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上门提亲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接到杨绣枝的电报,杨志刚兄弟俩星期天上午就赶回到长春城区的家里。
    姐弟三个有一年多没见面,杨老汉也是有一年多没见两个儿子,说不想兄弟两个是不可能的!
    这不,把兄弟俩迎进门,姐弟三个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杨绣枝知道兄弟俩肯定没吃早饭就往城里赶,于是就把空间让给父子三个,让父子三个坐下来说些体己话。
    她自己则赶紧起身去厨房给兄弟俩一人下了一碗鸡蛋肉丝面。
    吃完饭,一家人坐下来闲聊唠嗑,兄弟俩跟父女俩说了这一年多他们在工厂里的工作和学习情况。
    最后杨绣枝总结出一句话,就是一言难尽。
    杨老汉也跟兄弟俩说了杨家庄的粉条作坊和木耳作坊都上交给了公社这件事情。
    兄弟俩十分诧异地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急切的问道:“爹,咱们村好不容易弄了两个作坊,村里人刚刚日子才好过一点,怎么说上交就上交了?”
    杨老汉叹了一口气回道:“没办法,还不都是穷给闹的!咱们杨家庄副业做的红火,这不就招别的村里人眼红了,他们把状都告到公社齐书记那里了!
    说咱们村砍山里的炸木种木耳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开粉条作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你们说,这大两顶大帽子扣下来谁敢接?再说咱们跟那帮子脑袋瓜子发热的人也说不清楚?
    唉!也只有咱们自己村里的人知道,这两个作坊能开起来真心是不容易,所以我和你二大爷还有村干部们一商量,为了不把事情给彻底整黄了,哪怕是不想同意也得同意。
    说实话,公社齐书记是个不错的领导,他的出发点也是想一碗水端平,也想他管辖的各村村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也不想真让那两个作坊被那帮眼皮子浅的人给整黄了,所以只能跟你二大爷说好话。
    你二大爷那个人你们还不知道,从战场上受伤回来的老革命,典型的就是一心为公的人。
    再说你二大爷也不想让齐书记难做,到那个时候可别真是鸡飞蛋打,谁也落不到好!
    说实在的,站在齐书记的那个位置,他的做法我跟你二大爷,还有咱们村的村干部们也都能理解。
    所以他让咱们把两个作坊上交给公社,咱们交就交吧!总比彻底整黄了强。”
    兄弟俩听完杨老汉的叙述,也跟着叹息道:“主要是咱们公社的几个村都太穷了!
    村里又没有什么副业可做,村民们又都没有什么手艺,只会在地里刨食,粮食又靠天收,遇到灾年,能吃饱肚子都难。
    所以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没有其他的捷径,村里只能发展好副业,村民才能实现脱贫。”
    还没等杨老汉回答,这时,钱小满突然插话道:“大舅舅,小舅舅,你们俩就放心吧!现在我娘给咱们村里又开了一个香皂作坊。
    你们肯定不知道,香皂作坊可比木耳作坊和粉条作坊赚钱多了。”
    杨志刚开心的回道:“真的!销路好找吗?不行的话,我们兄弟俩回去的时候带上样品到厂工会帮你们问问?”
    杨绣枝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广撒网没什么不好的!
    ……
    接着杨绣枝又问起兄弟俩的个人问题。
    没想到她这一问,还真给问着了!
    兄弟俩还真给杨绣枝和杨老汉父女俩带回来了好消息。
    原来兄弟两个人现在都有女朋友了,两个女方家的父亲都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职工,妈妈都是家庭妇女。
    两人的女朋友也都在第一汽车制造厂上班,两个对象家的父母都很和善开明。
    杨志刚的女朋友高中毕业是个文化人,她现在是一名第一汽车制造厂子弟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
    杨志成的女朋友是他们车间主任的侄女,跟他还是一个车间,两个人是工友。
    兄弟俩回家来就是跟杨绣枝和杨老汉商量去女方家上门的事情。
    杨志刚说道:“爹,大姐,我跟志成已经跟对象的父母都商量好了,先去上门定亲,定亲后就打结婚报告,然后排队等单位分房子,到时候房子一分到手,我们就可以直接办酒结婚。”
    听两个儿子都有女朋友,还准备打结婚报告,杨老汉开心的笑眯了眼,连声说道:“好,好!你们兄弟俩回头跟两个亲家约好日子,我跟你姐好带东西上门。”
    听到两个弟弟终于都有女朋友了,杨绣枝自然是很开心。
    不过房子的问题还真是个大问题。
    据杨绣枝所知,大革命对我国的工业经济有不小的影响,在这十来年,工厂里能给工人盖新房子的概率真心不大。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面积实在是太大,就算是自己有钱想买块郊区的地给兄弟俩盖房子,在这个年代也不现实。
    兄弟俩想结婚房子的事情看样子有得等了!
    想到两个弟弟的岁数都已经不小了,谁让兄弟俩结婚不积极,杨绣枝也无能为力,剩下的也只能是叹息了!
    看样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兄弟俩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厂里上班去了。
    没过两天,杨志刚那边就发来电报,他和弟弟已经都跟两家女方父母约定好了,两家分开上门!下个星期的星期天先上他对象家的门。
    下下个星期天,杨志成再带父女俩上他对象家的门。
    既然要去女方家上门提亲,父女俩可不敢太马虎,必须得重视起来。
    于是父女俩天天往外跑,每天大包小包的往家里采购上门的物品。
    都是这个年代的最高规格,有白酒,香烟,茶叶,还有两匹布和鼎丰真的糕点。
    杨绣枝不懂这个年代城里上门的规矩,担心怠慢了女方,跟杨老汉一商量,还特意给两个弟妹一人准备了一块瑞士梅花手表。
    本来是想买两块上海生产的上海牌手表的,但父女俩手上没有手表票,而瑞士梅花手表不要票,表型又精致好看,所以杨绣枝就选了两块梅花牌手表。
    星期六,杨志刚下午就请假就赶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父女俩带着大包小包的上门礼物跟着杨志刚坐车到她女朋友家上门。
    来到杨志刚准丈人家住的筒子楼,杨志刚说他对象家就住在一楼。
    杨志刚带父女俩在一户门口停下脚步,抬手敲响房门,开门的是一个长得瘦瘦高高的,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中年人,样子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他身后还站着一位样子看上去十分精明的中年妇女。
    父女俩知道这肯定是亲家两口子了,也忙开口笑着打招呼。
    杨志刚看门一开就赶紧介绍双方认识,夫妻俩满脸带笑的把父女俩十分热情的迎进门,完全没有嫌弃父女俩是乡下人的意思在。
    夫妻俩看到父女俩带来的大包小包上门礼物,夫妻俩还忙埋怨太破费了!
    双方刚一落座,就在杨绣枝不经意的打量这间不大的屋子的时候。
    一个年轻的姑娘给父女俩一人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水,她脸红红的笑着说道:“大爷,大姐,外面冷,快趁热喝。”
    说完,还偷偷的朝着杨志刚瞄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