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去钱家屯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等粉条作坊能够正常运转了,时间已经不早了!
    他们在下雪之前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做,首先就是想办法把手里的野山参出售。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带杨老太去一趟市里复查。
    第三件事情就是请在市医院工作的大刘叔帮忙,打算用两颗野山参给兄弟俩换两个工作指标。
    在去市里之前,杨绣枝打算先回一趟钱家屯,回去领母子四个人一年的人头粮,还有就是把母子几个的户口从钱家屯迁到杨家庄。
    杨家庄的村长二大爷虽然是杨老汉的隔房亲堂兄,也是杨绣枝姐弟四个的亲二大爷,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毕竟迁户口是大事情,自己肯定是要亲自上二大爷家走一趟的。
    于是杨绣枝和杨老汉父女俩,吃完晚饭,天刚一擦黑就带着两只晒得半干的酱鸭子和一包红糖,二十个咸鸭蛋去了二大爷家。
    虽说是二大爷是自己亲戚,但是接纳母女四个在杨家庄落户,二大爷还是要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和责任的。
    父女俩在二大爷家没待多长时间就告辞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杨老汉开口交代道:“老大,明天回钱家屯记得要带上一份厚礼去趟钱村长家,感谢他为你们娘四个做主。
    还是钱村长仁义,跟你公婆分家的时候如果没有他说句公道话,你公公婆婆也不可能轻易同意让你离开,而且还让你拿走两百块钱。”
    杨绣枝点点头回道:“爹,女儿知道,能过上现在舒心的日子,真的多亏了钱村长,女儿也一直想找个机会报答他,可一直也没有找到好机会。
    我想着这次咱们去市里如果能够用钱买到工作的话,就让老刘叔帮忙多买一份。”
    杨老汉扭头看了闺女一眼说道:“你是打算给钱村长家孩子买一份工作作为回报?这个礼会不会有些太重了点?”
    杨绣枝嗯了一声回道:“爹,不一定非要花钱买,我想肯定会有机会的!
    再说我觉得一份工作并不算重,能够不拖泥带水的离开,而且咱们还需要钱村长帮忙看着那一家人,省得整出什么幺蛾子来烦我,所以我觉得值得一份工作作为报答。
    这就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当然不能这样比喻钱村长,但是意思大差不差。
    我还知道钱村长家的老儿子今年夏天正好高中毕业,听说学习挺好的,只可惜今年没有考上大学。
    听说钱村长也没有门路在县城里给老儿子找份工作,孩子还在家里务农,女儿觉得有些可惜了。
    爹,您想想看,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帮钱村长这个大忙,他是不是会帮咱们看牢钱家那老两口,最起码有十几年不会让他们来烦我跟三个孩子。
    还有一点,我还想每年分粮食的时候,让钱村长以他自己家的名义帮咱们家多买些细粮,这可比在黑市里买高价粮食便宜太多了!”
    杨老汉听闺女这样说,觉得非常有道理。
    他也是这么想的,如果能用一份工作换来今后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值得。
    现在的人能活到六十就算是长寿了!钱家的老两口没有大儿子的高工资做帮衬,现在指望小儿子那点学徒工资贴补家用,肯定够呛!
    过惯了好日子再过苦日子,还要等再过个十几年,老两口能不能活到孩子们长大都是个问题。
    于是回道:“老大,你说的对,现在这年月能读到高中毕业是挺不容易的,留在家种田确实是有些可惜了。
    钱村长是个好人,挺仁义的,咱有机会能帮就伸把手吧!”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刚亮,杨绣枝就起床了!吃了早饭她就带上给钱村长家的礼物,坐上头一天在村里借的驴车,就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回了钱家屯。
    因为这次除了迁户口,她还要领自己跟三个孩子一年的人头粮,就是口粮。
    根据原主的记忆,口粮是不需要工分换的。
    意思就是哪怕你在村里一个工分都不挣,只要你是这个生产队里的社员,就能分到口粮。
    杨绣枝和三个孩子虽然没有在村里挣工分,但是娘四个的户口还在钱家屯。
    所以钱家屯要给她的口粮一年有二百四十斤,相当于一个月二十斤。
    双胞胎兄弟俩一年一人也有一百二十斤,钱小满一年只有九十斤。
    带上两个弟弟一起来到钱家屯,杨绣枝是想在钱家屯里用钱多买些粮食。
    在村里买粮食要比在黑市买可要便宜多了。大米每斤只要一毛五分钱一斤,小米每斤一毛二分钱,玉米粒每斤九分钱。
    虽说在杨家庄分粮食那天,杨老汉也给家里买了一些细粮,但是杨绣枝还是觉得远远不够,她可不想大冬天的在家猫冬的日子还吃不饱。
    姐弟三个一到钱家屯,就直接去了钱村长家。
    这个时候钱家屯已经挂锄了,除了每年安排人去修水利,村里就只等着收冬菜这一件事情了!
    加上村里又没有什么副业可做,所以没去修水利的人基本上都去山上砍柴准备猫冬了。
    驴车在钱村长家院子外停了下来,杨绣枝拿上装东西的背篓跳下驴车,让两个弟弟在车上等自己一会儿。
    她手里拎着东西推开了院子门,同时嘴里也喊道:“村长叔在家吗?”
    屋子里传出村长婶子的说话声:“在,是谁呀?快进来。”
    杨绣枝心想,真是运气好,刚好今天钱村长在家。
    她一进屋就看到钱村长老两口和他们家老儿子都坐在炕上。
    屋子里烟雾缭绕的,钱村长拿着个烟袋锅正在抽,村长婶子坐在炕上拉鞋底,他家没考上大学的老儿子钱红伟也坐在炕上看书。
    杨绣枝一进门就开口招呼道:“村长叔,婶子,红伟是我。”
    村长婶子一看是杨绣枝一边招呼一边准备下炕。
    嘴里还一边吩咐道:“是绣枝呀!外面冷快到炕上坐,红伟,快去给你绣枝姐倒一碗热水,记得多加一勺红糖。”
    杨绣枝赶忙开口阻止道:“婶子,红伟,不用,我不渴,婶子您别下炕!红伟你也别去。”
    一下没拦住,钱红伟呲溜一下就跑出去了!
    杨绣枝看拦不住,就走上前把带来的礼物两瓶酒,两只酱鸭子,一包红糖还有一包点心,还有用网兜装的二十个咸鸭蛋都放在炕桌上。
    本来笑眯眯的钱村长一看炕桌上的东西,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
    他虎着脸训斥道:“你这孩子,送这么重的礼干什么?你这是打算日子不过了?赶紧都拿回去。”
    村长婶子站起身来也附和道:“就是,你这孩子咱这外道呀!你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多不容易啊!咱们可不兴这一套,赶紧收起来拿回去退了。”
    说罢,就准备拿起东西往杨绣枝装东西的背篓里装。
    杨绣枝笑着忙解释道:“村长叔,婶子,这些东西都没花什么钱,都不是用钱买的,只是花了些手头上的功夫。
    酱鸭子是我两个兄弟在芦苇荡里猎的野鸭子做的,咸鸭蛋是我在芦苇荡里捡的野鸭蛋腌的。
    其他的东西也是用山上的猎物和山货跟人家城里人换的。
    今天拿来就是想让村长叔和婶子,还有红伟兄弟尝尝我的手艺。”
    听杨绣枝这样说,夫妻俩还是一副不赞同的样子。
    最后杨绣枝是好说歹说,夫妻俩总算是答应收下。