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二大爷生病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母女俩前世都不是学医的,也只能先让小满在她的App里查查,她记得网上好像有板蓝根冲剂,感冒冲剂,咳嗽冲剂这些常用冲剂的验方。
    杨绣枝已经想好了,作坊刚建成的时候就生产国民“神药”板蓝根冲剂。
    因为杨绣枝在网上看到过板蓝根冲剂的配方和制作方法非常简单。
    配方就是板蓝根、玉米淀粉、糖粉、菠萝香精。
    没有菠萝香精可以不用,没有糖粉可以用红糖代替。
    其实这两种东西都不加也可以,只是喝的时候味道不太好罢了。
    板蓝根冲剂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把刚挖回来的板蓝根清洗干净,晒干后碾碎。
    再用热浸的炮制方法把板蓝根反复熬煮后,提取药汁,最后像熬糖一样,把它浓缩成药膏。
    再加入玉米淀粉和糖粉搅拌均匀后过筛。
    过筛就是用小簸箕将半干的板蓝根粉摇成颗粒。
    然后平滩在密实的大簸箕里在太阳底下慢慢晾干。
    至于其他的中药配方,杨绣枝也考虑过了,到时候还是得想办法慢慢寻摸。
    前期还是把板蓝根冲剂当成作坊里的当家产品。
    也可以再去长春市的时候,去废品收购站看看能不能淘到几本中药古书。
    虽说杨家庄有建中药作坊的打算,但两个人心里没底,还是担心建中药作坊的事情批不下来。
    二大爷说明天他就去公社跟公社齐书记汇报。
    杨绣枝跟二大爷说了自己的建议后就忙自己的去了。
    当天下午二大爷就召开了村干部会议,就是关于在杨家庄再开一个中药作坊的事情征求大伙儿的意见。
    现在杨家庄的干部们都尝到了村里开作坊的甜头,对于在村里再开一个中药作坊的提议自然是不会傻傻的反对了。
    于是第二天吃完早饭,二大爷就去公社跟齐书记汇报准备在杨家庄开中药作坊的事情。
    等晚上杨老汉回家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家便宜老爹没精打采的样子,杨绣枝就知道了事情的结果。
    一问,果然,公社齐书记没有同意在杨家庄办中药作坊的请求。
    只是说,杨家庄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自己扩大村卫生室的规模。
    也可以在村里多养几头猪,多养一些鸡鸭,村里搞养殖这些事情公社是不会插手的。
    齐书记这样建议的原因,是因为公社有养殖任务,如果能够超额完成,对他的政绩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就是,年底他还可以用这些肉食走走关系,像县粮站,农机站,化肥厂等单位都要走动的。
    不过,最后他还是跟二大爷透露,说现在杨家庄被人抨击了,说二大爷思想严重犯错,带着整个杨家庄走资本主义道路。
    所以现在如果在杨家庄开一个中药作坊就有些太扎眼了。
    后来这件事情被齐书记出面给压下来了。
    不过齐书记要求杨家庄年底多交五头任务猪,说这是把事情压下来的条件。
    并再三强调道:“杨书记,分到你们杨家庄的知青一定要妥善安置,不能再让他们到公社里来闹事儿了。”
    胳膊始终是拧不过大腿,就算是再憋屈,最后二大爷只能无奈的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在杨家庄开中药作坊的计划胎死腹中。
    第二天,杨绣枝就听杨老汉回家说二大爷一回家就病了。
    说罢,他还无比气愤的说道:“说咱们村开作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些人真是坏了良心。
    唉!那群知青还没干活就分村民们的粮食不说,关键是还不知道感激……真是分来了一群祖宗,还得好好供着。”
    杨绣枝知道,这件事情二大爷应该是被打击的不轻,现在突然病了,不用想也知道是被气的。
    杨绣枝带上礼物去二大爷家看望,看到本来意气风发的二大爷,现在满脸憔悴,仿佛一下老了好几岁。
    大环境如此,她也没办法,父女两个只能劝二大爷看开一点。
    二大爷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咳嗽着佝偻着腰靠着炕琴直叹气。
    深受打击的样子,看着十分的颓废。
    她实在不想看到二大爷这样下去,于是开口建议道:“二大爷,公社齐书记不是还说村里可以多养猪,多养鸡鸭吗?”
    二大爷听了还是兴趣不高,但他还是开口回道:“大丫头,你是不知道,喂养这些带毛的风险太大,俗话不是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说完又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再说养这些带毛的东西没那么简单,喂养这些牲畜一旦遇到瘟疫,村民们一年到头就算是白忙活了!大丫头,咱们村赌不起呀!
    这些风险还不算,喂养这些东西还要不少粮食。
    现在人都吃不饱,村里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喂这些牲畜。”
    杨绣枝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想想也是这么回事儿!猪瘟和鸡瘟哪怕是在现代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
    但是,不是还有办法预防吗?
    现在杨绣枝的脑袋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机会难得,不试试怎么知道不会成功。
    另一个说,万一失败造成损失,日子刚刚好过一点的杨家庄就会伤筋动骨,那么你杨绣枝和二大爷就是杨家庄的罪人。
    于是她就有些纠结起来。
    至于粮食和饲料?
    她不由得想到现代的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在种子的事上想办法。
    又想到现在杂交水稻还没有问世,目前全国粮食的产量普遍都不高,人都吃不上饱饭,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喂鸡喂猪。
    总之,就这一会儿功夫,杨绣枝脑袋里是七想八想,想了很多。
    最后,还是二大爷的咳嗽声惊醒了胡思乱想的杨绣枝。
    本来打算放弃的杨绣枝,抬头看着一脸憔悴,头发花白的二大爷,这个一心想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村支书。
    她决定豁出去了,自己可是有金手指的人。
    于是她决定自己要雄起来!失败一次两次怕什么?
    于是她十分认真的跟二大爷说道:“二大爷,咱们后山有满山的草药,又有两个妹妹的医术在,我相信鸡鸭和猪的防疫咱们可以提前做好预防。
    咱们先建一个养猪场,把分到各家的任务猪统一都收上来,这样可以定期统一给猪场里的猪喂预防瘟疫的草药,也方便统一管理。
    至于粮食和饲料的问题也好解决,我还在书上看到过用蚯蚓做饲料喂养鸡鸭鹅的养殖方法,这个季节咱们正好可以先在村里建一个养殖蚯蚓做饲料的作坊。”
    二大爷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沙哑着嗓子有些吃惊的大声问道:“养蚯蚓做饲料?”
    杨绣枝回道:“对,养蚯蚓,就是养地龙。”
    二大爷懵逼了:“地龙可以喂鸡鸭鹅,这个我知道,可,这地龙真的还可以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