗刹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后,也要将叶卡捷琳堡建成“亚洲之窗”。

    几乎将毕生精力都用来规划这座城市,使得叶卡捷琳堡虽然没有莫斯科的大气和圣彼得堡的繁华,却胜在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马速对这座色彩光怪流丽、古典及现代建筑错落、雕塑遍布、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风情小城,感觉还不错。

    虽说这里的经济没有中南欧发达,但或许是罗刹国的开放程度少的原因,这里的人们显得更纯粹一些。

    城市观光其实只花费了半天,大多数时间,马速都沉浸在工业类博物馆、图书馆浩瀚的资料里。

    查阅到了当地工业方面的史料,把一些基本信息搞清楚,下一步去采购也不至于找不到方向。

    叶卡捷琳堡是罗刹国的重要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的重镇。

    19世纪上半叶,罗刹国的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20世纪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

    城市工业潜力的加强使人口比战前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三倍,达到了43万人。

    在苏维埃卫国战争期间,叶卡捷琳堡成为最大的军工产业中心。

    超过50间大型工厂、制造厂、科研和学术机构后撤至叶卡捷琳堡,国家科学院总部也不例外。奠定了这里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基础。

    此后,叶卡捷琳堡成为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之后的罗刹国第三大城市。

    主要产业为机械、金属加工、化学、食品、建材等。就业人口80%均来自于此。最大的工厂有乌拉机器厂、乌垃基姆机器厂、乌拉传送机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