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婚礼前准备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等钱小满晚上放学回家,杨绣枝就悄悄示意钱小满自己找她有事要她帮忙。
    于是一吃完晚饭,母女俩就一起回到了两个人住的房间。
    母女俩一回到房间,杨绣枝就让她去自己的空间上网,把蚯蚓养殖技术,还有科学养鸡,养猪等养殖技术给抄写下来。
    还让她顺便在网上查询中药验方的配方,如果有就抄下来。
    能上网,钱小满自然十分开心,要知道她自从去上学后,她都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进老妈的空间上网了。
    她用手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笑眯眯的点点头答应道:“老妈,您就瞧好吧!我肯定帮您办得妥妥的。”
    钱小满办事儿还是很可靠的,她特意在她的App里购买了一个笔记本,在笔记本上把蚯蚓的养殖技术和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等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工工整整的一笔一划写了下来。
    等把笔记本交给二大爷,杨绣枝就准备带三个孩子动身去长春市。
    也不知道现在长春市的治安情况怎么样了!
    其实这次打算带着三个孩子去长春市,一来是想让两个便宜儿子见见世面。
    二来是想让三个孩子都在大城市上初中,毕竟众所周知大城市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小县城无法可比的。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现在这个时候是运动最激烈的时候,而长春市的工厂、学校比较多,又是个比较富裕的城市,所以被波及到的人肯定会有不少。
    同时这个时候去长春市也可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这个时候也是最好捡漏的时候了!
    杨绣枝有这个想法,知道的人可能会说她比较冷血。
    所以关于这一点,杨绣枝谁都没敢告诉,她连钱小满都没告诉。
    不过,她想,钱小满大概能够猜测的到。
    可还没等母子三个动身去长春市,这天杨绣枝就接到了大弟弟杨志刚的来信。
    信里说,前几天第一汽车制造厂给他和小弟弟杨志成一人分了一个一室一厅,房子一到手,兄弟俩都想到自己的对象无怨无悔的等了自己好几年,他们俩自然就想着赶紧把结婚的时间定下来。
    于是兄弟俩就分别跟各自的对象回准丈人家商量婚期。
    经过商量后,巧得很,两个对象的父母都决定把自家闺女的婚事定在今年国庆节。
    两个人的婚事既然都已经定下来了,杨志刚就赶紧给家里写信。
    看完信,杨绣枝是十分开心,两个弟弟的对象都谈了好几年了,两个人一直都等着单位分房子,等得老房子都快要着火了。
    现在这下可好了,房子总算是分了下来。
    两个弟弟这两个老大难总算是要结婚了。
    吃晚饭的时候,杨绣枝把信拿出来,就把信里的内容说给杨老汉和杨老太听。
    杨老汉听完,知道两个儿子国庆节结婚,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到底是男人,虽然不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喜形于色,但他还能控制住自己有些激动的心情。
    可杨老太就不一样了,两个儿子的婚事一直都是她的心病,现在两个儿子终于要结婚了,你说她能不开心吗?
    她双手合十朝天上拜了拜,哆嗦着嘴唇说道:“菩萨保佑,真是菩萨保佑。”
    自从知道两个儿子要在国庆节结婚,杨老太在杨家庄就待不住了,她是知道杨绣枝有带三个孩子去长春市上初中的打算。
    所以杨老太也打算跟她们母子一起去长春市,她提前到长春市就是为了给两个儿子的婚事做准备。
    于是她也简单的收拾收拾就准备跟母子四个一起去。
    能不能把三个孩子弄到长春市上初中,其实杨绣枝心里是没底的。
    因为毕竟三个孩子和她都是农村户口,虽然她在长春市有房子,但三个孩子能不能在长春市上初中还真不一定。
    杨绣枝不是个喜欢纠结的人,这次去长春市就是想先去看看,如果那些人消停了,市面上不再像年前那么乱,动不动就打起来,她就找熟人想想办法。
    于是祖孙三代一起坐火车来到了长春市。
    双胞胎兄弟俩是第一次跟杨绣枝出远门,所以两个孩子非常兴奋,一上火车就在车上东摸西摸的。
    两个人像个猴子似的坐都坐不住,屁股就像被火烧了一样。
    一到长春市,杨绣枝先带着三个孩子和杨老太逛百货商店,一是双胞胎兄弟俩从来没来过长春市,带兄弟俩好好逛逛是应该的。
    不过这次逛街主要就是陪杨老太购买拜访两个亲家的礼物,还有杨志刚兄弟俩的结婚用品。
    东西买好后,杨绣枝就去邮电局给大弟弟杨志刚打电话告诉他,明天正好是星期天,杨老太打算明天就上门去拜访两家亲家,还有就是给兄弟俩布置新房。
    让他明天如果不加班,就在汽车站接他们去分的房子看看。
    杨志刚听说他们已经到长春了,自然十分开心的答应,说杨志成明天要加班,他明天不加班正好休息,他在公交车的终点站接他们几个。
    于是第二天吃完早饭,杨绣枝就背着一个大背篓,背篓里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新鲜蔬菜,还有一些家里没吃完的腊肉和腊鱼。
    几个人一起走到公交车站,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公交车一到,她就在前面开路。
    杨老太带着三个背着大包小包的小帮手跟在杨绣枝身后也往车上挤。
    路况不好,所以公交车行驶在公路上有些颠簸,坐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公交车到了终点站。
    一家人一下公交车,就看到等在车站的杨志刚。
    母女祖孙三代跟着杨志刚一起来到厂里的家属区,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水的三层,一栋栋枣红色的“大屋檐”家属楼映入眼帘。
    每栋楼的单元门都有高高的门楼,“大屋檐”上的雕梁异常精美,窗口与阳台极具异域风情,还有彰显着巴洛克建筑特征的精美腰线。
    整个家属区的建筑是俄罗斯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的风格建筑。
    一群人先跟杨志刚去拜访未来亲家。
    从两家出来后,一群人就直奔兄弟俩分的婚房。
    杨志刚分的是一楼,分的房子虽然只有一室一厅,但是两个房间都比较大,所以显得还算宽敞。
    杨志成分的房子跟他哥的房子是一样大,只是不在同一栋楼。
    不过,两家的房子离的并不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